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往事 1972—1975枝柳线长沙知青回城风波
2009年10月09日 10:35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二) 风波

1974年7月,枝柳铁路湖南省指挥部原定分配给长沙分指挥部的6.5公里路段,已经基本成型,剩下的只是扫尾工作。按照指挥部最初的部署,来此施工的长沙知青们,不久就可以回家接受工作安排了。就在这个时候,状况发生了。

1974年7月的一个中午,正在怀化牌楼知青驻地午休的殷建资,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要他赶回指挥部驻地开会。原来,长沙分指挥部刚刚接到命令:长沙知青连队,在完成枝柳铁路怀化段的工程后,即将转战靖县。

这个消息出乎殷建资的预料,也让知青们即将回城的梦想破碎。

失望浮躁的情绪在知青中悄悄地蔓延开来,有些连队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现象。知青们或借故不出工,或出工不出力。一个月完成路基土方人均不到0.3立方米。

这时候,如何调整知青们的情绪,做好转战靖县的准备,成了熊绪辉、殷建资等带队干部们的工作重心。

他们紧紧抓住知青及家长切身利益问题,反复宣传早完成任务早下路即可早安排工作,还油印了给每个知青家长的慰问信,抽出时间去做家访,请家长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

思想转弯的工作,渐渐有了成效。不过,让知青连队重新拧上心劲的,还是随后发生的一起送粮事件。

全体转战靖县的决定下达后,长沙分指各个连队相继抽调出一到两个排,前往靖县打前站。这批人过去之后,问题出来了。由于靖县驻地太过偏僻,交通不便,导致粮食供给不能到位。打前站的知青们一段时间只能靠冬瓜和南瓜充饥,有时还不得不饿着肚子上工地。

1974年10月25日傍晚,先头部队去靖县一个半月的时候,23连的团支部书记廖纯华接到了靖县战友的来信。信中说,那边没饭吃了,要赶紧送粮食去。

牌楼与靖县两地相隔140余公里,山路艰险。此时的知青连队中,很多人的思想仍然还没有完全转过弯来,不想承担送粮这件苦差事。时间紧迫,廖纯华来不及多想,便拉上了一位同样只有19岁的食堂女出纳,两位姑娘当众宣布要去送粮。

没有车,男知青上马路帮她们拦下辆解放牌的大货车。师傅看着这两位知青可怜,同意她们搭个便车。两个大胆的姑娘就这样把粮食带到了靖县。

送完粮食当天,靖县驻地派出两名男知青护送她们回来。当四个人站在马路上还想通过拦车的方式回去时,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头。因为这时基本上就没有车往怀化那边走了。

天慢慢黑了,她们只得徒步往回赶。夜晚的大山,伸手不见五指,几个城市里长大的年轻人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他们顺着蜿蜒的山路向上爬着,就在翻过一座山即可到达安江的时候,前方山梁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两道灯柱的影子。有车来了!异常兴奋的廖纯华他们将车拦下。车一停,他们就爬上驾驶室。为了防身,当时男同学还拿着棍子,女同学拿着石头,司机看到如此阵势,浑身打哆嗦,满头大汗,站都站不稳,还以为遇见土匪了。

经过一夜颠簸,天亮时分,四人终于回到了怀化牌楼驻地。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当初不愿意去送粮的知青们这时心怀愧疚,早早地等候在村口。他们受到了近乎英雄般的迎接。

一个月后,长沙知青转战靖县的大转移开始了。从竹田转战到靖县,从对回家的盼望到再次满怀激情的投入新的战场。

这批参与枝柳线建设的知青队伍当中,将近1800人是女知青。 这群年青的女孩子们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又是第一次遭遇如此艰苦的条件,无数的不习惯让女知青们格外地想家。

时任12连学生干部张学记得,她们连队一百来号女同胞,都住在一个大工棚里,想家的时候,有时一两个哭,可以引发整个工棚一片哭声。

终于,在一次集体性的嚎哭之后,一群女知青找到了二营营长欧国藩,开始不停地抱怨这里的生活条件。知青们的抱怨得不到理解,一个外号“小喇叭”的丫头一时气不过,转头跑了。

人不见了,大家急作一团。寻找从晚上8点多钟,直到凌晨2、3点钟,没有结果。后来,一个人躲在麦子田里哭哑了的“小喇叭”总算回去了。

经过这一次对抗后,营长欧国藩动了不少心思,让这帮小姑娘安心搞建设。一段时间后,女知青的工作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林明,省计生委老干办干部,原18连副连长。有一天,她在工地上突然就肚子抽筋,特别特别难受,但她一直咬牙坚持,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几个人把她扶到医务室推静脉。躺在病床上,她听到工地上的广播里又在播报表扬一位有病不下火线的战友。这时,一股莫名的力量涌上心头,林明一骨碌爬起来,冲出医务室,背起箩筐扛着十字镐奔上工地。

就是这种“霸得蛮,吃得苦”精神,让当年这帮小丫头,在建设工地上,得了一个响亮的绰号: “铁姑娘”。

(未完待续)

小喇叭   连队   靖县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何国庆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