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鼻祖:顾炎武 |
|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尊称为亭林先生,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一生勤奋治学,尤其重视有关国计民生、能“经世致用”的知识,治学的态度谨严而慎重,特别强调实地考察取证,所以能够“博学于文”,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清代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梁启超称为“清学开山之祖”。【详细】 |
|
学术伟人:王夫之 |
|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17世纪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王夫之的思想对后世产生过很大影响,谭嗣同对王夫之作了高度评价,说,“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认为是五百年来真正通天人之故者。【详细】 |
|
叔世硕儒:戴震 |
|
戴震(1724年-1777年)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他在学术上、思想上的卓越建树,对他生活的时代以及后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梁启超说:“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胡适也认为,“戴震的哲学,从历史上看来,可说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戴震对程朱理学进行了痛切批判,并建立了一套向原始儒学回归的人道哲学,以图从学术开始改变社会风气。【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