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曲坤:追寻走过的足迹--回访68团游记
2009年10月30日 17:49凤凰网知青 】 【打印共有评论0

离开兵团已经32年了,30多年来,兵团那片热土,无时无刻不使我魂牵梦绕,那条别拉洪河,那片湿地,那条海青公路,那大片的良田,那熟悉的连队,以及那些难以忘怀的人们……

2006年5月是我们赴兵团屯垦戊边三十周年,在七六届战友的倡议下,我们从2004年开始筹划,成立了以时晓峰为主任的筹备委员会,副主任由曲坤,赵洪涛,由明勤担当,下设财务组,会务组,联络组和接待组4个办事机构,分别由曲茹,侯梅、祖秀华,赵建林、高守山、许凤林等负责。2005年9月,筹备委员会部分成员聚首到山海关,敲定了上山下乡三十年的纪念活动形式和内容。同时还邀请了老连长邬成梁(时任中国消费日报社常务副社长),老指导员李晓明(时任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来山海关共议此事。筹委会主任时晓峰(时任秦皇岛市委常委,山海关区委书记)对这次活动十分重视,安排得也十分隆重,认真听取了哈尔滨筹备情况的汇报,最后敲定活动时间为2006年5月中下旬,活动主题为兵团战友联谊会,即哈市七六届知青上山下乡三十年纪念。

2006年5月20日,经过近两年的筹划,筹备付出了许多战友无私的努力,纪念活动在哈尔滨市永兴渡假村举行了。这次活动是以哈市七六届知青为主体,邀请了哈市七四届知青和齐市七五届知青,分别邀请了兵团6连的首长,邬成梁,李晓明,冯文俊,刘建明以及哈市的知青徐滨德,丁朝江,刘绍芳等共计108人。活动举行将非常隆重,内容安排的也丰富多彩,一些战友是别离了近三十年才重新聚面。战友们追忆着兵团的往事,倾诉着别离的思念,畅谈着彼此的工作及生活,期盼着美好的未来。

在这次聚会上,一些战友提出一个设想,在适当的时候,组团回访曾经战斗过的兵团68团6连,了却一个兵团战士的心愿和梦想。这个动议,这个设想一直压地我的心底,由于彼此的工作都很忙,这个念头就放置一边了。

2009年是兵团战友大返城三十周年,也是绝大多数战友离别兵团三十周年。5月中旬我利用施工之余回哈办事,与赵洪涛、许凤林、赵建林几个铁子(战友)小聚,席间,许凤林提议,他近期想回兵团6连看一看。我当即表示支持,并答应在施工封锁结束后与他同往,那晚大家都很尽兴,酒也喝多了一些。

回到工地后,施工依然紧张而繁杂。6月5日,许凤林给我打个电话说:这几天要回兵团,问我能否成行?我们施工封锁刚好结束,我便答应与许凤林同行,他从哈尔滨乘火车去前进镇,我则从伊春转道佳木斯再同车前往前进镇。6月7日我与许凤林乘4131次列车抵达前进镇,然后乘班车回到了原68团(前哨农场)。到了团部后,一切皆茫然,分不清东西南北,昔日兵团的面貌已不复存在。中午,我和许凤林乘班车回到的魂牵梦绕的68团6连,这个我们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但面貌已改。事先与熟悉的战友韩学滨(韩大棒子).李俊、吴玉明夫妇打过电话,我俩顶着朦朦的细雨,在老乡的指点下,便径直朝韩家奔去。门没加锁,许凤林喊了两嗓子,没人应答,就推门而入,室内有些零乱,空无一人,我俩便在沙发上坐下等待。一会功夫,进来一个毛头小伙子,他楞楞地看着我们,问道:“你们找谁?”我俩说明了身份,他急忙说“我爸在稻田补苗呢,你们等一下,我去喊他”说罢就跑出院子,骑上摩托车向西边一溜烟奔去。

韩学滨这位复员转业兵1977年由青冈县来兵团6连的,当时我任农工一排排长,他就分配在我们排,在左德育的二班做农工。56岁的老韩一身泥水出现在我俩的眼前,看上去要比他的年龄老许多,长长的头发,脏兮兮的衣服,略有些驼背,典型的农民形象。我们的手握得很紧,眼睛有些湿润。许凤林调侃玩笑道:“大棒子咋搞的,造成这个样子了。”老韩认真地答道“都一个来月了,衣服没下身,和衣而睡,现在正是大忙时节,前些日子插秧,灌水,这些日子又开始补苗,季节不等人啊。”老韩坐下来又把农场的一些情况向我们作了介绍,随后又陪我和许凤林在6连(现6队)走走看看。来到曾经学习和生活的“三用食堂”前,已是面目全非,好多年前就被间隔成住宅,现已住进七户职工了,但总体型状还依稀可见。我们又来到曾经居住过的宿舍,这也早改成职工住宅了,走进职工家,尽管彼此不认识,经老韩一介绍,那位大嫂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坐坐。走进屋内,看到整齐的摆设,干净的地砖,明亮的茶几,我们曾经宿舍的影子一点都没有了,告别了大嫂,我们又在连里转了转,引起了许多农场职工和家属的注目,还有一些职工上前攀谈,让我们心里热呼呼的。

晚上,我们在韩学滨、李俊、蒋德发的陪同下在前哨农场吃的晚餐,并住在场部。晚餐很丰盛,有江鱼,有农家菜,大家畅叙兵团的情感和有意义的往事。席间李俊说大儿子在场部工作,我们很想见见这个后生,便邀他过来同餐。在我们举杯换盏酒兴正酣之时,两个大小伙子站在我们面前,李俊指了指高个子大眼睛黑黑脸庞的说:“明坤,这位是你曲叔叔,那位是你许叔叔”,大黑小子很客气地与我们打过招呼,又将他身旁白净净、胖乎乎的年轻人介绍给我们,这位文质彬彬的小伙子是李明坤的好朋友,农场组织部长许艳平。他们的到来又给我们的晚餐增添了活力和欢乐的氛围。言语间有一个想法又跳了出来,就是关于回访团的事情,我投石问路地把这个想法说给了许艳平部长,这个小伙子也十分爽快,答应向场领导汇报,并让我听侯他的回音。这一夜我们聊得很多,睡得很晚。

尽管头天睡得很晚,但还是早早就起床了,许凤林去医院看兵团时的平房旧址了。我和蒋德发则到广场上逛一逛,看到农场的退休老职工在广场上晨练,人们在其乐融融之中,享受着和谐社会带来的幸福生活。    

不到8点,接到许艳平部长的电话,说农场党委书记要接见我们。我和许凤林便来到场部办公大楼,在许艳平的指引下,走进了党委书记的办公室,林春荣书记个头不高,言谈话语中充满了活力,他热情地同我们握手,让坐,并亲自为我们沏茶,使我们很受感动,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说话自然也就不拘束了。我侃侃而谈,首先把原6连哈市知青有意回兵团看一看的想法和意愿全盘托出,表达了我们的心愿。其次是简要地通报了原兵团6连知青的一些近况。再次征求林书记及场领导对知青回访的意见。

林春荣书记立马表态,他说:“今天一上班许部长就转述了您的打算及想法,我立即与薛场长碰了碰,形成共识,我代表前哨农场热烈欢迎屯垦戎边的知青回农场看一看。参观一下三十年来农场发生的变化。并责成组织部长许艳平负责回访团的联络工作”。

告别了林书记,心里满是激动,农场的领导,农场的职工没有忘记当年开垦北大荒的知青,他们期盼着当年垦荒者的回访。一个不经意的探访,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惊喜,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抛地有声的承诺,我顿感肩头压了一块很重的石头,更增添了一份很重的责任,如果这次回访活动组织得不好,或出现一些纰漏,我将成为兵团战友们的罪人。

尽管我在伊春施工任务十分繁忙,又接续到鹤岗施工,我还是紧锣密鼓筹划这次回访活动。第一件事,就是通知哈尔滨市的筹备组负责人赵洪涛,与他共谋这次活动的一些细节事宜,由赵洪涛负责哈市知青的组织工作。第二件事,就是通告齐齐哈尔昂昂溪知青提彩霞,并建议由她负责齐市知青的组织工作,至此,回访团的准备工作进入了倒计时。

几次与许艳平部长通电话研究回访团的一些细节问题,进展很顺利。一日许部长来电话称,由于他的身体健康原因,农场领导决定将接待回访团的工作移交给宣传部长兼广电局长郑德强同志。随后,郑德强部长与我接洽商议回访团的各项事宜。

哈尔滨市知青回访组织工作一波三折,人员迟迟确定不了,赵洪涛,祖秀华、赵建林等做了大量工作,从锦旗的订做到回访团团旗和太阳帽的制做,以及火车票的购买和饮食安排等。齐齐哈尔市知青回访进展较为顺利,提彩霞,王友霞、王国彬等积极组织并多次与哈市知青反馈信息,为回访团的行程确定提供了准确的资料。经与赵洪涛,提彩霞等商量最后敲定,7月30日下午由哈尔滨乘4131次列车赴前进镇,31日到之后参访前哨农场,8月1日晚乘4132次列车返哈。我随即将行程安排告知了郑德强部长。

7月24日,前哨农场策划安排接待哈齐知青回访团也进入了实质阶段,郑部长转达了前哨农场领导的特别邀请,要我提前两天到农场与农场的同志共同研究落实迎接和接待知青回访团的若干事宜。我是既兴奋又顾虑,兴奋的是知青回访团就要成行了,多许战友的夙愿就要实现了,顾虑的是农场领导如此重视,战友们又那样期盼,出现一些闪失和纰漏,我又如何面对农场的领导,如何面对战友们。

在我准备启程再次奔赴前哨农场时,接到了前哨农场邮递给我精制无比的邀请涵,让我激动万分,信心倍增,一切顾虑尽抛九霄云外。“曲坤先生:您好!36年前,前哨农场还是一片亘古荒原,36年前,您和其他知青一样怀揣着青春的梦想,来到了祖国的边疆。36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沼泽洼塘已变成了万亩良田;当年的”马架子“已变成广厦万千,当年的梦想已经实现,当年的您啊,更是让我们魂绕梦牵。回来吧,看看吧,黑土地向您呼唤,战友们向您呼唤,看看您泪水和汗水播撒过的土地,看看还工作在这里的姐妹兄弟,您在开发建设北大荒所做出的贡献,黑土铭记,历史铭记!真诚地希望您能接受我们的邀请!并请及时通知我们您的行程安排,便于我们安排相关事宜”。读罢这份沉掂掂的邀请涵,热泪盈眶,心潮澎湃,我将《邀请涵》珍藏好,便急匆匆地赶去前哨农场……

7月29日早6时许,我乘4131次列车抵达前进镇,郑德强部长亲自驾车前来接站,一路上郑部长向我通报了前哨农场接待知青回访团的准备情况,我们简单地交流了一些看法及意见,不到两个小时便回到了前哨农场,住进了前哨农场比较简陋的招待所。

10时许,我应邀来到农场书记办公室,会见了林春荣书记,林书记还是那样神彩亦亦,满面春风。只是左臂活动受限,据林书记说是前几天场部机关举办蓝球赛,林书记在场上打球时不慎摔伤,左手指骨折。我关心地询问了康复情况,林书记淡淡一笑说:“不碍事的。”随后我们就接待知青回访的具体事宜进行了洽谈和商榷。应该说前哨农场领导对这次接待工作非常重视,考虑的也很细致,我作为这次知青回访团的召集人和联络人,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晚上,郑部长还有农场史志办主任杨恽及电视台的同仁在招待所聚餐,菜肴很丰盛,彼具农场特色。席间就接待工作的一些细节问题又进行一番探讨。郑部长没喝白酒只喝了点啤酒,草草地吃了点饭就去机关加班走了。最后只由杨恽主任陪我。原来杨恽也是老知青,是1973年开发前哨农场时,由老团调过来的。别看杨恽已经60多岁的年龄,但身体十分硬朗,思维很敏健。他向我介绍了许多的知青往事,特别1979年大批知青返城后,连队的机械设备没人开了,大片耕地没人种了,学校里的孩子没人教了,真是突然之间形成了真空,给刚刚改制的前哨农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上级组织急忙从老农场及农村调人支援,也称得上是一次移民,经过几年的努力,农场的生产也逐步地恢复了。听到这些我的心隐隐作痛,是历史的潮流,把我们从大城市推到这片广阔天地,也是历史的潮流,又把我们这些知青推离了这片广阔天地。历史功过,谁与评说?与杨恽主任在酒桌上淡了很多,也淡得晚,整整一瓶老白干楞让我们哥俩喝了个底朝天。杨大哥带着醉意回家,而我带着醉意却又不能入眠,这一夜让我想了许多许多。即有如烟往事,也有接待回访团的近事,此时的我介于往事和近事之间。

第二天,我早早地就醒了,或许是我在工地养成的习惯,或许是东方第一场天亮特早,五点多钟大街上的行人已经很多了,可能是这里的人们习惯起早,在广场上,晨练的人们有年龄较大的,也有孩子们,这就是城市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7时许,郑部长通知我参加前哨农场党委扩大会议。我听后很是诧异,让我列席党委会议,这个真的让我始料不及。我同郑部长步入会场时,到会的同志都静静地座在会议室里,林书记首先将我介绍给开会的同志,又将到会的场主要领导介绍给我,这时我认识了前哨农场薛英贵场长.高明涛副书记及任春桥.俞高江.李文生.王凤凯.司志军等党政班子成员。参加这次党委扩大会的除班子成员,还有机关科、部、室负责人及相关作业区生产队、警察分局,学校等单位的负责人。会议只有一个议题,就是如何接待好知青回访团的具体事宜,责任分得很细致,都落实到人头,薛场长强调,除一名副场长负责农场生产及其它事务外,全体人员都要以这次接待知青回访团为主要工作。可以说我参加铁路分局,站段各种会议不计其数,能够让我记得的却少得又少,但这次会议让我记忆终生。

下午3时许,党委扩大会复会,林书记、薜场长亲自督询各部门责任的落实情况,敲定整个活动的方案,真可谓详细周密,疏而不漏。

7月31日早,我陪农场高副书记等领导亲赴前进镇迎接知青回访团成员,6时许由哈尔滨开往到前进镇的4131次列车正点到达。知青们虽然坐了一夜的火车,但个个精神抖擞,英气勃发,他们举着三面“情系黑土地”的大红旗,每个知青都戴着印有“情系黑土,回访兵团”字样的太阳帽,手中摇着小国旗列队出站。迎面两条写有“前哨人民欢迎您”,“欢迎回到第二故乡”,横幅,知青们鱼贯登上两辆大客车,由警车开道,迎接知青的车队直奔前哨农场。

8时30分,车队驶入前哨农场场部,大客车刚刚停稳,场部门前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农场主要领导列队与知青们握手致意,夹道欢迎的学生,干部和职工高呼“欢迎!欢迎!”许多的知青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随后知青们来到场部会议室,会议室布置得井井有条,桌面上摆满水果和矿泉水,农场领导和知青们落坐后,知青与场领导见面会开始了,见面会由农场党委书记林春荣主持,他一一介绍了农场班子成员,并致简短的欢迎辞,回访团的知青们每位都作了简捷的自我介绍,其主要内容大多是哪年从哪个城市下乡的,在连队做什么工作,哪年返城的,回城后的工作情况等,回访团知青代表胡秀芝作了中心发言。

中午在招待大食堂,举办了盛大的招待宴会,场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全部出席,林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辞,宴会气氛隆重而热烈。知青代表胡秀芝代表回访团全体成员表达了知青们的肺腑感言。酒席非常丰盛,表达了农场对知青们的深情,彼此交流着情感,增进了认识。

下午1时许,知青们乘座大客车,由警车开道,场领导及新闻工作者分乘5辆车,组成的参观回访队伍驶离了场部。车队驶出农场大门,“东方第一场”的大字映入眼帘,蓝天白云衬托着翻滚的稻浪,仿佛也在欢迎阔别30多年的知青们。知青们都注视着窗外望不到边的稻田,昔日不规整的麦地已变为今天方方正正的稻田;昔日泥泞的泥水路已变成笔直的水泥路。

汽车驶入第一个参观点便是前哨农场的科技园区。整个科技园区占800亩,100米的特色观光长廊,让人流连忘返,科技园马玉玲主任向知青们介绍了科技园区的基本情况,2009年科技园区承担各项试验课题42项,其中水稻课题39项,旱田课题4项,国家级试验示范课题3项(氮肥后移、高光效、硅肥),总局级试验课题5项(青贮玉米、水稻区试、水稻磷肥、浸种药剂、水稻种衣剂),分局级试验课题16项(水稻品种、冷水灌溉、生物有机硅肥、氮肥钾肥、穗肥、抗倒伏、液硼、液硅、稻瘟病、纹桔病、鞘腐病、褐变穗、秋泡田、不同盘土灌溉、晒田控蘖),农场级课题9项(苗床叶面肥不同收获期、返青肥、有机肥、二次追肥、德美亚一号、难治杂草、芸豆品种展示、大豆五行等)。马主任如数家珍似的把科技园的试验课题一一道来。知青们听得似懂非懂,但频频点头似乎很明白,马主任还自豪地介绍道:科技园先后引进7名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增加了科技力量,同时也为农场储备和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来到一片稻田前,马主任指着这块 大的稻田说:今年我们科技成果转化有3个项目,分别是水稻护苗种衣剂包衣技术,水稻硅肥使用技术、寒地水稻氮肥治移技术,转化面积达1万亩。预计增加效益100多万元。知青们兴致勃勃地参观这规划新颖,彼具特色的观光长廊,20余种观赏瓜果琳琅满目,令人垂涎。

参观完科技园,又驱车来到农场第一管理站(原13连),这是农场的农机基地(农机场),是2004年建成的一个集办公、培训、休闲、停放、保养、维修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场所,总投资130万元,拥有办公室,培训室444平方米,各类库房919平方米,农具平台691平方米,铺垫沙石面积1.78万平方米,停放插秋机200多台,大小拖拉机近200台,收割机35台,最吸引知青眼珠的是一台世界最先进的迪尔9320型拖拉机,它与众不同,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它个头庞大,仅大轮胎就高达3米多,走上前去,显得十分渺小,知青们纷纷攀上拖拉机合影留念。李显峰站长介绍说:“第一管理区现有耕地面积5.3万亩,其中水田4万亩,旱田1.3万亩,逐年增加水田种植。不断提高农业收入,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知青们边走边听,对农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下一个参观点,便是知青们期盼已久和向往的地方,我们曾经生活和战斗的地方68团6连,也就是现在的6队。走下车来,连队的职工就拥了上来,有认识的,大多是不认识,握手问候,相拥而泣。韩彦发队长简要地介绍6队的概况,土地面积17550亩,其中水稻面积12000亩,目前有78户职工,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不等韩队长介绍完,知青们就迫不及待地奔向当年具有标致性建筑的”三用食堂“,走近”三用食堂“早已是面目全非了,当年的英姿不复存在,它已改造为职工住宅了,大体轮廓还能够看出来。知青们又来到当年用干打垒盖的土坯房,指认着这户是连长冯文俊住的,那户是副连长梁喜双住的。这些老房子早已不住人了,也许是6队的职工想给这些知青们留个念性,而没有扒掉。原4排长由明勤连队小学教师曲茹等人走进翟嫂的家中,几双手紧紧地握到一起,回忆起当年的往事,都不紧热泪盈眶。要告别了,不少知青和6队的老职工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知青平俊范拿出准备好的塑料袋,双手捧满6连的土,装了一袋,她说:“是武振忠特别嘱咐的,要用第二故乡,兵团6连的土养花,每天都能看见它。(武振忠也是6连的知青,由于工作繁忙没能参加回访团)

我们又来到了3连,也就是老6连,由于农场生产部局调整3连已经撤并了,路旁是齐人高的蒿草,在连队旧址上只留了一户房子,诏示着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原3连指导员胡秀芝深情召集大家在这里合影留念。

接下来知青们又参观了彼具规模的商品粮仓贮基地,装备精良的公安分局和教学设备先进的中心学校。

晚宴在招待所大食堂举行,分别由前哨农场薜英贵场长和原兵团6连连长,前哨农场党委副书记邬成梁致辞,宴会在友好热情的气氛中进行,知青们把浓浓的兵团情怀,都溶化在香醇的酒里,同农场的领导们频频举杯,互相祝福,交流情感,知青们为农场领导的热情感动着,从心底发出最良好的祝愿,企望着前哨农场在创建和谐农场,建设北大仓的宏图伟业中铸就辉煌。

晚18时30分在农场俱乐部举行一场欢迎知青回访团联欢晚会。农场党委作了精心地准备,编排反映知青题材的诗词、歌舞。首先是少先队员献词献花,然后由场领导为知青回访团成员授纪念章,赠送图书及光碟,场面盛大、热烈、感人。有的知青感慨地说:“结婚时也没戴过大红花呀!”。联欢会形式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有舞蹈、有诗朗诵、有独唱、重唱和大合唱,还有乐器演奏等。知青代表胡秀芝、魏淑珍、赵洪涛、由明勤、曲坤等也登台献艺,表演节目。在由知青回访团全体合唱《兵团战士之歌》把联欢会推向高潮。这时由知青代表提彩霞和曲坤向前哨农场赠送一面大幅锦旗,上面绣着“昔日北大荒奉献青春,今朝北大仓铸就辉煌”两行大字,表达了知青们对新北大荒的眷恋和期盼。

8月1日,知青们早早就起床了,他们来到场区,看看这、瞧瞧那,去寻找往日的印迹,但今非昔比了,过去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了。

吃过早饭,前哨农场的主要领导与知青回访团的全体人员一同来到被誉为“东方第一场”的彼有气魄场大门合影留念。随后便驱车前往祖国东方第一哨的乌苏镇参观游览,沿二抚公路北上,然后转道东行,便来到了座落在乌苏里江畔的乌苏小镇,(据说乌苏镇只有一户三口之家)。“英雄的东方第一哨”苍劲有力的大字,是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于1984年题写的。每天清晨,当地平线露出第一缕曙光,驻守这里的解放军战士就将五星红旗升起,将太阳的光辉迎进祖国大地。参观了驻守这里的边防哨所,站在高处依稀看到江那边到俄罗斯人居住的楼房和院落。我们登上游轮沿乌苏里江北下,绕黑瞎子岛南侧上返回,由于今年雨水大,乌苏里江面特别地宽,河水早已漫过江堤与湿地连成一片显得特别浩瀚。黑瞎子岛驻军的营房也被泡在水中,农场宣传部长郑德强介绍了黑瞎子岛的概况。黑瞎子岛又称抚远三角洲,由银龙岛、黑瞎子岛、明月岛3个岛系,93个屿和沙洲组成,是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面积335平方公里,现由中俄两国共同拥有,是我国一岛两国的岛屿。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经过多年的谈判成功进行了黑瞎子岛领土交接。171平方公里的疆土重新汇入华夏沃土,从此纠分多年的黑瞎岛以一分为二而划定,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思想。郑部长指了指岛上的俄罗斯教堂说:“这是岛上最大的建筑。”据说中俄双方商定将共同开发共建黑瞎子岛、它必将成为中国与俄罗斯开发东北亚贸易的桥头堡。

望着宽阔的乌苏里江面,不由得回想起在兵团的一些往事......每到秋天,我们就会到海青去买大马哈鱼,当时才4角2分一斤,大马哈鱼大的有20多斤,小的也有10来斤,回来后从鱼的背后劈开,掏出内脏,然后挂在高高的杆子上凉晒,看着红里透着油的鱼坯子,心里那个喜呀。

游船在缓缓地逆江而上,战友们在兴奋地评议着一些热门话题,我站在甲板上眺望着远方,一个关于赫哲人和大马哈鱼的传说浮现在脑海。在很远以前,有个叫什尔大如的皇子为国复仇,因为敌国兵强马壮,什尔大如的人马兵败连夜逃到三江下游,因为人马较多,粮草短缺,就困在江这岸了。秋天的夜晚有些凉了,后面的追兵将至,不容什尔大如喘歇,军中马无草、人无粮,一片马的嘶鸣和人的喊叫,急得什尔大如两脚直跺,两手直搓、太阳穴上的青筋蹦起多老高。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兵禀报,说是他有一个办法,什尔大如实在是无计可施了,就叫手下人照办了。没有猪,打野猪,没有香,找些圣克烈达紫香花枝当香给龙王爷上供,乞求龙王搭救。龙王看到什尔大如太可怜了,就派虾兵蟹元帅把大马哈鱼从海里赶了回去,让他们吃,理由只有一个,因为大马哈鱼就是在江里出生的。那时候过了白露,大马哈鱼正要甩籽的时候,大马哈鱼们都说“等过一阵子再赶我们回去吧!”龙王喝令“不行,你们在一个月内必须都给我回到江里去!”大马哈鱼从海里被赶了回来,它们一赌气就绝食了,奔江逆流而上,一直又回到了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因为乌苏里江水清流急,再加上它们很齐心,就一齐拥入了乌苏里江。在大马哈鱼回来的时候,什尔大如就指挥大家捕捉大马哈鱼来充饥。说也怪事,马向来是不吃鱼的,可它们偏偏吃大马哈鱼,人就更不用说了,大马哈鱼味美新鲜,而且营养丰富,不管是人是马几天后都胖了。马一匹匹膘满肉肥;人一个个身强体壮,又恢复了战斗力,自那以后什尔大如重整兵马、就在沿江一带住下了。这些人就是赫哲族的先人,他们以捕鱼打猎为生,特别是一到秋天,都到乌苏里江来打大马哈鱼,大马哈鱼也成了赫哲族家乡最著名的特产了。

游过乌苏里江,我们又驱车前往抚远县,以前的抚远县依山而建的小县城,一条大道直通江边,为数不多小矮楼稀稀拉拉撮在道边。可是如今真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马路纵横交错,大街上人群熙嚷,城市建设得很具规模。

知青们在薛英贵场长和林春荣书记的陪同下参观了抚远县鲟鳇鱼人工养殖基地,观看繁育区,养殖区和展览馆,展览馆里的展品,引起了知青们的极大性趣,纷纷摄影留念。我驻足在展厅的介绍说明。鲟鱼,鳇鱼统属鲟科,合称为鲟鳇鱼,据考证是世界迄今为止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类群之一。鲟鱼学名叫史氏鲟,黑龙江渔民称其为“七粒浮子”,鳇鱼学名叫达氏鳇,两者外型差不多,但体重、口型须子.鰓膜.食性等有明显不同。鲟鳇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的白恶纪时期,与庞大的恐龙共存,因此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是黑龙江水域特有的经济价值较高珍贵鱼种。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极高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抗癌因子,它们的鳃、软骨、皮、鳍、肝、胃等均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如今鲟鳇鱼籽酱还是国宴上的美味佳肴,正因为如此,鲟鳇鱼及其鱼籽酱才有“水中软黄金”和“黑色珍珠”之美誉。达氏鳇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最大的体重达1000多公斤。关于鳇鱼的名称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个叫额托力的赫哲族老渔翁,捕到一条特别大的鱼,村里人谁也叫不上名来,赶巧顺江下来一条官船,把大鱼送往京城,并让额托力一起押运。皇上见到大鱼后十分高兴,就提笔在纸上写了个“鱼”字,接着又写了个“皇”字,对额托力说“朕见此大鱼非同一般,称天下鱼中之皇,往后就叫它鳇鱼吧!”从此大鱼有了“鳇鱼”的名字。乾隆皇帝曾写过一首诗称道“有目鳏而小,无鳞巨目修,鼻如衿翕戟,头似戴鍪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鳇鱼的形态。为了加大对鲟鳇鱼的保护力度,在逐年削减捕捞船只和捕捞量的同时,抚远县于2000年在大力加湖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鲟鳇鱼人工养殖基地,游荡了1亿多年的鲟鳇鱼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参观过鲟鳇鱼人工养殖基地,我们又拜谒了苏军英雄纪念,留览黑龙江畔。中午在临江饭店举行了隆重的餞行宴会,席上摆满了黑龙江产的各种鱼,知青战友与前哨农场领导及陪同人员频频举杯,互相祝福。午宴结束时,知青胡秀芝、由明勤组织大家高歌《我不想说再见》让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就要告别抚远县城了,望着滚滚东去的黑龙江水,看着刚刚破土动工的前抚铁路(前进镇至抚远),知青们心中默默地祝福:抚远明天更美好!

两天的知青回访结束了,前哨农场领导将分别的地点选择在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过的“万亩大地号”,知青们来到这一望无际的大地号,再一次感悟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深深地体会到三十年的变化。真是:蓝天飘白云,稻菽千重浪,知青夙愿了,告别二故乡。回访团的知青们在万亩大地号与前哨农场的领导惜惜相别,互相祝福,我们含着热泪再次离别了第二故乡--前哨农场。

愿前哨农场兴旺发达!

愿前哨人民幸福安康!

                                                  曲坤

                                       2009年10月23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曲坤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