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9月9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李燕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递交了三份起诉书,状告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起初,我觉得这并不是特别敏感、机密的信息,想当然申请应该会比较顺利,没有想到中间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9月15日,李燕在接受凤凰网对话时说,自己并不是在“找茬”。她希望通过起诉的方式,一方面获得相关政府信息进行更好的研究,另外也是血气方刚地想做点什么。“政府信息公开就像一口大钟,要有人去撞,它才会去响。”

精彩语录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容易,但是制度的发展需要有人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就像一口大钟,要有人去撞,它才会去响。之所以去申请、去起诉,不是为了给他们找茬,也不是不理解他们的苦衷,而是觉得这些都不能够成为不公开信息、以及整个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发展或者不完善的理由。

对话主持

李杨

李杨

凤凰网资讯中心

要点推荐

起诉源于申请没有得到满意回复

我想澄清一点。我起诉,没有跟清华大学商量,也没有跟法学院商量,这是我的个人行为。我就是一个希望通过政府公开信息申请获得资料,但是没有得到满意回复的公民。

我得到的答复很多都能在网上找到

根据最新的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公民可以起诉的情况之一就是答复不符合申请内容的。我确实认为,它答复我的东西都是我在网上能找到的。其次,我在申请中写得非常明确,说希望获得贵部各副部长的职责。

我觉得这并不是特别敏感、机密的信息

起初,我想当然申请应该会比较顺利。但没有想到中间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所以我想着对这些没有公开的部委,通过起诉的方式,一方面获得这项政府信息从而更好的研究国家副职状况,另外一方面希望自己作为学行政法的学生能够做一些事情。

很多时候答复得不专业 让人费解

我是学法律的,尤其是学行政法的,他们的某一些回复,在我看来真的没有办法接受。他们怎么会给我这样的答复?这种不专业,让我挺费解。起诉的目的,一定程度上也是我血气方刚地想做点什么。

part01事情缘起

自由谈访谈:起诉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这整件事是怎样发生的?

李燕:我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宪法行政法专业的研究生,2013年毕业,今年开始准备毕业论文。

当时导师给了我一个提示,说副职研究在我们国家非常欠缺。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确实很少,然后就想搜集一些实证信息,看看我们副部长的职责权限到底是什么、行使职权的模式是什么,所以才想到要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开始申请已经是5月中旬。我申请的比较多,最开始申请了13个。刚开始因为不太了解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程序,经常出现细节错误,比如没有加身份证、学生证的复印件,或者是其他一些形式上的缺漏,申请很快被退回。

part02具体申请过程

自由谈访谈:能具体描述下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步骤吗?

李燕:首先,我要知道这个部委能不能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并不是所有的部委都可以,比如国防部、国家安全部、国家监察部。这三个部委在说明自己不能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理由是因为涉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可以不公开。

我另外还选择了教育部、民政部、商务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进行同时申请。

一般步骤,先去中国政府网上,点击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其中一个连接是国务院机构,上面有一个列表,能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都有链接。这些链接的位置大多比较醒目。

链接点开后是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指南就会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申请。有些部委因为技术方面做得比较好,会细分一个网络申请系统。比如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中央民委等;网申——填表——递交,就可以。

part03科技部三次申请方回复 商务部及时公开

自由谈访谈:在整个网申流程中感觉最不便利的是哪些环节?

李燕:有些部委的网申系统只能提交固定电话号码。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本来最便利的一种方式,因为你没有固定电话号码,可能就没有办法通过申请。

比如在对科技部官方网站的网申系统中,只能填写固定电话号码,所以我就留了宿舍电话。申请三天后,申请被退回。退回的理由是我提供的联系电话不真实有效。所以第二次申请,不仅在备注中留了手机号码,而且还留了法学院门卫的电话。13天之后,申请被再次退回。理由是,“我部多次与您提供的电话进行联系,无法接通。”

然后我去信询问说,法学院的门卫从来没有通知自己有相关电话,自己的手机也从来没有收到科技部的电话。科技部回信表示,曾拨打过手机,信号显示不能接通。

我第三次向科技部提出申请,两天后,科技部来电询问法学院办公室的联系方式,要对我的身份进行核实。最后,对方答复为,科技部有五位副部长。在部长的领导下,各位副部长的分工是机关内部工作协调机制,工作分工随工作的发展和领导职务的变化不断调整。

另外,商务部的网申经验,我递交了两次,系统出现故障,他们工作人员收不到申请。我跟商务部的电话联系之后,对方马上说,你可以发电子邮件,之后我的申请通过了,商务部及时公开了副职信息。

part04规定繁琐苛刻 但15日内有反馈

自由谈访谈:有专人负责反馈?

李燕:对。因为根据国务院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各个部委要配备相应的人员、制度、规则来贯彻落实政府及公开条例。

过了这一关,有一些部门是需要提交电子邮件申请,或者是写信,或者是当面去递交。而有些部委就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来递交。

一般他们收到信之后会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说,我们收到了。

之后就开始询问具体情况。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进行什么样的学术研究?有什么方面的学术研究?比如在向民政部申请的时候,要求我最好能把论文中哪一段用到这项信息点明一下,这样的话就会更能说明学术研究目的。但我就觉得这个稍微苛刻,因为很多人不是在论文完成之后才需要这项信息,而是在论文写作之前需要。

此外还有的部委会说,那你如何证明你的学术研究呢?这就需要院系的一个盖章证明。

自由谈访谈: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规则非常细致?

李燕:对,很细微的规则。但就反馈而言,我觉得他们做的非常好,都能够在15个工作日给予反馈。

自由谈访谈:反馈的内容如何?

李燕:他们会直接寄出信件,其中答复给予公开或者不给予公开;或者直接电邮发过来。他们总会以某种方式反馈你,这点做的很好。

自由谈访谈:你同时向这么多部委提交申请,他们反馈的形式都没有统一?

李燕:对,就是说对于反馈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定。

自由谈访谈:你刚刚提到,申请过程中某些规则过于苛刻,判定它苛刻的标准是什么?

李燕:我很难做出一个抽象的判断。 比如我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申请,我没有提供具体的文案号,所以他们不受理。我就觉得这个对于大多数公民来说是不可能知道的。

国务院是有一个规定,公民应当尽量提供文案名和文案号。但是有的部委认为你不提供的话,就会被归为政府公开信息申请不明确。

自由谈访谈:所以这种情况得到的反馈就是被退回?

李燕:对,但是最后我据理力争了一下,然后没有被退回来。

我说没有法律规定,公民一定要提供文案名、文案号。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民只需要提供三项信息。最后对方回复再研究一下。

自由谈访谈:你申请后获得确切答复的是哪几个,比例高吗?

李燕:还可以。经过我申请,我申请完之后部委把信息公布在网上的有两个,向我本人公开的有四个。

自由谈访谈:这两种情况的分别是?

李燕:他们认为这项信息应该向社会主动公开的,就会直接公布在官网上。还有一些部委没有在网上公布,但是做了一份文件寄给我,或者是让我去当场抄录。

part05教育部拒绝答复

自由谈访谈:整个过程下来,你最后决定起诉,具体原因是什么?

李燕:我起诉的是三个部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和科技部。

教育部是明确说不公开这项信息。教育部的答复是,所申请的“各副部长分管部门、兼职状况及负责联系的单位”等信息,属于教育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制作的内部管理信息,且与我的特殊需要无关,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8]36号)及其他文件规定,一般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科技部是说同意给我公开,但是内容非常宽泛,就是点出副部长主要是辅佐部长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里面,有一个副部长职权的规定,每一个部委涉及到几位副部长,这些副部长有分管的职责。他们基本上就是把这个法条给了我,而没有具体地说副部长从事什么样的具体工作。

自由谈访谈:你觉得他们的回复不符合你的申请要求?

李燕:对。因为根据最新的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公民可以起诉的情况之一,就是答复不符合申请内容的。我确实认为,它答复我的东西都是我在网上能找到的。其次,我在申请中写得非常明确,说希望获得贵部各副部长的职责;括号里还提及分管部门负责联系单位及兼职状况。

首先看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里的规定,副部长其实是一个职位,而不单单是一个人。而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里,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应当主动公开这些内容。

我是学法律的,尤其是学行政法的,他们的某一些回复,在我看来真的没有办法接受。他们怎么会给我这样的答复?这种不专业的处理,让我挺费解。

自由谈访谈:现在起诉的进展?

李燕:我起诉到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9月9日递交的,之后法院开始休公假。按照法律规定,他们有七个工作日可以审查这个材料。

如果受理的话,法院会通知我去交立案费,接下来就是诉讼程序。如果不受理,我会收到一个不受理的裁定书,有这个裁定书可以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自由谈访谈:如果它裁定不受理的话,你会继续上诉吗?

李燕:我想我会的。

自由谈访谈:为什么?

李燕:其实起诉这个的目的,一个是为了获得时政的研究资料;另外一个也算是我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是血气方刚地想做点什么。

自由谈访谈:你觉得自己会不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燕:我没有太关注有没有人像我这样一次申请十几个部门,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就是想坚持一下。

自由谈访谈:在这个过程中有跟你的导师沟通过么?

李燕:沟通过。他还蛮支持我的。他希望我更多去了解中国。

part06我就是一个公民

自由谈访谈:申请过程中,你有没有受到某些压力?

李燕:像我跟部委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本身,有自己的苦衷。

他们的内部程序挺复杂。比如说我申请了一项信息,这项信息涉及了某个市局或者是某个厅,他们首先要通过自己的领导,然后还要去询问相关的厅:这项信息能不能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2008年7月1日颁布到现在,才三四年。可能对于公民过来申请信息,政府机关还没有做好太多的心理上或者制度上的准备。

自由谈访谈:你觉得他们说的苦衷,你能够理解吗?

李燕:我导师说,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容易,但是制度的发展需要有人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就像一口大钟,要有人去撞,它才会去响。之所以去申请、之所以去起诉,不是为了给他们找茬,也不是不理解他们的苦衷,而是觉得这些都不能够成为不公开信息、以及整个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发展或者不完善的理由。

自由谈访谈:周围有朋友觉得你太执著了么?

李燕:今天打开微博的时候,有人说,换个题目不行啊?其实换个题目可以,但之所以会坚持走下去,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碰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超乎我之前想象的。

起初,我觉得这并不是特别敏感、机密的信息,想当然申请应该会比较顺利。但没有想到中间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加上我本身是学行政法专业的,可能就会对这个问题意识更强烈一点。所以我想着对这些没有公开的部委,通过起诉的方式,一方面获得这项政府信息更好的研究我们国家副职状况,另外一方面希望自己作为一个学行政法的学生能够做一些事情。

自由谈访谈:有可能到最后资料不够,完不成论文怎么办?

李燕:只能加油努力吧。

最后我还想澄清一点。我起诉,没有跟清华大学商量,也没有跟法学院商量,这是我的个人行为。我就是一个希望通过政府公开信息、申请获得资料,但是没有得到满意回复的公民。

向左 向右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