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汪其才:上海赴滇知青无疑是最艰苦坎坷的群体
2009年11月09日 11:58凤凰网知青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支难忘的歌

--写给原云南水利一团二连的知青战友

在几位热心战友的倡议组织下,原云南水利一团一营二连的六十四位知青相聚黄山,纪念赴云南四十周年。短短的三天行程,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黄山的旖旎风光,而是久别重逢后的喜悦、激动和亢奋,是对岁月往事的翩翩联想和回味思索,是对苍桑人生的感叹和心灵震撼!

我和几位因参军和上大学而早早离开兵团的战友一样是幸运的。但绝大多数战友在云南付出了近十年的青春岁月。当我们在身心成长需要得到父母更多呵护、关爱的豆蔻年华,却只身来到遥远的边疆,过着干重活、住草棚、喝盐巴汤的艰苦生活;当我们本该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求学求知,为人生储备能量的珍贵时光,却在荒山野岭挥舞锄头修路挖渠,在无休止的政治运动中接受再教育;当我们本该在合适的岗位施展才华、憧憬未来的黄金岁月,却经历着改变工作生活环境希望的一次次幻灭。上海下乡的知青有几十万,而赴云南的知青无疑是其中最艰苦坎坷的群体。在云南的十年,是我们泪水和欢乐相伴、彷徨和理想并存、苦难和收获共生的十年,是改变我们命运、书写难忘人生、铸造自强灵魂、培育卓越精神的十年。我们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砺意志,锻炼体魄,塑造自我,和全国千万知青一起,以满腔热血为旋律,以前进的足迹为音符,谱写了特殊年代里一曲别具韵味、令人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人生之歌、心灵之歌、时代之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

十年的岁月在人生中不算太长,但这十年对我们的影响是终身的,我们对这十年的情感也是深沉复杂的。如果不是蹉跎岁月让我们失去学习深造和就业机会,我们中间一定会涌现更多的人才俊杰,我们的事业成就和生活境遇一定会比现在更好。但我们又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无怨无悔。我们的战友有的已退休,有的当上了爷爷奶奶,但依旧热情奔放,在青春岁月里点燃的激情没有变;我们的战友相处时没有地位高低、境况好差的隔阂,十分融洽快乐,在共同经历中培养的感情没有变;我们的战友有的因冤案、病魔和灾祸离开了我们,有的至今还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但始终直面人生,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在艰苦环境里磨砺的意志没有变;我们的战友有缺点、弱点,有碰撞、摩擦,甚至有莽撞的举动,但总是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乐于助人,侠骨义胆,充满社会责任感,在风雨沧桑中浇灌的精神没有变。共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知青这个群体共有的性格,成为当代社会独有的文化现象。不管人们对上山下乡特别是三十年前的知青大返城作何评价,但我们始终十分珍视知青经历这一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与共和国一同经受过风雨磨难的洗礼而自豪,以拥有“知青”这个共同的称谓而自豪。

2009年10月写于徐汇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汪其才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