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邓飞
中国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最早似乎是在1998年春节。一个叫王青华的山西农民用34吨甲醇加水后勾兑成近60吨散装白酒售出。这一行为使将近300人中毒,并导致27人丧生。
6名造假者很快被判处死刑。
但当年的铁腕没有解决问题,以后的食品安全事故反而连绵不绝,大陆民众的餐桌,似乎已经变得危险起来。
净化食品行业在中国已是势在必行。
另外一场化学污染
中国的食品除了人为添加化学物质之外,还在遭遇另一场化学污染——它似乎不是人为故意,但造成的损害或许最为根深蒂固。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病虫草害繁多并且严重。化学农药被公认是防止和抵御病虫草害最为快速、有效、经济的手段,进而迅速在中国乡村得到推广。
在农药品种单一、制造技术落后的大背景下,高效杀虫的农药往往就是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中国政府早在1983年就宣称禁止使用的滴滴涕等剧毒农药,在乡村却一直禁而不止。
大陆目前农药的使用量一直在20万吨(有效成分)以上。中国农药的合理使用准则体系尚不完备,一些农药还没有颁布使用管理规定,这导致农药使用混乱。中国田野里的施药方式被认为最为原始和野蛮——一些乡村一直在采用“土办法”喷施农药,常见的有喷雨法、水枪法和毒土法等。这些办法因为省钱和方便,得以在各地农村流行。
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在农村被广泛运用。但其切向离心式喷头的药液雾化性能低下,会导致农药大量流失进入土壤和地下水,渗透植物内部,造成农药的高度残留,进而对农产品产生污染。
研究者称,中国乡村的农药污染正处于失控状态。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茶叶、中草药等作物品种中都有农药残留的检出。直到2007年,来自福建的茶叶还能被发现禁止使用多年的滴滴涕成分。
农药污染对人体的最大影响就是长期微量食入后的慢性中毒——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但长期残留累积在体内的农药可以诱发基因产生突变,致使癌变、畸形的比例和可能性大幅提高,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乡村大量施用磷肥也加剧了土壤污染。磷肥除含有磷、钾、钙、锰、锌和硼等营养元素之外,也含砷、镉、铬等重金属物质,其中又以镉的含量和毒性最强,对人体的毒害仅次于汞,居第二位。
而大陆乡镇企业和城市重工业体系还在污染着河流,而乡村又用这些被污染的水灌溉农田,进一步污染农作物。在这些河流里养殖的水产,最终也会进入人体。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显示,一旦人体摄入过量重金属,不仅会引发胃病、恶心、呕吐、腹泻等,同时也会引发血液、肺、肾、脑、胰腺以及骨骼等综合性疾病。此外,它还可能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直至死亡。尤其是儿童以及未出生的婴儿,受到的伤害更大。
2006年,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主要遭受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每年因之减产的数量为1000万吨粮食,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而据新华社报道称,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监管亟待加强
CCTV《每周质量报告》的记者曾一度用针孔摄像机向中国民众展现一些食品光鲜背后的肮脏。
“每一期节目出来,百姓餐桌上就少一件食品。”每次曝光后,当地执法部门就会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整顿,但不久又恢复原状,他们又会接到之前线人的再次举报。曾经供职于该栏目的一名记者称,他们似乎总是在“食品安全事件泛滥—曝光—打击—问题缓解—再度泛滥—再曝光—再打击”的轮回中重复劳动。
事实上,中央政府并非视而不见。2007年,中国启动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国家质检总局提供数据称,监督抽查的23种食品诸如油米酱等的合格率达到98.3%,11种涉及群众健康安全的消费品合格率达到96.5%。
但“三聚氰胺”事件后,食品安全问题再令民众不安和不满。有警告称,如果政府不能加快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将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有评论称,一些行政部门的劣质公共服务助长了食品事故。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农作物和食品流通管理缺乏监管,其中68.9%的蔬菜上市前没有经过产地检验。
此外,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国家没有设置必要的化学品污染检查措施。在检查的主体、规模、手段和经费来源等方面尚没有统一的规划。直到2007年底,中国一些城市才开始对农贸市场、商场和超市检测、监测流通领域蔬菜、果品和水产品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甲醛和亚硝酸盐含量。
作者:
邓飞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