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头条

本周要闻

师东兵中共高层《政坛秘闻录》风波

在日前原深圳市长许宗衡案件带来的网络震动中,一宗“作家师东兵讨伐许宗衡”事件意外成为焦点。在此焦点背后,连带出一宗更富有意味的事件,即中共数位前领导人子女不约而同对作家师东兵的“纪实文学”和政要访谈录提出强烈质疑,指其编造访谈情节、虚构历史内情,影响了这些前领导人的形象,干扰党史权威性。[详细]

吴祚来:用真相与和解换取未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坐在单位会议室里看电视,一个介绍南非的节目使我印象深刻:一位美国电视主持人在开场白里,用手杖指着自己脚下的南非版图,说,南非,没有爱!南非为什么没有爱?[详细]

刘军宁:道德权威不属于政府部门

它认为自己有响当当的道德权威来决定什么好什么不好,规定公民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作为一个技术性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何时成为权威的道德机构?工信部的道德权威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不向社会公布其所依据的判断信息良善与否的标准?究竟哪些信息是不良信息?为什么它们不良?这些不公开,民众何以知道工信部道德判断的正当性?[详细]

秦晖:中国居民消费率为什么奇低?

如果我们能够在“为自由而限权,为福利而问责”这两个方向上不断取得进展,逐步改变如今这种依靠“低人权优势”展现“竞争力”、GDP增长虽然迅速但成果分享方面的缺陷却日益严重的状况,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内有凝聚力、外有感召力的大国。[详细]

 

死刑存与废

邱兴隆的办公室里堆满了郴州巨贪曾锦春的卷宗,曾锦春害怕会被判死刑。 [详细]

大陆楼市危局开幕

中国房地产行业从1998年开始大发展,到达2007年的浮华顶端后,开始了2008年一年的滑落 [详细]

陈“卖光”今昔

陈光:“卖国有小企业有什么错?我以后还要把它们作为一般商品出卖呢!”。 [详细]

喜马拉雅南麓的民主洗礼

“毛派”在尼泊尔的胜利甚至可能引发一场政治地震,但是谁也不能忽视2008年春的这场民主洗礼给尼泊尔和不丹捎去的积极影响。 [详细]

康有为之衰

1914年春天,康有为到杭州和劫后余生的徐致靖见面,两人抱头痛哭,此时离戊戌变法失败已接近16个年头。 [详细]

1968革命启示录:年轻人是未来主导

顺承1968传递的信息,我们有必要再次探讨我们年轻人的特质,他们有着每个年代年轻人的共性,他们又有着社会变迁所烙上的独特印记。 [详细]

“一次性筷子”挑战中国国情

来自财政部的相关信息表明,目前我国每年平均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出口近300亿双,国内消耗500亿双左右。 [详细]

有宽容才有进步

“文化霸权”必得是在对话、交流中形成的,它是通过艺术趣味碰撞和价值观的妥协、融合,通过彼此间的吸收和软化而形成的。 [详细]

谁会是喂熊的那一个?

还是那个关于三个倒霉蛋逃脱熊的威胁的笑话:“我不用跑得比熊快,我只要跑得比你们俩快就行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