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为了盐而打仗非常愚蠢,不过以后的人们看到我们今天为了石油而打仗,也许会有相同的反应。”人类之所以有冲突,归根到底,背后往往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是利益。而盐能影响历史,决定国运,引发战争,就是因为它代表着权力和财富……
 
 

挟国自重的盐:辉煌的低级经济形态

盐商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超级富豪的代名词。人离不开盐,在大量依靠体力劳作的古代更是如此。但盐在中国的分布却极不均衡,除了两淮地区出产海盐外,古代内陆只有山西运城和四川地区生产食盐。早在公元前,盐商们就开始垄断盐的产销,哄抬盐价,谋取暴利。以垄断经营权为根本,用一种生活必需品要挟整个国家,通过畸形的市场交易,获取令人叹为观止的超额利润,构成一处处慑人心魄的繁华景象,这就是盐业这一低级经济形态的辉煌所在。【详细】

 

中国最早的大盐商

扬州和自贡:一时瑜亮的盐业重镇

明清时期盐行专卖制,获利甚厚,为商人争趋之业,其中又以山西盐商为多,除以山西解盐牟利外,长芦、两淮、四川诸盐区也遍布山西盐商的足迹,“山西富人之商于淮者百数十户,蓄资以七八千万计”,“充商者,每有将所领之引,出售与山陕客民行销”,“官办各帮,本地商殷富者少,大半皆西商”。 【详细】
古代,国内最大的商业资本集团通常为麇集扬州的两淮盐商,他们在盐商群体中,人数最多、势力最雄。凭借政府授予的食盐运销垄断权,两淮盐商垄断了淮盐的流通体系,在生活中则是挥金如土,富埒王侯。他们攫取利润、穷奢极欲的过程,也是食盐生产者和消费者遭受剥削日趋贫困的过程。 【详细】
自贡盐商短时间内暴富,确实缺少一点世家大族的底蕴,虽然他们用川盐积累起的财富和两淮盐商比起来毫不逊色,但终究只能带来片刻辉煌。两淮盐商自来就是政府的大金库,所累积的政治势力也远非自贡盐商这些后起之辈可比。自曾国藩让淮盐重回两湖地区的那一天起,自贡盐商的黄金时代就宣告终结。【详细】
 
盐商:权力阴影下的财富
 

盐商之城·扬州

扬州,旧称广陵,运河之城,盐商故里,“一城之地,天下无事,则鬻海为盐,使万民食其业。上输少府,以宽农亩之力,及川渠所转,百货通焉,利尽四海。”只要走进这座城市,就会和“富可敌国”的盐商发生联系。 【详细】

 

盐商:为何我们成不了资本家

18世纪的中国,聚集在扬州,以徽商、晋商为主体的两淮盐商,曾经掌握了巨大的商业资本。研究者多认为,两淮盐商每年用于经营的商业资本约为2000万两白银,等于当时的年度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然而,如此巨大的财富,却没有被运作成为发展生产的商业资本。这些巨商中从无一人能像西方商人那样成长为资本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 【详细】

 

盐商:成也官府,败也官府

一切由国家专卖的商品都可能是暴利产品。盐和粮食一样,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盐和粮食又不一样,它不是任何一片土地都能出产的特殊物品。因此,它就成了权力者可以垄断,进而讹诈百姓,攫取财富的专卖品。中国并不是缺少盐资源的国家,它的价值或者说盐商的暴利主要依赖于权力的垄断。
    千百年来,集权专制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阴影,在它的笼罩下,根本没有光明。从本质上说,盐商与其他仰仗权力生存的群体是一样的,只不过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对权力的依附也更具专业性而已。 【详细】

 
 

“官为盐纲”:盐商获取暴利的杀手锏

经常有人说,以晋商和徽商为首的盐商,其成功之道在于“勤劳”和“诚信”。勤劳是中华民族之美德,连亚当斯密、伏尔泰这样的洋人也赞扬过,诚信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老相传的诚信故事也车载斗量,那为什么只有盐商能独占鳌头,积累起富可敌国的财富呢?原因很多,当然也要包括山西人的诚信和徽州人的“徽骆驼”精神,但最关键的还是官商结合这一权力与资本紧密结合的商业模式。【详细】

 
 

权力商品:中国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的变迁

盐专卖制度在中国的历史十分长久,从春秋时齐国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几乎伴随着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专卖古称“禁榷”,禁的意思是禁止,榷的意思是独木桥,禁榷合起来就是政府独占,不允许他人涉及经营。具体到盐专卖制度,则是指统治者利用权力独占食盐生产和销售渠道,从中赚取巨额利润,增加财政收入的一整套权力变现制度。封建社会中那些具有理财意识的士大夫们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利出一孔”,其精妙之处就在于借用食盐具有的交易商品属性,掩盖了以垄断权力掠取社会财富的实质。【详细】

 
到底让谁来卖盐:
中国历朝历代盐政概说

中国盐业源远流长。远古时国用不繁,盐与百物同等,官不统制,任民自由产销。春秋时管仲为齐相,兴盐铁之利,推行“官山海”政策,规定国家管理对食盐的生产买卖,开中国盐政之始。汉武帝时笼罗天下盐铁之利归官,官自煮盐,官自卖盐,产、运、销三项完全官营。唐代开元年间以后,随着国家权力的集中,刘晏创立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并使之日趋完备。明代中叶以后,由官府出售许可证,商人直接向盐户购盐,收买、运销之权悉归于商人,并得世袭。【详细】

细盐也需用峻法:
官府盐商盐民的利益博弈

古时候有一个孩童从盐场私带了一粒盐,结果被盐官严厉杖杀。因为小小的一粒盐,就丢掉了一条宝贵的性命,盐法之严峻,远非现代人所能想象的。盐粒个小,可盐法事大。细碎的盐粒,严峻的法律,两者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盐中有大利可图,所以需要用严刑峻法来保证盐法的执行。盐利的源头在于盐民,官府要垄断盐利,就要用权力将盐民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纳入控制之中,但官府权力的兑现却要借助盐商之手,历代盐法的主旨就在于调整官、商、民三者的关系 。【详细】

盐的历史分水岭:
唐代盐业政策与王朝兴衰

有唐一代,各时期的盐业政策是不同的,李唐王朝的兴衰与盐业政策的制订和推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而唐代的盐业政策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食盐从官制官卖到民制商卖的政策大转变。自唐代开元年间以后,随着国家权力的集中,以及对社会财富的需要增加,中央政府完全确立了食盐的专卖制度,并使之日趋完备。张謇所著《张季子说盐》曾有论断:“盐法公私广狭之义,以唐为大界:唐以前公诸民,主广义;唐以后私诸官,主狭义”,指出了中国盐政在唐代前后的这一根本区别。【详细】

 
中国式专制:垄断权力的变现
 

利出一孔的管仲陷阱:解读中国专制史的钥匙

所谓“管仲陷阱”,其核心就是“利出一孔”,即国家采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那么人民要想生存,就必然要事事仰给于君主的恩赐。
    在此理论指导下,统治者以行政权垄断食盐的生产销售,操纵盐价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将权力转化为经济利益。这一统制经济结构,则影响了之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详细】

先秦:管仲与“官山海”  

管仲在齐国掌权后,为将利润丰厚的盐铁行业控制在政府手中以充实财政,决定废止允许私人经营的政策,转由国家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此即所谓“官山(铁器)海(食盐)”。【详细】

西汉:桑弘羊与《盐铁论》  

桑弘羊在汉武帝支持下,坚持国家干涉经济的盐铁官营政策,因其既能直接将政府权力变现“以佐助边费”,又能“离朋党,绝并兼之路”,打击君主以外的利益集团。正因如此,他的经济改革措施也为历代统治者所效法。【详细】

唐朝:刘晏与榷盐法  

与管仲和桑弘羊相比,刘晏的榷盐法更多地参考了市场法则,更有效地剥夺了政府外利益集团瓜分盐利的份额,让权力更隐蔽地转化为利益。以后历朝盐法均不能跳出此模式。【详细】

 
 

打破食盐垄断体系的革命:中国古代私盐的产生与发展

所谓私盐,是指违反官府有关禁令而私自生产、运输、销售的食盐。私盐的产生和泛滥通常同官府的食盐政策,特别是以权力垄断食盐的专卖政策关系密切。一般说来,在食盐由民间自由生产、运销的时期,不存在为官府以权力强制垄断经营的官盐,自然也就无所谓私盐了,所以,私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权力——食盐垄断体系的直接产物。【详细】

 
 

食盐垄断体制内的蛀虫:绝对权力引起绝对腐败

有权力垄断,就有腐败,绝对的权力引起绝对的腐败。中国盐业专卖史又一次证明了这句谁都会说的至理名言。尽管历朝历代的盐业专卖措施都不尽相同,但政府权力对盐业的垄断本质从未改变,因此盐业专卖引起官员滥用公权力进行贪污、腐败乃是普遍规律,被作为典型案件查处则是个别偶然。在盐业专卖体制下,贪腐现象自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个王朝的盐业垄断体系就这样一次次地被体制内的蛀虫挖空。【详细】

 
 

体制内外的私盐贩:决定王朝命运的革命群体

在唐末乱局中,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私盐贩子登上政治舞台:以私盐贩出身的王仙芝、黄巢成为名动一时的起义领袖,而同为私盐贩的王建、钱镠、朱瑄等则加入唐军,在镇压黄巢起义中发展壮大,甚至成为新政权的建立者。这些体制内外的私盐贩为什么能够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革命者?盐这种与财富和权力紧密相关的商品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详细】

 
食盐垄断体系下的私盐泛滥
 

在食盐垄断体系之下,官盐是出自垄断体系,需要向政府权力买单的盐。与之相对,私盐是游离于食盐垄断体系之外,不用缴纳政府权力变现费用的盐,因此贩私盐就成为一个暴利行业。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上断头台,何况利润高达数十倍的走私贩盐呢?【详细】

大盐枭黄巢  

唐末起义领袖黄巢,出身于私盐世家,三代都是盐贩。贩私盐是杀头买卖,但利润奇高,黄巢自然不差钱,百姓因吃不上饭而起义,黄巢更多的是为获取更大利益而造反。【详细】

小盐贩张士诚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出身于贫苦盐民之家。由于给官府运盐收入微薄,张士诚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开始贩卖私盐,最终因为不堪官府盐警的盘剥勒索,选择了起义。 【详细】

私盐泛滥的经济学分析  

走私贩盐的发生,是因为私盐贩考虑到预期收益大于成本,如果盐法的威胁使人感到其成本超过收益,私盐现象就不会发生。私盐也是一种经济活动,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很大程度上会考虑其支出的成本和所获取的收益。【详细】

 
 

夺盐战争:逐盐天下 问鼎中原

与世界史相比较,盐在中国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极为特殊。中国疆域辽阔,而主要的盐产地数千年相对固定,食盐资源遂成左右天下大势的要因。乱世割据,有盐就有钱,有钱就有兵,有兵就有权,有权更有盐。得食盐者未必得天下,但得天下者却必先得食盐。这种状况,在英国这样的海洋国家,或者法国这样的沿海小疆域国家,是绝不可能出现的。【详细】

炎黄子孙因何而来:
奠基民族历史的夺盐战争

为了争夺食盐产地,黄帝和炎帝连战三次,最后黄帝收服了炎帝,炎帝部族并入黄帝部族,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有专家认为,此战及后来的黄帝蚩尤之战,实际上为的是同样一件事情:为盐而战。炎黄部族为争夺池盐而战,为争夺池盐面统一,成为中原地带最强大的部落联盟,也就成为中华民族的雏形。【详细】

国之大宝河东盐池:
决定中原政权之争鹿死谁手

唐后期被统治者视为国之大宝的河东盐池一向是通过严密的专卖体制及严刑酷法加以垄断。但是唐末江淮盐区动乱的发生,却间接波及河东盐池,盐池的归属不仅引起朝廷内部朝官和宦官的矛盾,也发展为中央与藩镇和藩镇彼此之间的战争。对于两池盐利及其所在地的占有,决定了中原政权之争最终鹿死谁手。【详细】

因盐而战因盐而和:
宋朝与西夏两国关系的钥匙

溯历史长河可以看出,中华各民族的兴衰均与盐有密切关系。其中西夏王朝的兴衰,盐起到了重要作用。纵观宋夏历史,西夏在军事上屡败宋朝,但宋朝仅以盐禁作武器,就能使西夏境内丰富的盐资源无法转化为经济实力。盐封锁这一双刃剑固然能扼制西夏,但也给宋朝造成不便,最终两个王朝先后被蒙古所灭。【详细】

 
抗日战争中的盐
 

尽管有人称“四川人是天下的盐”,但事实上,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但凡正常年景,四川的盐产量从来不是全国第一。然而,偏偏就是这个平常不被天下所重视的西部省份,却在抗日战争时期担当起“拯救天下”的重任,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盐”。【详细】

盐遮断:切断中国经济命脉  

自贡地区食盐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基地。日本本土盐产较低,是盐进口大国,因此对盐格外重视。按日军战史所总结,盐遮断作战是中国派遣军重视的手段,目的是由切断自贡盐的补给而酿成厌战气氛,依靠经济作战破坏中国的抗战意志。【详细】

以战养战:巧取豪夺中国盐  

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但缺乏制造海盐的理想的广阔海岸滩涂条件,所以日本产盐尚不敷民食之用,大量工业用盐一向由国外输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渴望已久的掠夺中国海盐的野心得以实现。【详细】

欧洲:因盐而兴的古罗马文明

非洲:盐路是撒哈拉最大财富

亚洲:反抗盐垄断的“圣雄”甘地

和古代中国一样,古罗马贵族既得利益统治集团,依据上帝所立的“盐约”为法源与法理,立法禁止煮私盐贩私盐,同时以“值盐”为实物工资开军饷,来组织雇佣职业化的军队,指望能把军队的利益,紧紧地与效命执行“食盐生产与贸易垄断法”捆绑在一起。而古罗马帝国由强盛一时到彻底灭亡的过程,就是西方食盐制度中“自由经济”与“垄断经济”开始长期拉锯战的第一个大回合。【详细】
美洲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为盐而战的战争史。谁控制了盐,谁就拥有权力。在欧洲人到达之前如此,美国内战之后也如此。美洲大陆上伟大文明的中心都建立在便于获得盐的地方:印加人是盐的生产者,盐井就建在首府库斯科;在哥伦比亚,最好的制盐者奇布查族就是支配者;西班牙人则通过接管土著盐场获得了永久权力。著名的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熟知盐的政治,他对Tlatoque人通过戒盐保持独立满怀钦羡,“他们知道自己不可以吃盐,因为他们的土地上没有盐。”【详细】
盐可能是非洲在发现石油前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并为这个地区带来极为可观的商机。而撒哈拉沙漠最大的“金脉”,其实是运盐商队行走的“盐路”,重要性足与连接东亚、中亚与欧洲的“丝路”媲美。盐路的重要性在于透过盐路进行商品交换,并且在北非进入西方殖民时期前,架构出该地区的权力和经济结构。【详细】
印度国父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了高潮。这一年,英国殖民当局制定颁布了食盐专营法,对食盐生产和销售加以严密控制,借食盐来控制印度,这引起了当地人民强烈不满。甘地号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盐,自制食盐,以此抵制殖民当局的食盐专营法以及当局的垄断统治。【详细】
 
西方食盐史话
 

决定美国南北战争结果的盐

 

亚得里亚海皇后·威尼斯:
地中海制盐然后贩运到缺盐内陆,威尼斯赚到了第一桶金。

 

德国盐都·吕讷堡:
“白色黄金”为城市带来了巨大财富和文化黄金时代。

 

日耳曼的罗马·萨尔茨堡:早在罗马时期就存在的盐路,让这里维持了上千年的繁荣。

 
有人说,人类历史和华尔兹没什么两样:和平,革命,战争;和平,革命,战争……就像三拍子的华尔兹,自始至终,由终到始,无止无尽进行下去。盐的历史也是这样:和平时期统一政权的食盐垄断,革命时期垄断体系的崩坏,战争时期各方势力对食盐资源的争夺,这三步曲也在不停地循环……只要盐的利益足以挑动人心,野心与控制欲就不会熄灭,围绕于此的纷争也不会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