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让谁来卖盐: 中国历朝历代盐政概说 |
 |
中国盐业源远流长。远古时国用不繁,盐与百物同等,官不统制,任民自由产销。春秋时管仲为齐相,兴盐铁之利,推行“官山海”政策,规定国家管理对食盐的生产买卖,开中国盐政之始。汉武帝时笼罗天下盐铁之利归官,官自煮盐,官自卖盐,产、运、销三项完全官营。唐代开元年间以后,随着国家权力的集中,刘晏创立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并使之日趋完备。明代中叶以后,由官府出售许可证,商人直接向盐户购盐,收买、运销之权悉归于商人,并得世袭。【详细】 |
|
细盐也需用峻法: 官府盐商盐民的利益博弈 |
 |
古时候有一个孩童从盐场私带了一粒盐,结果被盐官严厉杖杀。因为小小的一粒盐,就丢掉了一条宝贵的性命,盐法之严峻,远非现代人所能想象的。盐粒个小,可盐法事大。细碎的盐粒,严峻的法律,两者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盐中有大利可图,所以需要用严刑峻法来保证盐法的执行。盐利的源头在于盐民,官府要垄断盐利,就要用权力将盐民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纳入控制之中,但官府权力的兑现却要借助盐商之手,历代盐法的主旨就在于调整官、商、民三者的关系
。【详细】 |
|
盐的历史分水岭: 唐代盐业政策与王朝兴衰 |
 |
有唐一代,各时期的盐业政策是不同的,李唐王朝的兴衰与盐业政策的制订和推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而唐代的盐业政策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食盐从官制官卖到民制商卖的政策大转变。自唐代开元年间以后,随着国家权力的集中,以及对社会财富的需要增加,中央政府完全确立了食盐的专卖制度,并使之日趋完备。张謇所著《张季子说盐》曾有论断:“盐法公私广狭之义,以唐为大界:唐以前公诸民,主广义;唐以后私诸官,主狭义”,指出了中国盐政在唐代前后的这一根本区别。【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