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对革命缺乏信心: 担心革命破坏社会安定 |
|
张謇以为“革命”无非是幼稚少年过分惑于自由平等之说,或是由于种族成见太深因而趋向愤激。但他更多的时候,是以贤良长者姿态出现,侧重于对倾向革命的学生进行开导和劝说。当同盟会成立后,大批留日学生为反对日本政府取缔规则而纷纷归国之际,张謇虽然认为学生“浮嚣”,但却积极筹划接待与安置。当时盛传回国留学生多为革命党,名为爱国实则革命,形势颇为紧张。张謇却不以为然。
【详细】 |
|
张謇信任现有体制精英: 支持袁世凯武力统一 |
|
在清王朝覆灭以后,张謇等人很自然地期望来自于旧有体制内的袁世凯能够统一中国,并且实现他们在稳定中求得革新与发展的梦想。他们在孙袁之间弃孙而就袁,除了政治理念的悬隔以外还有人际关系的考虑,因为孙为新交而袁毕竟是多年旧友,何况他们与袁都是出身于同一旧的营垒。张謇当时虽已转向共和,但对革命派却始终缺乏信心。他所真正关心的,乃是如何尽快把中央政权和平转移到袁世凯手中。
【详细】 |
|
张謇借壳北洋政府施政: 实践重商强国理念 |
|
中华民国的成立,激发了中国民众的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均应“和衷共济,丕兴实业。”1913年10月18日,状元出身的南通大实业家张謇抵达北京,就任工商、农林两部总长,不久工商、农林两部合并为农商部,张謇即任农商总长,从而使他获得了推行自己的经济改革思想和主张的绝好机会,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发挥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详细】 |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