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7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15岁花季少女“阿琪”,将自己的身体标上价格“卖处”,原因只是为了和一帮姐妹吃喝玩乐。在采访的过程中,“她的平静、无所谓”简直令记者无话可说。
要评述这样一件事情让人感到很艰难。如果说她做得不对(我个人会这么认为),那作为一个未成年人,责任不应该由她来负。假如要分析原因,我们自然可以想到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很不得当,学校也是开除了事,而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意外。
但我更关注的是:如果我要和“阿琪”交流,我该怎么说?我发现我很可能和记者一样,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我可能认为这是道德沦丧,而她认为这个并不重要。甚至,即便我愤怒到了失态的地步,对她表示“鄙视”,那又怎么样?要知道她周围的朋友并不这么看,我对她的看法并不是那么重要。正如她在记者问到“认不认为自己是个坏女孩”的时候所说的那样:“我从不这么认为,‘卖处’的女孩很多,我又不是第一个。”
也许在我们这里,这样的话堪称惊世骇俗,可是如果这不是“卖处”,而是“一夜情”呢?我们的反应会不会就不那么强烈,甚至毫不惊讶?看看,现在“一夜情”已经几乎不具备新闻价值了。整个社会对于性的态度越来越开放,难保有一天我们也会对“卖处”习以为常。相信这并不是我想像力太过丰富,在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一个词汇就是“援助交际”。“援助交际”在日本已经成为常态,韩国也并不鲜见,韩国去年拍了一部赢得柏林银熊奖的电影《撒玛利亚的女孩》,讲的就是两名中学生援助交际的故事。“阿琪”毕竟还是小孩子,在记者说“靠‘卖处’赚钱是违背道德的”时没有进行强烈的反驳,但这并不证明她不能找到说辞。比如可能有辩护者会说:“你们所坚持的不过是贞节牌坊时代的道德,那个时候女性只能用身体的贞节来赢得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自尊自信。现在时代不同了,女人的价值不再系于她们的贞节,女人的人生已经可以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来肯定,身体和性只是其中之二而已。”试问我该如何回答?
这是我的过度诠释吗?当然不是,如上面所说,从日本、韩国的现状可以看到我们未来可能遭遇的境地。所以,仅仅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个教育失败的个案是不够的,这其实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价值多元导致大一统道德体制的崩溃。这是我可能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困境的原因,因为实际上我和“阿琪”使用的是两套不同的道德体系。这个时候,就好像情感主义伦理学所说的那样,当我说怎么做才是对的时,其实这只是我的个人偏好罢了。这就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困境,我们不可能用以往的道德观念对别人进行理直气壮的批判,同样也不能指望别人会轻易地被说服。
虽然“阿琪”可能不会想这么多,但我希望我们不要简单地对待这件事,它的复杂程度可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简单的批评是容易的,但我们该如何说服像“阿琪”这样的女孩子?这篇小文只是破题,希望有人更深入地来讨论它,我无法开出药方,不过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假如想要重建道德体系,只有靠大多数人都来信奉才有可能。在试图谴责“阿琪”的时候,先反躬自省一下自己为社会道德添了一块什么样的砖,加了一块什么样的瓦。(作者彭远文 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作者:
彭远文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