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谋生之道
2009年07月15日 19:54新民晚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在下早年大学毕业分配在外地,今退休可按支内政策回沪投靠子女,最近老两口还办妥了一张磁卡,每月和节日可享受政府补贴。而我弟弟高中当班长时恰逢“文革”,不得已去大兴安岭当伐木工人(图的是比“插队”工资高),因就地结婚错过“文革”后读大学机会,后转大庆子弟学校教书;为了他宝贝独生儿子和钟情的上海户口,夫妻不惜双双退职;为生计,起先“助教”退休老爸办英文家教班——星夜张贴招生广告,费尽口舌说服拟报名者,兼印发讲义和收费茶水等杂务,但如此“啃老”焉能长久?于是后来在宝山开小排挡——夫妻饮食店,虽业界皆曰有“对本利”,但因市口差(系人防工事偏僻出口)、租金开支大而勉强度日,何况须全天候——清早采买、汰、烧、洗盘子、还经营“宵夜”,一天二十多小时连轴转,目的很简单:望子成龙。

记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成功之道乃是自己努力、贵人扶持,但机遇不可或缺;我弟弟初次“下海”系辅导外甥,以致高中成绩平平的外甥突然考取同济大学,让老师同学大跌眼镜;于是同学家长间彼此介绍,求学于他。我弟弟后来干脆将小店“打烊”专办补习班,也是连轴转——小学初中一塌刮子各年纪来者不拒,数理化各科全能(英文有儿子代课——肥水不外流,也不另聘老师);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他一无学历,二没职称,教学环境也不理想,特别在节假日,每天授课班次爆满——ONE BY ONE(一个接一个)门庭若市,他的教学成功经验不外乎孔夫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从不责备,加之自己头脑活络,有基层教学经验,胸有成竹无需备课,讲授案例信手拈来均恰到好处;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经他点拨或强化训练(因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若分别开班,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合并之),居然可跳跃几个年级跟上,成绩由后进变为名列前茅,似乎有“点石成金”之术。至于待遇?收入颇为可观(有关部门对“4050”工程自谋职业者,个税比较宽松),这让“阿拉”这个工资二千多的教授内心,虽显得颇不平衡但并不嫉妒。我弟弟在新世纪初沪上房价还可以时,不失时机购了花园(辟客厅作教室),后又转战杭州郊区,在彼处开辟“第二战场”——每周“一仆二主”奔波于两地,空余时间遍游周边各中小城市,和杭州深度游,对该市景点如数家珍,生活得有滋有味——“日脚”勿要太惬意哟!皇天不负有心人,其子由高中保送沪上某名牌大学,继之研究生、考取新加坡之公费……如今儿、媳均在香港工作,其老知青谋生的故事让人艳羡。

春节会面,谈及上海对当年支内退休补助事,他叹曰因户口回来早,现按无业人员待遇,每月仅千把元,现年近花甲,虽可倚白领儿子享福(一再要他不要过度操劳),可如今他身体还可以,聊胜于无,再坚持一阵吧(寄语他毕竟精力有限,自然规律不可违背);他说发挥余热的“业余”家教,从大道理讲,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就业惟艰的大环境下,自食其力也算为国分忧吧,而如今他已脱离了单纯为“钱”的制约概念,而升华到热爱事业的高度,值得自谋业者深思。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倪国荣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