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美国学者:中国能自德国海权兴衰汲取何种教益?


来源:凤凰军事

历史的韵脚:中国能自德国海权的兴衰中汲取何种教益 〔美〕詹姆斯·霍尔姆斯 吉原恒淑/原作 刘怡/编译 马克·吐温曾以幽默的笔法写道:“历史并不重复它自身,但有着

 

德皇威廉二世接见提尔比兹(资料图)

海权的尺度

德意志帝国最具天才的海军思想家沃尔夫冈·魏格纳中将(Wolfgang Wegener)曾经研究出一套公式,用以评估一国的海上力量。一战期间,魏格纳在公海舰队担任低级军官,最初任炮术官,后来成为一艘军舰的舰长(此处说法略有误。魏格纳在一战爆发时已经是第一战列舰分舰队首席参谋,后调任轻巡洋舰“雷根斯堡”号舰长。——译者注)。他写过三份备忘录,在海军圈子里广为流传,其中对德国的海军战略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一战结束后,这三份备忘录进行了修订,以《世界大战中的海军战略》为名正式出版,如今已成为关于海权问题的经典论著。依魏氏的见解,所谓海上力量或曰“海权”,乃是三大要素的产物:其一为战略位置(Strategic Position),此乃地理因素;其二为舰队(Fleet),此乃技术因素;其三为一国进入海洋的战略意志(Strategic Will),它“为舰队注入了生命”,并能使该国集中力量改善其战略位置。一战时的德国海军领导人从未力争过改良既存的、将扼杀德国海军野心的战略位置;相反,他们竟把舰队拿来保卫敌人毫无兴趣争夺的水域。这些人也缺乏主动对英国皇家海军发起挑战、以形成战略攻势的意志。简而言之,德国海军指挥官们把战斗本身视为目的,而不是使之成为推进更广大战略目标实现的工具。

不出意料,魏格纳拒斥传统观点的做法使他在海军中形单影只。第二帝国海军的末代参谋长冯·勒维措夫海军上将(Magnus von Levetzow)代表德国海军思想中的提尔皮茨学派发难,把魏格纳斥作缺乏进攻精神、对地理学鬼迷心窍的“吹毛求疵者兼中学教师”。即便如此,魏氏的简易方程依然提供了一种比较德国和今日中国的有效工具。本文以下部分即打算检视:(1)德国与中国海洋地理状况的异同;(2)德国与中国海军力量相对于同时代最强海军的水平;(3)德国人和中国人在经营海洋方面的偏好。我们的分析旨在阐明中美两国在公海上的互动可能会导向的前景,并帮助华盛顿将北京接纳为美国领导下的亚洲海上秩序中的一个合作委托人(Joint Trustee)。

海权的地理

尽管把地理学贬低为地图或海图上一堆抽象杂乱的线条要算是时下的当然趋势,但战略地理(Strategic Geography)天然地就是一个充斥着互动关系的场域。就像战略领域的其他维度一样,它断不可脱离人为因素。因此,考察世界级海上力量是如何竭力应对企图重构当下海洋秩序的新兴国家做出的挑战,以及地理因素是如何影响时代大势的,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在19世纪末的欧洲,英国拥有鹤立鸡群的海上力量;而在今日的亚洲水域,扮演类似角色的换成了美国。对华盛顿来说,过往海上强国与新兴海上力量之间的互动模式将被证明是极具启发意义的。

[责任编辑:胡楠]

标签:德国 海权 一战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