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人:经学与中国的学术思维方式
2010年01月18日 17:03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讲演者小传

朱杰人:1945年生,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助理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文学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所长,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兼任世界朱氏联合会秘书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主要著作及论文有:《朱子全书》(主编)、《历代诗经研究要籍解题》、《迈向21世纪的朱子学》(主编)、《论八卷本<诗集传>非朱子原帙兼论<诗集传>之版本》、《朱子<诗传纲领>研究》、《<诗集传>引文考》等。

中国传统经学的消亡,并不是一种学术自身运动的必然,而是外力强加的结果。

中国经学的思维,具有极其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它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无法比拟和复制的,例如“疏不破注”、例如“述而不作”等等。这是一笔中华民族可贵和可观的精神遗产,是谁也不能抹煞的。随着我们对外来先进学术思想与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我国以经学为核心的传统学术思维方式一定会在与世界学术的融合和贯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这是一个看似非常空疏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我对中国经学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的一种深深的忧虑。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我们这次会议的名称居然是“首届中国经学研讨会”。请大家注意这个“首届”。自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废科举,至今已整整100年。自1949年建国至今,也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在中国大陆这块土地上,竟然是第一次讨论经学。这多少有点讽刺意味。但是,经学在我们这里已经消失了半个多世纪,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有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经学在我们这里实际上已经是一堆死灰。

一、经学从显学到死灰的原因

经学从一种显学变为一堆死灰,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经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使从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设置五经博士算起,到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宣布“废止读经”止,其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统治学说,历时已两千余年。经学曾经支配着中国的思想、文化与学术,为历代王朝进行有效统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规范以及明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它对传统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学术、社会意识以及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周予同先生曾说:“因经今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以明,因经古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文字学、考古学以立,因宋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形而上学、伦理学以成。”从本质上说,经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本质和灵魂,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思想与学术表现形式。

但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独立自强的迫切要求,学习西方便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方学术严密的分科体系对中国传统的学术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随着近代学科体制的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居于中心位置的经学消亡了。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最后一次考试,此后近代学科取代了经学的霸主地位。代表中国近代大学最早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其课程分为一般科目与专门科目,一般科目中有经学、理学、诸子学等,一般科目为必修课。1902年设立预科,经学仍为教学重要内容。1909年成立分科大学,设有经科(包括毛诗门、周礼门、左传门)。经学从一尊降而和文、工、商、农、法政、格致诸科等齐。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临时政府废止尊孔读经,19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大学令》,大学分七科(文、理、法、商、医、农、工),取消了经学科。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采取了系列改革,废门改系,1919年,北大设立哲学、中文、史学等14个系,真正意义上建立了现代学科体系,对中国近代大学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体系中,没有了经学的位置。

“五四”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倡导了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要求打倒“孔家店”,经学被当作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被简单地称为“经学教条”和“封建性的糟粕”。余英时先生回顾这段思想史时不无痛心地说:“‘五四’时代的自由主义者,或稍后的社会主义者,都把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作‘现代化’的最大的敌人。”这是对中国传统施以了凌厉无前的道德谴责。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