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日我的日记:坚定不移地沿着主席航向前进

一阵强烈的悲恸的哭泣声传来,我抬头一看,魏支书将手中的大半截烟扔在地上,两手抱头,蹲在地上,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连他那粗壮的身躯都抽动起来。我的眼圈湿了,鼻子酸了,两腿已无力支撑身体了,我无力的倚在…

15:19

五个知青的父亲、老红军袁崑:我要交一万年党费!

而袁崑经受的更大考验,是他与亲人的生离死别。1942年,袁崑结束抗日军政学习后,被留在陕甘宁军区政治部工作,但他要求回前线打仗。见到您以前的领导和战友,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您保持了您的党员身份,您永…

13:05

任正非:文革对国家是场灾难 对我们是人生的洗礼

上世纪末最后一天,我总算良心发现,在公务结束之后,买了一张从北京去昆明的机票,去看看妈妈。父、母虽然较早参加革命,但他们的非无产阶级血统,要融入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取得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0:00

知青陶建义的忏悔:回忆起当时所做的孽,后悔不已

我还是看到了在黑河的爱辉公社高岗屯插队的上海长缨中学的知青陶建义的忏悔———  “在高岗屯的8年中,我们还犯下了终生不能原谅自己的一次错误。我先问起了陶建义,一位姓郭的老乡说:“他们那批上海知青是1…

11:14

知青谢敏:以前嫁女儿要嫁卖肉的 现在要嫁文化人

记者吴丽辉报道: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大江网记者在赣州见到了1949年10月1日出生的谢敏。”谢敏告诉记者,那时候家里要嫁女儿的都巴不得嫁给卖猪肉和开饮食店的,不像现在,嫁女儿都要嫁给有文化的人了。

09:59

老照片:最后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这一张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学军”的情景,是我当平乐县二塘公社新闻干事时拍的。资料链接:上山下乡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数十名北京青年组成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远赴黑龙江省去垦荒。

09:45

知青何晓东:被我们当成亲人的狗最后还是被人吃掉了

1974年初我们刚下乡时,住在生产队改建过的旧牛棚里,地处最东头,为了安全,老乡建议我们养一条狗。拖拉机过后,只见沙里一骨碌爬起来,又跟着继续跑……到了固镇县城,知青们忙着开会,顾不上它,它也失踪了…

15:26

知青唐颖中:替阿祥写情书

一天晚上,我正挨着昏暗的油灯有滋有味地看《苦菜花》,同伴阿祥推门进来,返身将门闩上,掏根香烟递给我:“唐哥,求你一件事。”  这封信能不能撩开小翠的芳心,我无可知晓,不过,阿祥与小翠真的是好上了。

15:22

佚名:当着母亲的面,父亲竟讲起他和知青情人的故事

后来,公社来了一位上海的女知青,也是高中毕业的。那位女知青被分到食堂,专门负责给社员打菜,一来二去,父亲就和她熟悉了。故事说到这,我和妻子都竖起耳朵很小心地听下去,坐在一旁的母亲,非但没有生气,反而…

17:55

广州知青永远的痛:海南山洪冲走晨星农场20姐妹

18日下午,何启珍、张思慧、杨铭田、黄珊建、陈淑娥、陈惠兰六人陆续在团部相聚,劫后余生,六人相拥而泣。当年在海南的广州知青,不少人最终魂断异乡,而我觉得自己能够活下来,除了勇气,更多的还是运气。

13:19

上海知青陈家楼:三次上书自荐到边疆垦荒

他就是陈家楼,一个传奇似的垦荒者,一个生长在上海却耕耘在共青的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随后,陈家楼联络了数十名青年积极分子,先后三次给上海市团市委写信,自荐要求前往边疆建立一座共青城。

12:59

费明:知青岁月已被历史风沙悄悄掩没

我认为,正确地评价、历史地评价知青运动,是一个重要任务,因为没有谁来做这件事。我认为只有公允地评价了这件事,才有可能吸引到来自全球华人和有过类似经历的人的真正的资助和救助,因为他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群体…

12:17

知青汪其才:写给原云南水利一团二连的知青战友

十年的岁月在人生中不算太长,但这十年对我们的影响是终身的,我们对这十年的情感也是深沉复杂的。如果不是蹉跎岁月让我们失去学习深造和就业机会,我们中间一定会涌现更多的人才俊杰,我们的事业成就和生活境遇一…

12:05

武汉赴新疆知青熊昌金:我的新疆莫索湾情结

提起新疆莫索湾可能很多内地的人不知道,但一提起石河子,则大多数的人都知晓。这不仅因为她是军垦第一犁的诞生地,敬爱的周总理和陈毅元帅视察过的地方,而今又被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12:01

上海赴新疆知青吴立雄:回望最初的那段知青生涯

好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了,上海知青回上海,已经得到了兵团和上海不少体恤和照顾。好在社会还在不断发展进步中,我们且放宽心,把烦恼惆怅丢之东篱之下,欣然分享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丝丝快乐

11:21

越穷越革命的年代,她却因穿得太破烂而被打成反革命

在越穷越革命的年代,因为穿得破烂而打成反革命,这好像是荒谬的。其实,一点也不荒谬。小小的南港村只有百余人,而知识青年却就有六十多,管理知识青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生活在恐惧中。性情孤僻胆小内向的陈肖…

11:01

成考故事:“黑五类”加“老三届” 40岁读大学

几个月的培训班结束后,饶泽民对考古彻底着了迷,也将其定位为今后事业的发展方向。毕业后,饶泽民调到株洲市博物馆工作,并受聘多家画廊、拍卖公司、收藏协会当顾问。除了考古,饶泽民也没放下画笔,书架中的书有…

09:59

李玉龙:40年了,振国兄弟你在哪?

”11月10日,家住河南省巩义市61岁的李玉龙师傅求助本报寻找恩人时,言语中透出掩饰不住的激动。李玉龙回忆,1970年6月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自己在扶风与绛帐交界一个叫周家堡的地方,结识了在此下乡的…

09:17

知青文化艺术节2009年11月14日在上海崇明揭幕

前后历时长达8天,各省市参加者逾万,由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主办的“祖国在上·第三届知青文化艺术节”,定于本周六在崇明揭幕,并于本月21日闭幕。本届知青文化艺术节自今年8月即启动了相关作品的征集和遴…

15:28

知青张中秋:那场大火,无情地把晓勤留在了北大荒

1970年11月7日的那场大火,无情地把晓勤留在了北大荒。蓝天是她的被,黑土是她的床,与她共眠的还有十二个姑娘。知青有北京的,上海的,天津的,还有……最小的才17岁,最大的是20岁。

14:05

漂亮女知青是个“狗崽子”(图)

乔献华插队落户在龙潭区太平人民公社复兴大队第6生产队(现涪陵区青羊镇新元村6队),那里距涪陵城90公里,一眼望去,除了山还是山。”  乔献华这才知道最初的想法多么幼稚:“家庭成分这东西,就像遗传基因…

10:27

回忆知青生活:饭后喝水吃咸菜是知青习惯

凡是有过兵团生活经历的人,都有一种习惯,就是饭后每人一碗白开水,喝水吃咸菜聊天。初到兵团时,大家饭量都不算大,女生一个小馒头基本可以满足食欲,饭量大点儿的就需要再吃些煎饼。

10:24

知青胡向东:我给总理写信揭腐败被罚挑粪(图)

昨天,广东省档案馆向本报独家公开了当年亲历者首个口述历史,口述人胡向东讲述了1968年~1977年到海南龙江农场下乡的亲历故事。在当年下过乡的全体知青心目中,那段历史烙下的深深印记,成为一段永远挥之…

09:57

知青夏中生:下乡杂忆

天津知青赴围场数千,多是未成年的文革“初中毕业”生,自小生长近代城市,突跌深沟,几近原始,重体力劳动蓦然加身,上工刨粪薅苗,锄禾背地,收工砍柴推碾,挑水做饭,劳作无休,腰弯手屈,生活拉屎棍刮,虱虮遍…

16:05

知青孙大仁:回忆当年知青生活

当年吃的是粗粮淡菜的大锅饭,住的是冷热不均的大通炕,正是这样吃住在一起的生活才把我们知青点的每个人的感情连在一起。这种感情是一种亲情,是其他任何情义所替代不了的。

14:25

知青汪其才:上海赴滇知青无疑是最艰苦坎坷的群体

上海下乡的知青有几十万,而赴云南的知青无疑是其中最艰苦坎坷的群体。在云南的十年,是我们泪水和欢乐相伴、彷徨和理想并存、苦难和收获共生的十年,是改变我们命运、书写难忘人生、铸造自强灵魂、培育卓越精神的…

11:58

知青周燕熙:上山下乡40周年回忆——尘封的记忆

想到需要写点回忆知青生活文字的文章,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这首当年由三成兄酒后一挥而就,把一群曾自以为是能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天之骄子、却在一夜之间成为“接受再教育”对象的一代知青的处境、心态描写得惟妙…

14:30

知青杨子:我的后知青生活—当工人、求学

作为老三届中的六六届高中生,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大、被耽误的时间最长的;作为这批人中出身为"黑五类"的,命运是最坎坷的,我不幸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在那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象我这样的人,无论你怎么努力,招…

14:15

知青高峰:初恋时一个凝固久远的瞬间

恋的日子是人一生最幸福也是最难忘的时光,初恋的感觉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感觉。其间有许多令人刻骨铭心、至今仍十分留恋、难以忘怀的事情,而我最难忘的,却是一个雨后乍晴的傍晚。在那个傍晚,她和往常一样送我到…

13:33

知青王立:知青敢吃蛇 农民把我们当成异物(图)

69年我下农村作为知青,对肉更是珍惜(农民吃肉是自养猪,交售之后返一部分)知青刚下乡没有喂猪,自然无肉,农村有时就照顾专供知青一点肉。菜油也要靠自己种油菜,再打菜子榨成油,无油时我们就烧辣锅菜,即将…

12:14

知青王立:我拍下了“芒果大串联”珍贵的一幕

现在提起芒果这东西,大家都不会觉得稀奇,那就是几元一斤的水果,上街随便买来吃,但在上世纪70年代这水果就一度成了圣物。不要说吃它,就是摸一下也不可能,只能隔着玻璃匣子远远的瞻仰那芒果的蜡铸的模型。

12:05

知青霍晓风:让我们共同珍惜难忘的知青友谊

尽管我们脸上刻满了沧桑的皱纹,银发中充满了丰富的智慧,但坐下来,谈天地、忆往昔,我们还是当年的英姿勃发,还是知青的脾气,那纯真、那性情,就好象30多年在瞬间走过,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酒杯一端,我们还…

11:24

庆祝毛主席生日,指导员宣布:今晚食堂面条管够

主席生日前二天,指导员王继禹宣布:“后天食堂供应面条,管够!”此言一出,群情振奋,战友们欢呼雀跃、击击相掌。

11:19

收藏毛主席像章手抄总理遗言:新三届的青春记忆(图)

老三届是指“文革”前期的高、初中毕业生,新三届是指“文革”复课后的高、初中毕业生。这一代人不像老三届,没有真正地读过几年书,考上大学的凤毛麟角。大多数随着“大军”返城,结婚生子,完成悲壮的青春之旅。

10:37

知青上山下乡故事:为了爱情他们放弃返城(组图)

偌大的农家院前挂着一排刚刚收拾利落的鹿茸,无声地昭示着这户人家日子的殷实,“晒晒质量会更好,过两天就有人来收了。”59岁的女主人矫淑梅一边翻弄着鹿茸,一边说。熟悉的天津乡音在不经意间透露了她的身份—…

10:25

知青曲坤:追寻走过的足迹--回访68团游记

离开兵团已经32年了,30多年来,兵团那片热土,无时无刻不使我魂牵梦绕,那条别拉洪河,那片湿地,那条海青公路,那大片的良田,那熟悉的连队,以及那些难以忘怀的人们……

17:49

女知青嫁到农村一无所有 知青与工农结合是悲剧吗?

这个时候公社找她谈话说:“那个人是富农子弟,你谈恋爱结婚跟他  不行,你要找贫下中农子弟。知识青年有的回到城里头,继续学有所成,成了企业家、成  了什么人物,哪怕当个普通售货员呢,她这一辈子当农民了。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