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特的知青下放地域的历史钓沉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成立的大兴安岭特区可能曾是新中国第一个被命名为特区的行政区域,特区下属的位于嫩林铁路边的达拉滨农场所在地归属鄂伦春自治旗甘奎努图克,在文革前处于内蒙古自治区区划、文革期间划归黑龙江省、现在重又归属内蒙古……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兴安岭特区也接纳了大批‘知青’,其时达拉滨农场为此在其东北方向百余里开外的名叫‘古里高鲁’的多布库尔河两岸扩建了‘反修’、‘防修’、‘奋斗’三个分场(此外还有一个当时仍属内蒙管辖的接纳京津知青的‘青年农场’,笔者曾月夜从达拉滨赶四匹马返奋斗农场时走错方向误遇才知)。由于该地域是鄂伦春自治旗下属七个高鲁之一、当地一个鄂伦春氏族的祖辈相传的猎场、国务院明令禁止外地人进入开发的鄂伦春人保留地,扩建初期遭到当地全体二十余户猎民强烈反对,此期间就有许多从未听闻的故事:如猎民划成份、被以‘内人党’罪名抓捕后在白桦牌跳火车隐匿深山的氏族头人鬼都布……
达拉滨农场的三个分场互相间隔数十里,都是建在幼树林密得连狼狐都钻不进的平缓的大漫岗上。奋斗农场最为僻远、它途经位于多布库尔河中游西岸的鄂伦春定居点古里后屯、渡过如清酒流淌的彩色卵石滩、穿过高大阴郁的河东岸林带、座落在背靠东岗大森林北依彰得气山西临河弯大塔头甸子的猎物纷扰的大漫岗西坡上。1969年初拖拉机拉着巨大的原木爬犁从达拉滨车站运物资到各开荒点、搭帐蓬、扳站杆翻垦黑土地;‘盲流’建筑队挖草垡伐大树盖房打井……当年底就接纳了穿着清一色黄棉军大衣的来自上海闸北区和港口学校的五十多名男女知青。
这里是大兴安岭东部腹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产生了独特的相对优越的小气候,因此动植物格外繁茂、景观异常美丽,它们和奇特的鄂伦春一道孕育了无数神秘动人的故事。然而留在知青记忆中的大都是饥饿、酷寒、蚊子小咬瞎蠓和虱子,更令人终老不忘的是那严酷的政治环境中造成的一幕幕悲剧。
例举一个发生在奋斗农场的‘盗杀耕牛案’。当时北国农场已经机械化,即使小农家也仅用牛来拉大轱辘车而已,何来耕牛?达拉滨农场扩建分场之初时的春末夏初从内蒙古草原调进1500头黄牛名曰‘战备牛’,组建了畜牧队将牛群赶进古里高鲁自然放养,明令严禁食用。其后不久庞大牛群走散游荡于广大的山林之中。可能是草原牛不能适应当地环境,夏秋之季在山洼水泡边常常发现濒死的或被狼掏空的黄牛,眼光所及山野中的牛是越来越少……
北国寒冬很快降临而农场食物极其缺乏,食堂供应的基本上是有霉味的苞米面窝窝头加冻菜汤。男孩子们常偷做种的土豆和甜菜疙瘩半夜煮烤,而有一次竟有大块牛肉、他们逼可怜的‘小炉匠’去食堂偷来酱油块,煮肉的香味诱得大咧咧的连队指导员也‘同吃’起来……
春耕到来之前,在上级指示之下农场开展了加强政治学习清查阶级敌人的新一轮政治运动。大概为了取得揪出百分之五阶级敌人的胜利成果,突然追查起1500头战备牛的下落!总场来的‘工作组’进驻农场、气氛严峻人人自危。忽一日紧急集合:基干民兵荷枪警戒、召开‘盗杀耕牛犯’宣判大会,当场从人群中揪出二人(同为上海闸北知青)向革命群众弯腰低头:首犯黄祥生(出主意者)和王仁德(砍杀第一斧者)盗杀耕牛、就是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现行反革命,立即逮捕送专政机关劳动教养一年以观后效。在震耳的革命口号声中二人被五花大绑押往大杨树劳改。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多少使祖国伤筋动骨、使国民艰难困苦、使不辛者多灾多难的史实大事已经烟淡雾轻,后生们更当其为模糊历史而沉迷于功利嬉戏或灵异无稽。当年气壮山河的知青一代现在全都进入了老暮之年,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忙于住房、子孙、伤病、日常生活的碌碌百姓。文革和知青运动、这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头等大事,究竟如何充分利用它取之不尽的真实素材、如何从中吸取利国利民强国富民的教训,也许是今后长期的说不完的课题。
老友偶聚,每忆往事感叹之余不免生疑:数年前争论不休的青春有悔无悔为何不了了之?众多没有话语权的碌碌百姓其实心若明镜!私室密友闲聊,依然冠冕堂皇一身正气振振有词地说:判定那个特定年代青春价值的论争,并非是依据个人的得失,国家和民族利益应该是唯一标准!仅就本文所言的区区数百平方公里的古里高鲁、那葱郁茂密的美好山林仅短短几年就毁于几百双幼稚青年之手……当年亲手参加毁林的我们难道一点都不后悔吗?
此文旨在抛砖引玉。寄希望于曾是甘奎努图克各农场的知青们,写出各自所知的故事,挽救已经渐渐湮没的绝版史实、从不同侧面纪录下这一段奇特的历史。
附:参加原达拉滨反修和奋斗农场上海知青2009年11月在上海”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纪念聚会感赋
怀旧七古(五)古里葬花四十周年祭
日月轮升叹逝水 淡忘往事苦留连
四十年前冰雪夜 大兴安岭深山渊
战天斗地身伤重 斗私批修心熬煎
青春本当求学业 何故乱就荒唐篇
多布库尔清流急 古里高鲁猎园险
上山下乡民生误 改天换地山河湮
悲哉难者常思念 喜者诸生后福圆
四十年后古里梦 上海今日续前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乃蛮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