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从明儒困境看文化民族主义内在矛盾
进入二十一世纪,大陆本土一个日益严峻的危机,是上下内外的认同危机。顾、黄、王三大儒中,历史留给黄宗羲个人的生命时间最为长久,但也给他安排了一个比顾炎武、王夫之更为严酷的晚年。
凤凰网历史综合
王海光: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
新中国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在历史上曾支持了中国工业化的最初起步,但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社会成本。随着“农转非”对象逐渐扩大,控制指标有所调整,控制办法得到改变,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当地有…
凤凰网历史综合
萧功秦:痦子与红卫兵 工厂造反派的两种类型
工厂“痞子们”并非真正向往什么平均主义的世界,他们深层意识里不过是要求生存权。文革发动者与文革造反派之间的互动,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卷入人数最多的、最大规模的奇特的政治互动。这种互动可以说是理解整个文…
凤凰网历史综合
吴思:帝国组织的兴亡条件及其演变(下)
总之,千年帝国安身立命的小农经济基础,已经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业化成就破坏了;千年帝国生存的闭塞环境,已经被西方文明带来的竞争破坏了;帝国体制解决自身利益分配失衡和人口问题的希望,已经被数十次徒劳…
凤凰网历史综合
梁涛:《大学》新解
《大学》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自宋代列入四书以后,其影响更为巨大。但围绕《大学》一直存在着种种争论,争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的成书年代;二是《大学》的思想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而这两个方…
凤凰网历史综合
高华: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如何破产
国民党一直试图借助民族主义的若干符号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但是国民党在党治原则下推行的“安内攘外”政策却加剧了民族危机,同时也暴露出国民党政治结构所存在的严重弊端。1935年后,在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
凤凰网历史综合
刘申宁:清代的君主与儒生
满清入关以后,爱新觉罗氏成了亿万子民的人主,人主的替换同时又搅起了士风的转变。前者的顾盼自雄与后者的苍凉气短都说明:宋明六百年之间曾经有过的那种儒者气象已经变得遥远而且陌生了。
凤凰网历史综合
吴思:帝国组织的兴亡条件及其演变(上)
利益分配方案,潜伏在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而科学的表述之下。中国的读书人很熟悉这种路数。儒家的天道中就潜伏着重大的利益分配方案:皇帝至高无上,官僚集团代天子牧民,劳力者交皇粮服劳役。马列主义在重新解释世…
凤凰网历史综合
杨际开:日本近代中国学探析
晚清的经世学风的一个源头是晚明的阳明后学,如果把宋恕的变法思想放到晚明阳明后学的大背景下来看,更容易理解他变法思想的传统资源。岛田是从王学左派的角度立言,而沟口则以王学右派为归趋,山口的章学诚论是从…
凤凰网历史综合
萧延中:解读晚年毛泽东的悖论情境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副主任萧延中教授解读毛泽东:“毛泽东这个人是很罕见的一个人,是天公造化……在今后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的问题还将影响我们这个国家。”
凤凰网历史综合
沈志华:美国对台政策影响朝鲜战争(下)
蒋介石深谋远虑,既要维护中国的领土不被分离出去,以便有朝一日恢复其世界大国领袖的地位,又要死死拉住美国,利用美国对台湾战略地位的关注,争取尽可能多的军援,以巩固在台湾的统治,伺机反/攻/大/陆。
凤凰网历史综合
杨奎松:重读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距离现实政治太近了,因而研究者太容易受自身立场、情感和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我不敢说我就能够摆脱这样的影响,但我至少相信研究历史的人需要两种基本的素质并尝试着去坚持这样要求自己。一是要能深…
凤凰网历史综合
葛剑雄:历史介于科学与人文之间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人们的承认与否、认识程度而改变,并有可能用科学的手段得出可以检验的结论。由此我们也可以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用于发现、检验或重构历史事实的手段…
凤凰网历史综合
沈志华:美国对台政策影响朝鲜战争(中)
这样,艾奇逊的主张不仅在外部受到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反对,而且在国务院内部也由于杜勒斯和腊斯克联手而受到排斥。这样,艾奇逊的主张不仅在外部受到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反对,而且在国务院内部也由于…
凤凰网历史综合
梁涛:中国古史的重建
在过去的百年中,中国古史研究取得了那些进步、发展,在下一个世纪中,它又面临何种机遇和挑战,这是关心中国古史研究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前一个方面,中国古史研究经历了从“疑古”到“释古”的发展,后一个方…
凤凰网历史综合
高华:蒋介石如何用传统思想应对内忧外患
蒋的思想资源以中国传统为主,他的民族主义是防御性的,涉及到政治、文化与种族。在几十年间,他以中国传统思想为依靠,应对极其复杂的内外形势,不管所处的二十世纪各种思潮学说如何花样翻新,蒋自己坚定不移的信…
凤凰网历史综合
秦晖:从杰斐逊思想谈起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政府,也不清楚什么是次优的政府,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什么是最坏的政府:权力最大责任最小的政府,我们要尽力避免最坏的政府,不断改变最坏的政府就成为了政府现代化的实质。无论自由主义者还…
凤凰网历史综合
杨际开:清末变法者如何看待甲午战争
凤凰网历史综合
沈志华:美国对台政策影响朝鲜战争(上)
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便急急忙忙认定台湾已处在危急之中,并首先决定在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目的在于掩盖它在战争爆发前已经开始转变的对华政策,同时为它参与朝鲜战争创造政治条件。而这一转变是有其历史和…
凤凰网历史综合
梁涛:《论语》的结集与早期儒学的价值观
自近代“疑古”思潮兴起以来,围绕《论语》的编纂、结集,学界已有过种种研究和讨论。前面说过,孔子创立的儒学不仅仅是一思想、理论体系,同时还包含一学术传统,形成六艺之学与社会人生之学的双重结构。
凤凰网历史综合
吴思:平反清算周期律
我和岳飞的一位后代聊天,问到宋朝给岳飞平反的时间。得知首次平反是1162年7月,岳飞冤死21年之后。他笑道:正好和右派平反的时间一样。我心中一闪:莫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竟是平反的周期律?
凤凰网历史综合
单世联:整领导的风为何总演变为整群众的风
在革命回忆录、革命家自传之类的著述中,李维汉的《回忆与研究》有首创之功。这本书以个人经历和工作关系为线索对党史、国史的某些方面进行研究性的著述,此后薄一波、胡乔木也写了类似的回忆录,它事实上提供了革…
凤凰网历史综合
高华:初读《杨尚昆日记》
杨尚昆位居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他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等职。因此,这部日记就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部日记中,作者不仅简要记述了他的…
凤凰网历史综合
萧延中:风趣而霸气的“毛泽东式语体”解读
对于毛泽东来说,还有另外一方面的突出特质足以让人再次震惊,那就是他超越凡人的政治修辞能力!
凤凰网历史综合
杨天石: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确证
戊戌政变时期,清朝政府曾指责康有为“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以之作为维新派大逆不道的罪状。综观上述材料,可以确定:西太后认为,光绪皇帝和康有为串通,准备将她囚禁于颐和园,因而才有前述二十九日的上谕…
光明日报
王海光:刘少奇与毛泽东在四清运动中的分歧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在全国城乡发动了一场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中央具体指导“四清”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刘少奇,既对它的“左”倾错误的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又在企图抑制“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升级中与毛泽…
人民网
刘申宁:功名与富贵
在世人眼里,大概功名与富贵是最值得搏取的东西,也曾引得无数人为之折腰劳碌。功名之路,从入泮到出仕是一条拥挤的狭路,成千上万的举子士人在这条路上疲惫地走完了自己的大半生。
凤凰网历史综合
高华:毛泽东如何筹划延安整风运动
在中共与中国现代历史中,1942年春在中国共产党内全面展开的整风运动是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毛在整风运动中,依据自己的理想全面改造了至那时为止的中共所有有形和无形的方面,不仅完成了党的全盘…
凤凰网历史综合
朱学勤:俾斯麦与王朝社会主义
如果只读中国书,几乎看不出从王朝社会主义到国家社会主义,是水到渠成,一脉相承。汉语不断以“纳粹”简称法西斯,给人造成的印象似乎法西斯只是凶神恶煞,其实“纳粹”的全称很温柔,也很民粹——“国家社会主义…
凤凰网历史综合
葛剑雄:高山反应挽救大唐帝国命运
察过西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人不得不承认,西藏长期处于一个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与中国其他部分的联系、特别是与汉族聚居的中原地区联系较少。一般人都注意到了不利的交通条件,由于西藏与内地相隔遥远,加上地处世界…
凤凰网历史综合
蒋介石为何痛批史迪威:居然想做太上统帅
史迪威是个优缺点都很突出的人物。他是中国通,真心诚意地帮助中国抗日,对中国有着许多敏锐的认识。但是,史迪威的性格中有一些突出的缺点,例如傲慢、主观、急躁、偏激,特别是,作为美国将领,他身上不可避免地…
凤凰网历史综合
杨奎松:有关张学良入党问题的探讨
关于张学良曾经被吸收入党的推断是不能成立的。在共产国际指示到来之前既很少可能,在共产国际指示到来之后就更没有可能了。这不仅是因为共产国际否定了吸收张学良这样的人加入共产党的可能性,而且是因为共产国际…
凤凰网历史综合
袁伟时:中国宪政:曲折而凄惨的开篇
中国宪政的历史是从晚清开始的。百年前,慈禧下令“预备立宪”;五年后,武昌城头的枪声敲响了这个老大帝国的丧钟,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宪政依然有名无实。这是一个曲折而凄惨的故事。
凤凰网历史综合
萧功秦:鲶鱼效应与儒家文明的生命力
战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起到激活一个文明民族的生命力的作用。文明会腐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样适合于说明文明。
凤凰网历史综合
梁涛:近代中国农民如何“睁眼看世界”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了人口的绝大数,一种外来文化能否被社会接受,或以何种方式被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从这一意义上说,农民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天益网
王海光:政争与权争——高饶事件起因再解读
1954年发生的“高饶事件”,是中共成为执政党后第一次严重的党内斗争。刚调任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不久的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高岗,与刚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不久的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忽然间…
天益网
沈志华:三八线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
三八线与朝鲜战争密切相关,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三八线究竟是如何划定的?划分三八线本身到底说明了什么?三八线与朝鲜战争之间内在的和本质上的联系在哪里?这些问题在历史上都有不同的说法,其结果对于分…
凤凰网历史综合
刘申宁:历史镜场中的爱国与卖国
今人的理念与古人不同,以今天的判断和认知去理解古人,实际上是将我们的观念强加给了古人。至于古人当年的价值判断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今天的人们并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这正是在今天,我们对历史…
凤凰网历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