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难忘的知青岁月
2009年07月15日 19:49安徽日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这是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脸上刻着皱纹,青丝染上白霜。为了祝贺党的生日,他们在当涂县举行纪念活动,纪念上海知识青年支援当涂县建设51周年。

吴侬软语在会议室里轻轻地飘荡,记录着他们不改的上海乡音;扩音器里播放的当涂民歌,表达着他们对第二故乡的一往情深。“七一”前夕,笔者和当涂县的几位领导来到他们中间,倾听着他们51年的生命放歌,感受着他们在第二故乡的风雨人生。

理想搭乘时代列车

1958年7月3日,一列火车从上海向安徽奔驰。车上坐着几百名上海青年,其中70人要到当涂县。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全国流行着一句话:“上海带全国,全国保上海。”因为有了这句话,上海派出了大批知识青年奔赴全国各地,支援工业建设。

坐在这趟列车上的上海青年,正是带着“支内”的理想奔赴安徽各地,奔赴当涂县。车厢里歌声不断、此起彼伏,青年们用歌声表达着理想和憧憬。“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是电影《护士日记》的主题歌,也是那个年代建设者们的理想之歌,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妈妈别担忧,妈妈放宽心……”这是那个年代建设者们告别家庭、安慰妈妈的歌,他们也一遍又一遍地唱着。“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我们似乎都为理想而活着。”

51年后的今天,乘坐那趟列车的吴和荣老人谈起当年,依然唏嘘不已。吴和荣当年正在上海清华高中补习班学习,准备考大学。可是,当祖国发出“支内”的号召后,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登上了那趟奔赴安徽的时代列车。在当涂县,他先后参加了两个厂的建设,获得了安徽省劳动模范的称号。“当年,我们是响应建设祖国的伟大号召,自觉自愿来到当涂县的。”51年后的今天,也是乘坐那趟列车的罗梅老人说起当年,依旧感慨万千。1958年,15岁的她正在上海实践中学读初中,当得到“支内”的消息后,就瞒着亲人偷偷报了名,来到当涂县。此后,任凭家里人怎么规劝她回上海读书,她就是赖在当涂不走。她先在县钢铁厂,后又调到当涂县护河供销社,其肩挑货郎担长年累月送货下乡的动人事迹,不仅被写成报告文学上了《安徽日报》,还被人改编成叫作“青山红梅”的黄梅戏,由县黄梅戏剧团巡回演出在大江南北。

无私奉献建设岗位

1958年,当70名上海知青来到当涂县时,这里的工业经济刚刚起步。他们和当地人一道,住工棚、睡地铺、啃干粮,短短几年时间,在一块块杂草丛生的荒地上建起了钢铁厂、水泥厂、化肥厂、肉类加工厂、机械厂、粮油加工厂和小矿山。他们的奉献之歌,就在这些崛起的工矿企业里唱响。

今年67岁的季蓉珠,出生在上海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当年也是上海清华高中补习班学生。她志愿来到当涂县后,进了正在建设中的当涂肉联加工厂。宰猪、杀鸡、拔鹅毛,这些脏活累活粗活,对于这位上海姑娘来说,可真不容易,她为此偷偷哭过好几次。但是,她硬是挺过来了。厂里后来建起了全省最大的冷库,又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屠宰车间,还办起了生化制药厂。她后来当上了总厂生产科副科长、分厂副厂长。51年后的今天,当她谈起这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理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用奉献改变现实来实现理想,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了这个使命。”

今年68岁的孙关彬,51年前从上海实践中学出发,志愿“支内”来到当涂县,与当地人白手起家,办起了全县第一个粮食机械厂。1962年,当涂县丹阳粮站办机械化米厂,需要技术人员。他是钳工又懂电工,上级点兵点将把他调到丹阳米厂。那是个乡镇,生活条件当然比县城差。但是,他无条件地去了,而且干得很称职很安心。1964年,他的女朋友瞿美琴从上海市轻工业学院毕业,分到了芜湖市肥皂厂。1967年,他和瞿美琴成婚后,就干脆动员她从芜湖市肥皂厂调到当涂县丹阳粮站。在那个小镇上,他们用知识和技术,把后来的丹阳粮油加工厂办得红红火火。在那个小镇上,他们风雨同舟,共同度过了40多个春秋。如今,他们的女儿到县城工作了,他们却依旧守在那个小镇上,生活的很知足很幸福。

爱情唱响第二故乡

这些普通的老人,当年来到当涂县时,都是风华正茂的海派青年。那些上海小伙,曾经招来多少姑娘的羡慕目光;那些上海姑娘,身着连衣裙,脚蹬皮鞋,走在县城的大街上,曾经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后来,他们全部都在当地恋爱、成家、生儿育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所找的人生伴侣,都是当涂小伙或当涂姑娘。他们的爱情之歌唱响在第二故乡。

她叫王妹妹,今年68岁,作为上海实践中学的一位女学生,她当年志愿“支内”来到当涂县后,先在钢铁厂,后又调到和睦山铁矿。美丽的姑娘有一颗自尊的心。几年后,偏偏有一件事伤了她的自尊,她一气之下返回上海。然而,人在上海心在当涂。她在当涂爱上了一位小伙,心里始终放不下,同时也始终思念着当涂人民浓浓的乡情。于是,当那位叫罗瑞鼎的英俊青年,代表单位职工前往上海登门致歉并发出邀请时,她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当涂。王妹妹和当涂小伙罗瑞鼎喜结连理,共同生活工作在深山里的和睦山铁矿,直至退休。他们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才,大儿子罗志鹏现在是空军特级飞行员、师级领导,并在去年担任北京奥运圣火黑龙江省哈尔滨站的火炬手。如今王妹妹老了,但仍有着当年风采:柔软的秀发收拾得一丝不乱,高挑的身段依旧那么挺拔,清丽的脸庞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会议将结束时,与她相濡以沫40多年的爱人罗瑞鼎来了,那是一位身板硬朗、面容清秀、和蔼可亲的老人。在大家的簇拥下,两位老人留下相依相偎的合影。那是幸福的合影,映照着当年,见证着今天,光耀着明天。

理想之歌、奉献之歌、爱情之歌,汇聚成澎湃的生命之歌,支援当涂县建设的70名上海知青唱了半个世纪,全都唱得无怨无悔。青春是美丽的,他们把美丽的青春献给了当涂县。人生是美好的,他们把美好的人生留在了第二故乡。他们至今怀念着一位已故老人,名叫范永鑫,原是上海一所中学的老师。1958年,经组织挑选,35岁的范永鑫成了70名上海支援当涂建设的知青带队教师。他并不是“支内”人员,在把这些娃娃送到目的地以后,是可以返回上海的。但是,他考虑到一些同学年纪小,会想家,需要更多的关照,就坚决向组织请求,志愿留在当涂,并把爱人和孩子从上海接了过来。从此,他成了这70名上海人的亲人。从此,他成了当涂县的一名优秀中学教师。那天的纪念会,大家特意把他在当涂县工作的两个儿子请来,表达了对这位已故“亲人”的爱戴。让生命之歌唱响在第二故乡,范老师做到了,他带来的70名上海学生全都做到了。(通讯员吉太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吉太耘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