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众多民族互相纷争,互相融合,逐渐形成当今统一的大中华民族。溯历史长河考察,可以看出,各个民族的兴衰融合,均与盐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西夏王朝的兴衰,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国家,10至13世纪崛起于贺兰山、祁连山麓及河西走廊一带,是西北方的大国。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人李元昊建国,号称大夏(因在中国西部,史称西夏),这个西羌党项民族国家,其极盛时期西与回鹘接壤,拥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郡地,北逾居延海,西南密迩吐蕃,南界横山,东距西河,与辽宋、金为邻。其疆域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青海东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西夏地处内陆,盐资源相当丰富,其中即有盐池如乌池、白池、吉兰泰池、细项池、瓦窑池、古朔方池、龟兹池等产的散盐,也有河西走廓一带盐山所产的岩盐。各个盐池因地质地层不同,所含的微量元素各异,从而出现赤、紫、青、黑、白等不同颜色,众多颜色中,青白二色成盐最大。“其盐大而青,名曰青盐。”“赤与黑者皆小,惟白大。”因此,青白盐就成为西夏地域盐产品的代称,其产地主要在乌、白二池。而盐山上的岩盐则自然成形,如果找到象老虎形状的岩盐,就可用于祭祀或装饰用,“作兽辟恶,佩之为吉。”西夏境内这些盐,色香味俱佳。《周礼》中称“饴盐”。《吕氏春秋》中称“大夏之香盐”。《广志》等记述为“戎盐。”仅医书上记载的品种就有光明盐、桃花盐、水晶盐、青盐、印盐、戎盐、羌盐、石盐、盐山等等。因极富食疗价值,能促进人健康长寿,因此党项羌族高龄者往往“年至百五六十岁。”这里众多的盐池和盐矿,都曾是羌夏民族首先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其中青白盐制作精良,价格低廉,受到普遍欢迎,是西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西夏地域广阔,人口稀少,辖区内所盛产的盐除供应本地食用外,大多数为出口到邻国,主要出口到宋朝邻近地区。但宋朝盐法极严,盐是国家垄断的商品,当时京东、京西、陕西、四川都行销山西解池的池盐,解盐的收入是陕西等地财用的重要来源,而紧邻的西夏地区“青盐价贱而味甘”,解盐不能与之竞争,所以宋朝不愿进口青盐,于是夏宋之间围青白盐的矛盾,几乎贯穿夏宋关系的始终,不仅反映在经济领域,也反映到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大体上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宋初,从北宋建国至太平兴国七年(982)以前的20余年间,在局部地区放行青白盐通商。在西夏建国之前。从唐末,经五代到北宋,党项拓跋氏均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份统辖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唐代一度曾设“榷税使”对乌池进行管理;五代后唐时,乌白池隶于“庆州青白榷税院”,管理较严,“其盐四分入官,一分入百姓也。”后周时,“青白池务,素有定规……青盐一石,抽税钱八百、盐一斗。白盐一石,抽税钱五百,盐五升。”到北宋时,羌夏对盐务的管理比较宽弛。夏廷各级官员,对盐池拥有各自的特权,可以调拨数量较多的青白盐进行长途贩卖。对盐池的管理也不太严格。而宋朝对国内的盐法虽然很严,但刚刚建国之初,需休养生息,对青白盐在局部地区允许通商。这种通商,是包括官方与民间贸易在内的合法通商。
977年,北宋对盐实行大规模榷禁,但对青白盐却受到特殊保护“其青白盐旧通商处,即令仍旧。”青白盐通商之处,主要指西路青白盐销区,即解池以西的陕西各州军,如鹿州、分州、泾原等州,这是早在唐代就例食乌白两池盐的销区,除此之外,通商还包括“缘边蕃汉”杂聚区,即关陇一带鹿、延、环、庆、仪、谓等州。有时候,青白盐还可销至唐、邓州等南路;以至贸易入川。
与官方贸易并存的是民间青白盐“和市”贸易较为活跃。党项人用盐与汉人交换米麦及茶叶、漆器、匹帛等;“私贩”入宋者亦多。当时,沿边口岸,供销两旺,西夏卖出的商品除青白盐外,还有驼、马、牛、羊、玉、毡、毯、甘草、蜜、蜡、麝脐、毛褐、羱羚角、砂、柴胡、苁蓉、红花、翎毛等。宋朝输出的商品除粮食、茶叶等大宗商品外,还有缯、帛、罗、绮、香药、瓷器、漆器、姜、桂等。西夏很需的铜、铁、锡、钱币等金属品则受到限制。由于商贸繁荣,刺激了青白盐的生产规模,每年有畦夫数千人,青白盐生产成为西夏手工业的重要部门。由此为西夏建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二阶段为太平兴国七年(982)以后,即夏主李继迁(元昊祖父)第一次叛宋起,至其子李德明(元昊父)即位前后,此间青白盐贸易时断时续,宋廷青白盐法也有5次反复。禁与开禁,也就成了夏宋关系的晴雨表。
982年,党项贵族内部相互争战,拓拔族首领李继捧率领部落,氏族长二百七十余人,民户五万余帐,投附宋,愿留居宋朝的京师东京。宋太宗加封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随后党项贵族李克文,绥州李克宽也相继投宋。但继捧有个弟弟叫继迁,年二十,血气方刚,住在银州,不愿内迁,最后竟率领部落贵族逃入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泽,抗宋自立。
李继迁叛宋,结束了宋夏之间多年以来的友好局面。宋太宗下令;青白盐“禁毋入塞。”但此禁为时甚短,“未几罢”禁。随着李继迁降辽,和银、夏、麟等州诸番内附,瑞拱元年(988)又宣布青白盐开禁,“许商旅贸易入川,以济民困。”
987年,宋太宗见继迁附辽,就赐已降宋朝的继捧姓赵,改名保忠,授为夏州剌史,利用继捧回夏州抵抗继迁。同时,又在经济上配合军事斗争。宣布“禁沿边互市。”至991年七月,李继迁终于依附宋朝,宋朝授继迁为银州观察使封号,赐姓名赵保吉。同时宋与夏恢复互市。边界紧张局势得以缓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赵伯蒂
编辑:
石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