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青春——黑明镜头下的知青人生
2009年10月10日 15:47人民画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周臻

杨卫

邓小虹 邓壮

1968年12月,毛泽东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开始上山下乡。

整整40年过去,当年那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年近花甲,他们中的很多人离开了农村回到城市,但也有不少人仍留在农村。

纪实摄影家黑明将目光对准了“知青”这一群体,用照片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这群人的故事。在镜头里,有“知青”们在时代的裹挟下随波流逝的青春,也有在时代的转折点上分道扬镳的命运。

周臻

周臻,女,1950年生于北京,北京110中学六八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1月21日到陕西富县茶坊公社马坊大队落户。刚到农村,周臻对着分给知青们的破窑洞直流眼泪,修地、春播、夏锄、秋收,她慢慢地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方式。

1970年7月5日,周臻去供销社当了会计,成了第一个离开马坊村的知青。由于她有文化,人长得也漂亮,还是北京人,因此上门提亲的接连不断。经过选择,她看中了长庆石油局富县采油厂的会计张中华。婚后她随张中华调到油田基地——甘肃庆阳。他当了财务处长,她搞财务工作。

1990年7月,周臻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回京医治养病3年,油田领导将她调往油田驻北京办事处当了会计,她既回到了离别二十多年的北京,又照顾了在京读书的儿子。她最盼望的就是丈夫张中华能提前退休回北京安度晚年,按年龄推算,她等他退休得到2010年。那时张中华60岁,周臻61岁。

杨卫

杨卫,1954年生于北京,北京清华大学附中六八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1月20日,他主动到陕西延川县冯家坪公社聂家坪大队插队落户。早在下乡之前,在清华担任教授的父母就要求他到农村不要放弃学习。因此杨卫利用劳动之余在土窑洞里昏暗的油灯下自学了高中的全部课程。197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与热加工系锻压专业学习。

1978年杨卫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当了教师。在清华大学对300多名青年教师的一次考核中,他取得了数学、外语两项第一的佳绩。不久他改换专业后以第四名的成绩成为清华大学“文革”后的第一届研究生,1981他又作为清华大学的公费生前往美国布朗大学学习固体力学专业。1984年末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讲师、教授和博士导师、力学系主任。

作为我国力学界一名年轻的知名学者,近年来他不仅在国内外数十家大学任客座教授和学报主编,还担任着国外许多大学和团体的不同职务和国际顾问。到1995年,他参加并主持了16项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开设了8门不同的课程,其中3门是英语教学,指导过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专著、译著百余篇(部),先后13次获得国内外重大奖项。

杨卫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亚太断裂学会主席、浙江大学校长。

邓小虹 邓壮

邓小虹,女,1952年生于北京,北京师大女附中六七届初中毕业生。她的弟弟邓壮1953年生于北京,北京13中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她们的父亲邓拓,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被打成当时闻名全国的“反党黑帮分子”,产生了著名的“三家村”冤案。

1969年1月24日,她们走进了延长县黑家堡公社岳口大队,一呆就是7年。身边的北京知青一个个上学、当兵、招工都走了,最后村里只剩下她们姐弟俩。这里的村民尽管不读书,但是很尊重知识,他们天天晚上跑到他们的窑洞里聊天,唱信天游,更多的时候是听她俩讲故事。多次目睹村民病痛无法救治的邓小虹希望能当医生,但那时除了当农民以外,任何职业都不可能和她有缘。她曾两次报考大学都因政审淘汰。

1975年,在当地一位县教育局干部的争取下,邓小虹考上了西安医学院,同年底邓壮也被分配到西安公路局当上了汽车修理工,几年后调回北京在北京晚报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先后任职。

邓小虹说她始终忘不了淳朴的陕北农民,更忘不了县上的那位在“文革”时期为她据理力争上学的干部。她很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辜负他们的保荐。邓小虹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武汉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之后又获日本医学奖学金赴日本学习一年。她现为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壮现为华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更多精彩,请点击知青频道】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黑明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