现任31名省级地方行政首长中大部分当过知青或工人

31名省级地方行政首长,参加工作的平均年龄为19.5岁,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中,只有7人的第一份工作就进入基层的政府部门,只占22.6%;其他大部分人则是下乡当知青或车间工人、窑矿工人、工厂技术员、…

13:05

“老三届”:一代人的淡出

由于“老三届”特殊的经历和锻炼,其中的“成功人士”不算少,但较多的“老三届”,在当前的经济形态中,属于相对弱势的一群。当逐步淡出社会一线的时候,最让他们发愁的问题,恐怕是社保制度特别是医保制度的不够…

10:12

“知青二代”都暴富了吗?

电视剧《孽债2》的背景是歩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上海,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佷大的变化,5位“知青二代”面对的是同上一代人当年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性格,而把“知青二代”异变…

09:49

毛主席被逼革命与薄熙来被迫打黑

前不久,薄熙来面对媒体第一次坦陈重庆打黑初衷时说:“打黑不是我们要主动而为,而是黑恶势力逼得我们没办法。假如没有文强等黑恶势力“保护伞”,假如重庆的经济社会当中原本就没有黑恶势力,那么,在市委书记的…

09:24

毛泽东韶山故居游人如织说明啥?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6周年之际,记者专程来到韶山。我感到,毛泽东韶山故居游人如织,绝不仅仅是对毛泽东的一种纪念,而是对毛泽东的丰功伟绩、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范的一种体验和传承。

09:27

1949―1976年:毛泽东时代最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1949―1976年(不妨将这一时期称为“毛泽东时代”),中国为了实现宏伟的目标而进行了极为艰辛的努力和奋斗。高强度的社会动员,对于当时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难以替代的推动作用:其一,空前的社会动员是…

10:16

韩东:不是知青历史不够深刻 而是文艺作品浮于表面

我有三部长篇涉及下放和知青生活,尤其是最近的长篇,名字干脆就叫《知青变形记》。虽说知青题材的文艺作品最终将掩埋关于知青的历史真实,但愿其中的文学提供给后人的想象更复杂多义一些,更深沉辽阔一些。

16:12

毛泽东热为何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更臻醇厚?

“抬头望见北斗星,日夜想念毛泽东”。”  毛泽东不但智慧超群,举重若轻,功德盖世,他高尚的人格更加让人折服。有哲人说,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毛泽…

14:10

从毛泽东的生日宴说感恩

生日,一个血浓于水的日子;生日,一个深情缱绻的日子;生日,一个温馨浪漫的日子;生日,一个值得深思的日子。”  生日,一个思亲感恩的日子;生日,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生日,一个值得祝福的日子;生日,一个…

13:15

蚁族VS知青: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各自的伤痛与迷茫

新近出现的一个名词引人注意,那就是“蚁族”。而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并涌向大城市的“蚁族”们,在当下聚居生活的特征也与蚂蚁吻合。“三年买车”、“五年买房”,终有一天通过奋斗过上如城里人一样体面的生活,是许…

13:53

乃蛮:数年前争论不休的青春有悔无悔为何不了了之?

老友偶聚,每忆往事感叹之余不免生疑:数年前争论不休的青春有悔无悔为何不了了之?众多没有话语权的碌碌百姓其实心若明镜!私室密友闲聊,依然冠冕堂皇一身正气振振有词地说:判定那个特定年代青春价值的论争,并…

13:11

知青梁志全:上山下乡与知青定律

笔者从下乡的第一天起,就努力从正面去思考上山下乡运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适得其反,竟然悟出了相反的道理。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凡是接触到当年的知青,我都要与之攀谈,交流彼此对农村岁月的感受。在众说纷纭…

12:57

路畔蔷薇:不要问我青春悔不悔—《山的壮想》赏析

这首歌曲还有一点就是首尾呼应的特别有特色,歌曲一开始以雄壮有力的合唱,来突出中心思想:山的壮想!并加以感叹词:啊!重叠演唱的方式,造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气势。到结尾处,则以山风轻轻吹,这样的句子来延绵听…

12:51

若下乡等同下狱,农民数千年的命运又是否是种灾难?

回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暮色四合;八十年代,花开灿烂。《七十年代》这本书中的三十篇记忆文字,便是他们对那个特殊时代的追忆和回顾。《七十年代》中,本来应善于省察自身的知识分子在追忆似水的年华时,似乎也…

09:19

阎连科灵魂的颤抖 直射民族精神的核心

以《日光流年》、《受活》、《风雅颂》等长篇小说享誉文坛的阎连科,擅长叙述苦难历程,奇异的想象,深邃的思想,每部小说都让人无法忘却。在长篇散文《我与父辈》中,阎连科用真情抒发对父辈的深切回忆,让人体会…

11:13

寻找知青精神世界的本质

江浙知青接二连三回北方,原因有三:从岗位上退下来有了充足的时间;回到倾洒青春的北大荒追忆往事;看看第二故乡的变化。初涉人生第一步,就与农民为伍,对知青平实憨厚性格和创业风范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0:54

让主席家乡成为国人的精神家园

11月30日,在湖南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专程来到韶山,目睹变大变美了,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的韶山,连称“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并指示:各级各部门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韶山“一号工程”的教育功能。

17:47

厉以宁回忆改革开放:知识青年返城催生了股份制

1980年谈股份制主要是为解决就业问题,到了1986年就是整个中国改革思路的大问题 厉以宁:“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结束后,万里告诉北京市,可以用股份制解决北京知识青年的失业问题。

09:10

老知青的唠叨:“我们曾经是性白痴吗?”

甲(因不认识,恕用甲乙相称):“这几日我气愤难平,家里像七国咁乱。有以“活宝”雅号著称的陈大人在场,少不了互相调侃,气氛顿时活跃,笑声不断。他羡慕我们性事单纯,做人清白,家庭美满温馨,夫妻相濡以沫,…

11:13

蜕变:从“下乡-下海-下岗”到“下岗-下海-下乡”

大概许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70年代叫人“下乡”,80年代叫人“下海”,90年代叫人“下岗”。潮起于80年代初的“下海潮”,则是随着下乡知青的陆续返城,城里又一批批孩子长大,社会上出现…

15:00

肖复兴:我们必须要有勇气来正视自己和过去(组图)

杜俊启老人永远无法忘记53年前11月8日那个傍晚,他率领52人的“天津青年垦荒队”来到萝北这个荒无人烟、冰封雪冻的大草甸。1957年元旦,为了表达扎根边疆的决心,天津知青们举行了4对新人的集体婚礼,…

09:53

“蚁族”现象:是乎左乎右的“知青”问题

“蚁族”身上具有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期待满怀、竭尽全力的“蚂蚁哲学”精神,是“弱小的强者”。面对现实,有人说“蚁族”身上具有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期待满怀、竭尽全力的“蚂蚁哲学”精神,是“弱小的强者”。

14:19

定宜庄刘小萌《中国知青史》:人道主义立场上的反思

《中国知青史》的很多探索是开创性的。在众多当代史学的著作中,《中国知青史》能够越出群伦,独放异彩,细究其中的原因,它的写作基点是人道主义的。《中国知青史初澜》前言中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是一场部…

12:51

生产建设兵团:共和国永不换防的哨兵

半个世纪以来,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儿女,团结聚集在生产建设兵团,肩负着党中央赋予兵团建设新疆、保卫边疆的历史使命,无私奉献,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新一代兵团人继续…

12:10

习近平在延安把啥“融入血液中”?

习近平同志和延安革命老区的缘分,着实是非常深厚。2007年的8月17日上午,作为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会见了到上海推介红色旅游并招商引资的延安党政代表团一行。(见200年8月20日《延安日报》) …

09:47

上山下乡狂潮是如何形成的

1967年,顾立清以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的身份,到《甘肃日报》担任军管会组长。”后来,马占海被安排到离兰州只有30多公里的阿干镇煤矿,顾立清还亲自给阿干镇煤矿的领导打电话,他才被安排当上矿上的…

11:34

起源“误会”:上山下乡并非“文化大革命”产物

《人民日报》的两篇社论,青年团中央组织的一场垦荒活动,被视为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源头。敬请关注“追访河南‘知青岁月’之二”)  刘君福下乡前在天安门的照片,这一身是当时知青的标准打扮。

11:33

专访定宜庄刘小萌:对历史的无知会承担代价

“知青这个群体很复杂,当时的政治待遇也不一样,出路不一样,现状也不一样,有些人成了受益者””  定宜庄还强调,以往对知青群体的叙述中,“老三届”(1966、1967、1968年初高中毕业生的统称)被…

11:27

郑亚鸿:我不认同精英“知青应有忏悔意识”的论调

我不能认同的是有些故作高深的所谓“精英”提出的知青应有忏悔意识的论调。我不知道这些人要知青忏悔什么?忏悔没有公开对抗“最高指示”、抵制上山下乡运动?忏悔没有赖在城里东藏西躲,让父母去承受各种压力?忏…

11:29

路畔蔷薇:提议将每年的12月22日设为中国知青日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18:39

薄熙来重庆打黑践行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

薄熙来重庆打黑,是党和人民与黑恶势力之间进行的一场正与邪的交锋、红与黑的较量。我们的干部队伍,只有同时也经过这场人民战争的洗礼,才能更加纯洁,更加团结,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对黑恶势力的斗争才能更加坚…

12:05

海外华人何以高举毛主席画像游行

据新华社报道,9月27日,超过2000名加拿大温哥华华侨、华人在唐人街举行盛大游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么说来,海外华人高举毛主席画像游行,固然让我们感到兴奋,更是对我们的巨大鞭策。

12:03

知青连续剧《北风那个吹》缘何火了?

《北风那个吹》火了,收视率及坊间反响均越来越显示火爆态势,已经二轮播出,依然受人关注。故事发生在1975年冬天, 68届下乡知青帅子惹事被公社抓了典型,由新来的大队长牛鲜花负责教育。

14:00

知青张韧:也谈张铁生的“白卷”

张铁生曾经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可以说现在仍然是。早想就他的“白卷”谈点自己的看法,可总是坐不下来,近日网上的一篇文章[白卷英雄张铁生 恋人等他15年]成了热读,促使我也一吐为快。

13:57

受难知青因何形成无悔情结

2001年5月,当时还在北大社会学系求学的刘亚秋开始着手研究知青青春记忆时,她的脑海中一直盘旋着这样一个疑问。当知青们将自己的苦难转化为一种实际意义的精神收获,他们用“青春无悔”来概括那段岁月。

13:03

高考1977:李克强等人经历了上山下乡后的新起跑线

2008年3月17日,年仅53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而在此之前的几天里,他所在的辽宁省代表团门口一度挤满了记者。刘源1978年初收到了“北京师范学院”录取通知时,…

10:12

金训华烈士的牺牲不值得吗?

当年的上海知青金训华烈士,因陈健参与2005央视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又再度成为人们讨论的对象和话题。那种站在潮流前面,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

09:48

蚁族:一个可能像“知青”那样流行的单词

《蚁族》中几乎一半的篇幅,是调研成员的采访手记,记录一个个“蚂蚁”的生活实录:廉思:最初我们是根据这个群体的特点,称之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个名称不便于记忆和认同。

13:26

历史的异同:从“知青”到“海归”

小时候对“知青”的模糊印象:一方面他们是很好的老师或医生,另一方面是他们讲究吃穿,偷鸡摸狗或打架斗殴。正如“知青”的返城和海外学子的回归,城市化的过程也应该是对于“乡下”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保留和延…

10:37

插队知青与下乡村官

近两年,关于大学毕业生下乡当村官的消息时时能在报刊上看到。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消息,总是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当年我们这一代人上山下乡的往事。

10:18

过去我们偷了农民一只鸡,今天要用一万只鸡偿还

我们记述苦难,但也不沉湎于苦难之中,记住苦难是为了我们的后代远离苦难,也是要将苦难视作一种人生的宝贵经历,让它化作岁月的甘泉,来滋润我们后知青时代的生活。苦难在本片中的描述,也为展开知青与农民的情缘…

12:17

山乡地,知青谊,曾经共守赴峥嵘

“知青”这个特殊的名词,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或许仅仅是一段朦胧的历史,但对于那些亲历者来说,它代表的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正是这种浓厚的知青情怀,使他们重回大田、回报大田的想法更加强烈,2007…

16:39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习近平李克强也曾是村官

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虽然,几十年前的知青下放与今天的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时代不同、任务也不同,但是,就青年人在农村经受艰…

10:29

洪能平:中国知青后“牛气”有感与联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大潮澎湃,席卷全国城乡,牵动万户千家。这一举世瞩目、具有移风易俗、触及人们灵魂的时代“革命”壮举和岁月“风火”为人们留下强烈的回望和追思。

11:28

《心中的太阳》:那是一代知青人的拷问

1988年,当中国的电视剧还处于起步阶段时,梁晓声的知青题材电视剧《雪城》打响了知青题材电视剧的第一枪,刘欢也以一曲“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唱响全国。17日,记者采访了这首歌的总策划、词作者—…

13:20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

人们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认识和评价,经过10余年历史的沉淀,加之人们主观上的不懈反思,现在有条件对其主要方面作出评估和预测。最后;知青在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社会工程中,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

09:5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

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伴随着共和国坎坷的步伐,走过了它兴衰跌宕的历程。毛泽东认为,匈牙利党的错误在于“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工业方针错误,工人减薪,资本家简单地被打倒,知识分…

09:55

“新知青”下乡,到底谁在改造谁?

丹徒区谷阳镇东湖村村官余琴,也是从文艺上找到了与村民沟通的突破口。一个大学生,不仅没嫌我们大老粗,还跟我们一起唱歌跳舞”……  小余在村里的口碑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些村干部。

13:45

高考1977 不是知青也落泪

记录一代知青真实故事的励志电影《高考1977》今日起在全国上映,昨日,剧组导演江海洋率孙海英、王学兵、周显欣等主演来成都为影片宣传造势。一向在媒体面前“语出惊人“的孙海英昨天再度唱起了高调,大赞《高…

20:03

我要把知青的真历史留给后人

这种特殊年代出现的特殊的一致现象,的确为其他任何一代人所未曾体验与经历,知青们也便因此而具有一种认同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知青看作是整个的一代人,而不仅仅是其中家居城市的那一小部分。

20:02

大学生村官不是简单的知青下乡

最近,中组部负责人就制定下发《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对北大两代村官作了专题采访,明朗地指出大学生村官不是简单的知青下乡。

19:59

老三届:百万知青的激情与梦想

有一年,高崇辉重返北大荒,看到当年待过的生产队的队部那样的老态龙钟、破败不堪,他出资40万,重新修建队部。如果说陈光顺像是北大荒上一棵挺拔的白杨,童建华确实像是一株秀美的白桦。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