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知青的父亲、老红军袁崑:我要交一万年党费!
2009年11月19日 13:05重庆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7月30日晚,江南体育中心军旗飘扬,红歌嘹亮,重庆市庆祝建军82周年红色经典歌曲演唱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演唱会上,市委书记薄熙来满含深情地讲起一件事:“前不久,我市一位老红军、94岁的袁崑同志去世了,他的孩子们给我一封信,并代袁老交给组织一万元的党费。袁崑同志1930年就参加了革命,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曾经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还参加了平型关和辽沈、平津战役,真是身经百战!解放后,住在大渡口区。袁老去世前留下遗嘱,要他的子女给他交上最后一次党费。他说,我死了,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变,死后没有工资了,那就一年交一块钱,要交一万年党费!因为我们这些人就是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去冲锋陷阵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就是我们的信念。这一万块钱的党费就是我对党的一份感情!”

掌声,合着热泪,经久不息……

“中国共产党万岁”,很多人慷慨激昂地喊过,更多人热血澎湃地听过,但当一位90多岁的老人说这是他的信念,并在离开人世时,要为他坚信的万世长存的党交纳“一万年的党费”时,让人无不为之震撼。

在血与火中铸就了毕生的信念,跟着红军跟着党走!

袁崑,1915年10月出生于江西于都一个穷苦人家。少时学篾匠,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走乡串户谋生活。

1929年冬,红军来到江西黄龙地区。这支队伍为百姓打扫院坝,劈柴担水,有说有笑。他们还打土豪,分田地,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这给小袁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受到红军队伍的感召,1930年2月,14岁的他来到红军驻地,要求参加红军。一位首长问他为什么参军,他响亮地回答:“为了穷苦人翻身解放,为了不受压迫剥削,有吃有穿有事做!”

这是一个穷苦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宣言,也是他终生恪守和践行的承诺。

就这样,袁崑成了一名红军战士。不久,部队转移,根据地群众十里相送,热泪纷飞。人群中,他看见了泪流满面的母亲,他扑过去抱住她,母亲为他扶正军帽,淌着泪却笑得踏实:“跟红军走,好好干!”

参军后,袁崑从通讯员、通讯班长慢慢成长为排长、连队指导员、团政委,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战役,全程走完长征,历经平型关、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可谓出生入死,一生功勋一身伤。

第一次反围剿中,袁崑只身送信,完成任务返回途中,被炮弹炸伤了腿,疗伤三月归队。第四次反围剿,他赤膊上阵,同敌人拼刺刀,左手被刺穿,两月后归队。

而给他最大磨砺和考验的,是在长征途中的一次负伤。当时,部队向西康进发,并攻打了天泉县城,战斗中他左大腿被子弹击穿。由于战事紧急,军委确定要立即翻越夹金山。翻雪山不能带重伤员,组织将袁崑安放在夹金山下陈大爷家,留给他一瓶碘酒一卷纱布。那时,袁崑才19岁,突然被这样撂在一个除了大山里的风声传不进任何消息的地方,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伤口能好吗?好了又干什么?没有党组织,就只有死路一条!袁崑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将伤治好,尽快找到部队!他表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和毅力,为了给伤口消炎,他用手指堵住伤口洞眼的下方,从上面往里灌碘酒,然后,用竹签塞进纱布,对穿拉过,带出里面的浓血,疼得大汗淋漓,浑身颤抖,但他牙关紧咬,不让自己哼出一声。陈大爷既震撼又心疼,每天上山采草药为他敷伤口。四个多月后,他站起来了。10月的一天,陈大爷从宝兴城赶场回来,兴奋地说:“红军回来了!”第二天天没亮,袁崑便一瘸一拐踏上了寻找部队的路!

找到红军后,他跟随部队一起翻越夹金山。夹金山海拔5000米、终年积雪,就是常人翻越也不容易,袁崑虽然带着腿伤,但他没落下半步。部队首长说:“你的意志坚强,是好样的!”

而袁崑经受的更大考验,是他与亲人的生离死别。长征途中,他所在的三十七团渡金沙江前,到达会理城外。这时的会理城已被兄弟部队包围,而且正在城墙挖洞安炸药,当晚将进行爆破。这天上午,袁崑同战友去观察攻打会理城的情况,竟突然在攻城的队伍里看见了自己的同胞弟弟袁国泉,他高喊着国泉的名字狂奔,兄弟相遇,双双抱住对方的头,热泪长流,泣不成声。弟弟告诉他自己在红三军某团七连:“晚上要执行爆破城墙任务,我们连是突击队!”说完抹把泪,跑步随队走了。

几分钟,仅仅几分钟!袁崑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自己的弟弟,他更没想到的是,这一见竟成永诀!

晚上攻城,突击连部分战士再没从城墙下走出来,袁国泉就是其中一个。袁崑心痛欲裂,对着城墙哭了一夜。但次日晨,部队开拔时,他腰板挺直,脚步坚毅,没人看出他的悲伤。

袁崑上了战场冲锋陷阵,十分勇敢,渐渐受到组织关注,1934年2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刻,他在党旗下宣誓:“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努力革命,永不叛党”。这成了他始终坚守的信念。回顾自己追随部队长大成人的日子,袁崑热血澎湃,热泪盈眶。

1942年,袁崑结束抗日军政学习后,被留在陕甘宁军区政治部工作,但他要求回前线打仗。首长一番耐心说服教育后,他有了一个终生再未改变的深刻认识: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的挑选,并把组织交给的每件事做好!

此后,袁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认识。那一年,他被编入留守兵团三八五旅警备五团六连,任指导员。留守工作异常辛苦,敌军来犯,上阵打仗;敌军不来,开荒种地。几年下来,六连的防守、生产、学习等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十分优秀,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犯,救国公粮年年超额上交,被评为“模范连队”。

任何环境下都矢志不渝地坚信:党会带领人民走出一条光明的路!

对党的忠贞和对人民的热爱贯穿了袁崑的一生。尽管也曾受过挫折、有过迷茫,但他总是坚信,共产党全心爱人民,一定能带领人民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1965年,袁崑在长寿县分管卫生工作时,全国正在防控麻风病,他亲临第一线,进山入户做宣传,并将自己微薄的工资大部分资助麻风病人、慰问前线的医生。后来,他分管知青工作。当党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后,他率先把自己的孩子送下乡,按政策可以留一个在身边,但他仍然要求最小的儿子也下乡,小儿子说:“政策允许我可以不去。”他说:“但党号召你去!”

五个儿女全部下乡,身边一个不留。他却将所有的知青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长寿的知青多达数千,他走遍山山水水去帮知青做农活,去给他们讲故事。一些部下看他年龄大了太辛苦劝他休息,他说:“这些孩子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候,国家的希望就在他们身上,我们有责任带好他们!”知青喜欢他,他家成了知青们的“中转站”,来来去去都到他家歇个脚、吃顿饭。他对妻子说:“我们老了,裤腰带勒紧点没关系,娃娃长身体,不能怠慢!”他家的粮票总在月初就用完。有一年元旦,家里既没有一粒米,也找不出一两粮票,恰逢几个儿女回家探望父母,做妈的只能去农民家买回一筐红薯,当爸的则剥着红薯乐呵呵地说:“多好,又甜蜜又热乎!”难得团聚的一家人,就这样围着一锅煮红薯过了一个节。

同许多老革命一样,文革时期,袁崑也没逃脱挨批的命运,跪煤渣跪瓦片他都不怕,但他最怕看连红卫兵红小兵都没资格加入的儿女们失落的眼神。在不被批斗的空隙,他带着孩子们去帮农民种地,并乐呵呵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相信爸爸,爸爸相信党!党一定会带领人民走出一条光明的路。”

历史最终证明了袁崑的信念。改革开放后,大渡口区成立人大常委会,袁崑就任第一届主任。他的协调能力强,尤其擅长“走群众路线”,上下班沿途以至休息时他就在街上转,往群众堆里扎,想听基层群众最广泛真实的声音。

那时的大渡口只有一条“钢花路”,被人戏称“七十一条街”(其实一条街)。区里群众、重钢工人,几十万人没有休闲处。袁崑听到群众的呼声后,向区委、区政府反映。在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人大通过决议建一个公园。此后,袁崑与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一起想办法,找资金。期间,袁崑离休,但他离休不离岗,长期在建设工地视察、协调、督促,一直到1990年,公园最终形成占地150亩的规模,成为今天大渡口人休闲最重要的场所。时任区长朱卓明说:“人民都称赞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实际上人大的决议、督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没改变过发自肺腑的深情呼唤: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

近些年,大渡口变化大发展快,袁崑发自内心的高兴。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部分退休老同志对福利要求就相应多了起来。一次,部分退休老同志为增加待遇,打算联名上书,袁崑拒绝签字。他说:“该我们的,组织一分不会少!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把子女教育好,让他们一心一意推进改革。”

他自己就一直是这么做的。自己几个孩子的工作,他从未帮过忙打过招呼,而对他们的教育,却从不放松。老三袁建中当兵退伍回来,请他去说说安排的事,他说有个单位正缺锅炉工,让儿子去烧锅炉。袁建中无奈,只得自己在百货公司找了个开车的工作,这是袁崑惟一在大渡口工作的孩子。后来袁建中当了计委主任,他见面必问大渡口的发展,而又每每对儿子的回答不满意:“我不听你那些指标,你只说大渡口发展有好多,老百姓受益有好多!”

袁崑对国家的爱超乎一切,凡事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作为老红军、离休干部,区里准备按政策规定为他修幢别墅。设计图出来后,交他审定,他却就此收了图纸,再没拿出来,而一直住在一间50余平方米的房子里。2000年9月,经中组部批准,他享受副市长级医疗待遇,而这位耄耋老人,常年只报几十元药费,生病都在社区诊所看病拿药。家人要他去医院,他说:“医院一去就成百上千,用国家的钱那么容易啊?”

国家便宜不能占,为此,他还向组织陈述了一段久远的“历史问题”。大渡口区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要补助100元钱。2008年,社区按政策和户口登记年龄开始给袁崑的妻子发补助。没想到,这牵动了袁崑差点忘掉了的一个心事。这天,他拄着拐杖来到社区,说:“我妻子没有80岁,她不是1927年的,而是1930年的。当时,组织介绍我们结婚,我觉得她比我小太多,后来上户口时,我就为她多报了3岁。所以,她没满80,不能拿社区的补助。”社区工作人员无不对这可爱的老人肃然起敬。

2009年5月,袁崑肺部感染,病情严重,送往医院的途中,他对儿子说:“我这一进去,恐怕出不来了。我有一件大事还没完成,你们一定记得帮我把党费缴了。”

袁崑病重的消息,引起重庆各方面关注。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到医院探望,他说:“袁崑同志早年参加革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英雄壮举感人至深,是重庆的骄傲,受到全市人民的尊重!”

2009年7月17日16时46分,袁崑永远离开了人世,19日上午,袁崑遗体送别仪式在石桥铺殡仪馆举行。送别大厅内哀乐低回,摆满了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和市领导、市级有关部门、单位敬献的花圈。

大渡口区区委书记刘本荣一直询问袁老家人有何要求,相关部门都从没得到来自这个家庭的任何要求。他的儿子们回忆父亲的嘱托,只有三件事:“把母亲照顾好,把子女教育好,把我的书房保管好。”

就在袁崑遗体火化后第三天,袁崑的长子袁建都代表母亲及兄弟姐妹,来为父亲完成生前大事:缴党费!他把一万元钱搂在心口,那是他父亲毕生追随至死未变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万岁!一万元是他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缴的一万年的党费!

随后,袁建都赶往石桥铺殡仪馆,在父亲的骨灰盒前,点燃党组织开的党费收据,颤声说:“爸爸,您的遗愿,我们完成了,现在把收据送来,您收好!见到您以前的领导和战友,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您保持了您的党员身份,您永远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刘文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文娅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