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往事 1972—1975枝柳线长沙知青回城风波
1974年7月,枝柳铁路湖南省指挥部原定分配给长沙分指挥部的6.5公里路段,已经基本成型,剩下的只是扫尾工作。这时候,如何调整知青们的情绪,做好转战靖县的准备,成了熊绪辉、殷建资等带队干部们的工作重…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知青大返城推荐上工农兵大学时 就有潜规则出现过
农村大队建立和学校,一年级到五年级总是12个学生,准备找两个老师,于是小张就是其中之一,另外的一个是浙江的女知青小玉。小张傻傻地喝闷酒,队长的女儿在外屋一个劲地用焦急的目光望着里屋。
新华网
青春版纳说:那场矢志改变世界的父辈革命
有人说,上山下乡是一段有关青春和忠诚的记忆,但更多的人说这个庞大的国家用了几乎是一代人的时间,来重新定义关于人和知识的命题。几乎每一个农场的老人,在回忆起这些知青时,都会说“我们当时条件差,亏待了这…
21世纪经济报道
知青追忆:和周总理一起吃饭 亲眼看到毛主席
2007年6月某日,板桥街道办事处地方志编纂办公室负责人,原板桥街道办事处退休干部秦春保同志,欣然接受了笔者的采访。1966年国庆前夕,中央要求各省组织在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同志组成代表团,代表各省人民…
南京晨报
知青档案:毛主席画像成定情信物(图)
重庆档案局征集知青档案的活动迎来了高潮,毛主席画像、求精中学的珍贵校徽、林权证、劳动手册、工作笔记……,市民提供的知青档案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常常惊叹。
大渝网
毛泽东关于知青的相关指示
1955年,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有一批中学和高中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报上发表了《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报道了这个乡的事。1973年4月25日,李庆霖给毛主席写信,反映下乡知青生活…
华商网
知青张勇之弟张健:姐姐牺牲那年我15岁
昨日,张勇的弟弟张健向快报记者独家披露了姐姐去世前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姐姐对他的影响。1976年张健主动要求复员,来到姐姐当初下乡的公社,成为了一名牧民,继续姐姐未完成的事业。
人民网
云南知青:失却在橡胶林里的青春(组图)
照片上的女知青,王芝银,余长芬重庆石门中学的同窗,好朋友,共同的红卫兵战士,同学35人一起远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其中五男三女,知青时关系最为密切,相互照顾,一起疯玩,人送雅号“八姊妹”(王芝银、陈开…
南方人物周刊
文革期间大学毕业生如何自己“分配”自己
1966文化革命开始,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也同时停止。1966年、1967年、1968年的三届毕业生都滞留学校。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有三十多岁,最小的也有二十三四岁。这么大的年龄不能参加工作,还需要家庭…
金羊网
红卫兵消失在文革中 毛泽东决定下放知青始末
毛泽东决定把庆祝建国17周年大会和接见红卫兵合并进行,因此这次被接见的红卫兵比以前要多,有150万人。毛泽东第八次接见红卫兵后,转为依靠工人阶级,明确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
人民网
1973年 知青突然袭击“考教授”
“工农兵学员不仅要上大学、管大学,还要改造大学,而最重要的任务是改造老师们的思想意识”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知青之父”追忆知青大返城始末
不让知青上山下乡,难在哪呢?它是毛主席定的。但是把那么多知青派去了云南,吃不饱。后来动荡了,政策就更乱了。政治形势好了以后,人们都希望改变这个做法,当然也有人反对。所以知青工作会议吵得很厉害,最后还…
新华网
任毅《南京知青之歌》案始末
年8月,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华语广播播放了这首歌,他们称之为《中国知识青年之歌》。当时正值中苏两国因边境争端和意识形态分歧而处于严重对立的非常时期,莫斯科广播电台频繁演唱这首歌,无异于将任毅推入绝境…
凤凰网读书
无谓的牺牲──中国知青在缅甸
这些视切·格瓦拉为精神偶像的青年,来到一心向往的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当崇高的革命理想为现实的生存窘境所压抑,他们的思想和命运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嬗变。从云南出走他国的知青数目到底有多少,至今仍说法不一…
时代人物周报
轰动一时的“猥亵女知青案”
潍坊晚报
知青大返城,竟因为一个女知青的惨死
当这个已经在上山下乡道路上跋涉了整整十年的女知青正孕育着自身对于未来的巨大希望,步履维艰地走向分场医院的时候,她并不知道她的人生之路即将走到尽头。因为一个可怕的灾难正在前面等着她,死亡的阴影已经张开…
知青博物馆
往事如烟:影响中国知青历史命运的三封信(图)
毛主席:您老人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完全拥护;叫我把孩子送到山区去务农,我没意见。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最后回城的我们这些知青几乎都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在农村干的老实人。
新华网
百万知青的婚姻问题:禁欲主义幽灵在游荡
文革”后期,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遇到了婚姻问题。上山下乡的特殊场合,使这个问题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婚姻,而成为运动中纠结着诸多矛盾的一个焦点问题。剖析这个问题,有助于加深对运动性质和一代青年悲剧性命…
天天新报
对于周总理知青从未忘记
侯隽1943年3月在北京出生,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工会的干部。从小学起,侯隽随着母亲工作的调动来到良乡,直到1962年从中学毕业,侯隽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三年自然灾害过后,良乡中学校长做了报告,…
北京青年报
知青四十年聚首 经历写进自创歌
“不能忘,不能忘,四十年前住过的土坯房……”昨天上午,北三环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报告厅,“40年再聚首”知青联谊会上,这首写满知青岁月的《不能忘》一唱响,就引起了在场老知青的共鸣,一些人还在台下轻轻地…
北京青年报
老知青谋生之道
在下早年大学毕业分配在外地,今退休可按支内政策回沪投靠子女,最近老两口还办妥了一张磁卡,每月和节日可享受政府补贴。皇天不负有心人,其子由高中保送沪上某名牌大学,继之研究生、考取新加坡之公费……如今儿…
新民晚报
留在版纳的上海知青
那天晚上,我和王兄在西双版纳景洪市一家叫天竹园的汉傣味餐厅吃饭。天我们赶到饭店,老板娘的嫂子已等候在那里多时了。如今因种种原因留在西双版纳的上海知青还有三十来个,她算是幸运的,因为毕竟上海还有女儿,…
新民晚报
激情难忘的知青岁月
今年68岁的孙关彬,51年前从上海实践中学出发,志愿“支内”来到当涂县,与当地人白手起家,办起了全县第一个粮食机械厂。理想之歌、奉献之歌、爱情之歌,汇聚成澎湃的生命之歌,支援当涂县建设的70名上海知…
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