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注册] [登录]
广收博览嗜书如命 毛泽东与书相伴终生(图)
2009年03月31日 16:51人民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在《毛泽东书信选集》一书中,数百封与党内高级干部、基层干部和友人、亲属的通信中,讲读书、切磋学问成了一大特色,也折射毛泽东追求学问的心境。比如,1954年12月28日致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信中,毛泽东建议对一些哲学的基本概念,利用适当的场合,加以说明,使一般干部能够看懂。要利用这个概念,使成百万不懂哲学的党内外干部懂得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见《毛泽东书信集》449页)

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了一种否定商品生产的“左”的观点。为了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重大问题,说服持这种观点的人,毛泽东下功夫多次读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作了批注,并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作了长篇讲话。他的批注和讲话,紧密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一些混乱认识问题。

1959年12月10日至1960年2月9日,毛泽东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先后在杭州、上海和广州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边读边议中,他发表了一些重要意见,反映毛泽东本人和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的艰苦探索。

毛泽东提倡“三复四温”即孔子的“温故知新”,对他认为重要的,如马列的一些著作;感兴趣的书如楚辞,唐诗宋词和一些史籍及古典小说,他都阅读多次。有的达数十次,《资治通鉴》他就读过17遍。

毛泽东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毛泽东的读书习惯几乎渗透到他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或者探讨一个问题,或者参观了一个展览会,或者得悉科学技术上有什么新的重大发展,以至看了一出戏,往往都要查阅有关书籍,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1958年,刘少奇曾以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为古代官吏禁带家属的例证。毛泽东觉得不妥,为查明此事,不仅翻阅了《全唐诗话》等书,还特地查阅了《旧唐书·列传》的贺知章传,发现贺传中并无不带家属的记载。毛泽东随即写信给刘少奇,陈述自己的看法,并送去载有贺传的那本《旧唐书》。

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与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问题,在讲到地圆说时,毛泽东说,宋朝辛弃疾写的一首词里说,当月亮从我们这里下去的时候,它照亮着别的地方。晋朝的张华在他的一首诗里写道“大仪斡运,天回地游”。这首诗叫《励志诗》。辛弃疾在《木兰花慢》词中有这样两句:“可怜今昔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意思是说,从我们这里西边沉下去的月亮,到什么地方去了?是不是另有一个人间,那里刚好见到月亮从东方升起呢?毛泽东认为,这些诗词里包含着地圆的意思。

1958年7月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瀛台参观一机部的机床展览,回到住所,就要有关人员给他找两本书:《无线电台是怎样工作的》、《1616型高速普通车床》,这是他在参观时看到的。

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了一枚宇宙火箭,6日他就要了几本关于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行的通俗读物。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梁昌军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