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制造了许许多多的迷思,而它呈现在一般大众面前的诸多象徵,其实就正如玛丽皇后那句无中生有地被传扬开来的“名言” ——“倘若没有面包,何不让他们吃蛋糕?” 那样的不真实。有许多学者为《人权宣言》里所提倡的博爱、自由、平等而欢呼;也有更多的学者为大革命时期“血流漂杵”而叹息。但无论如何,发生在220年前的这场革命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启示。

核心提示  “一切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这句话或许有些偏颇,但当我们追寻各式各样社会问题的根源或者起因的时候,不难发现这里面都有经济问题的影子。而最容易滋生社会问题的时期,恰好是经济发展或者经济衰落时期。

 
 

财政危机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787~1789年的法国,农业连续歉收,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粮食短缺。与此同时,工业危机也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和1786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生效而加剧,导致大批法国企业倒闭,工人大量失业。巴黎本地的情况更加严重,1788年12月有8万人失业,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从贫困的农村地区涌进巴黎。积累起来的经济病和社会不满情绪为当时即将召开的三级会议带来不祥的兆头,终将导致严重事态的发生。 【详细】

 

阿道夫 希特勒

明崇祯皇帝

德国纳粹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到最终夺取政权,有着种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在这诸多原因中.经济危机以及其所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是其至关重要的因素。无论是纳粹运动的兴起与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还是纳粹运动的发展与夺取政权.经济危机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查看详情
1990年至1991年,苏联的经济从形势严峻发展到经济危机,因为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经济紧缩。它的GNP在1990年下降了2.4%,在1991年则下降了13%左右。固定资产净投资1990年下降了21%,人民的货币收入持续上升,预算赤字也持续上升,使本来已经灾难深重的消费市场雪上加霜。 【查看详情
庞大的经济资源已走向了帝国政府、社会的反面;地主阶级利用这样庞大的经济实力,更肆无忌惮的继续侵蚀帝国社会、政府所剩的、越来越少的经济资源。于是帝国经济危机遂越来越无法挽回。而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则引发了陕豫两省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导致明朝的灭亡。【查看详情
 
法国大革命大事记

1788年——

法国农业歉收,工业受到冲击,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大革命一触即发。

1789年1月——

西哀耶斯发表《什么是第三等级》的小册子,革命思想空前活跃。

1789年2月——

路易十六被迫下令进行三级会议代表选举。

1789年5月5日——

三级会议在凡尔赛游艺厅开幕。

1789年5月6日——

拒绝按等级组成议院的第三等级代表单独称自己为“众议院代表”。

1789年6月10日——

由于王室与特权等级的立场顽固,第三等级代表决定单独审查代表资格。

1789年6月17日——

西哀耶斯号召代表建立新议会,并命名为“国民议会”。

1789年 6月19日——

教士等级以149对137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决议宣布加入“国民议会”。

1789年6月20日——

第三等级会议厅被封,代表遂在凡尔赛街的网球场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

核心提示  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路易十六放松了管制,发展了经济,得到了“革命”

托克维尔认为,在大革命发生以前财政政策的调整改革带来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也能做到比过去有明显提高,但大革命恰恰就爆发在这个总体情况相当不错的时期。他说: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详细】

 

清朝最后的摄政王载沣

伊朗国王巴列维一家

“一个革命运动的发生,不在专制统治的败坏或者压迫到了极点的时候,而反是统治者措意改善,压迫已经减轻、政治趋向开明之后”。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并不是因为清廷专制腐败到了极点,而恰恰是因为其推行了新政和立宪的改良措施。这是个悖论,却是历史真实。 【查看详情
国王的社会经济快速现代化运动一方面暂时挽救和强化了专制王权,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社会与国家的矛盾,使国王在亨廷顿所说的“根本性的困境”中越陷越深,在这种情况下,国王突然实行自由化政策,导致政治参与膨胀和统治权威的危机,最终锁定了巴列维王朝悲剧性结局。【查看详情
革命的发生是由于某些激进的意识形态引领人们选择激烈极端的变革方式。但激进意识形态只能在某些情况下引起革命而不能在所有情况下引领革命发生。最后激进的革命阶段将为比较务实的现实主义的阶段所代替,而相对温和的改革力量也将最终建立革命后新的既成事实和政治秩序。 【查看详情
 
法国大革命大事记

1789年6月23日——

御前会议召开,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彻底决裂。

1789年6月24日——

大部分教士和以奥尔良公爵为首的47名贵族加入国民议会。

1789年6月27日——

国王写信给尚未加入国民议会的全体特权等级代表,要求他们加入国民议会。

1789年7月7日——

国民议会创立制宪委员会。

1789年7月9日——

国民议会改称国民制宪议会。

1789年7月12日——

由于倾向于君主立宪的财政总监内克被免职,巴黎发生暴乱。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陷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6日——

国民制宪议会代表团抵达巴黎。

1789年7月17日——

路易十六被迫离开凡尔赛抵达巴黎。

核心提示  拿破仑曾经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只有罗伯斯庇尔是真正站在平民一边,可最终他却被平民们送上了断头台。”科西嘉人这段话绝对不算贬义,因为事实证明“人民”从来都是看重现实利益的,“人民”不会为任何“长远”的“整体”的利益牺牲自己现实的,个人的利益。

 
 

巴黎市民担心外省乞丐涌入而攻打巴士底狱

城镇担心会遭到乞丐和亡命之徒的糟蹋。甚至巴黎这个除伦敦外欧洲最大的城市也有这种顾虑。巴黎人还因军队在凡尔赛附近集中而感到惊恐。他们开始武装自卫。第三等级各阶层都参加了。人群开始在军火库和公共建筑物中寻找武器。7月14日,他们来到巴士底狱,巴士底狱在太平时期它被认为是无害的建筑,事实上,几年前已经议论要将它拆毁,改造成为一座公共游艺场。【详细】

 

二战前德国人狂热的支持希特勒

二战时日本人民同样支持军国主义

《弑君者》这本书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当约翰·库克因“叛国罪”被处以五马分尸之刑的时候,旁观的人民无不高呼着“国王万岁”的口号,兴高采烈的观看着约翰·库克之死。正如11年前他们兴高采烈的旁观国王的死刑一样。很难说人民的这两次欢呼那一次是“迫不得已”的。【查看详情
在纳粹统治的短短12年中,德国民众与纳粹领导层保持了高度一致,德国民众被积极地动员起来将自己的命运与纳粹政权融为一体。这就不难解释为什麽在苏联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打到距希特勒藏身的地堡只有几百米时,纳粹德国的十二、三岁的娃娃兵仍在为保卫他们的元首拼死抵抗了。【查看详情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这种“愚昧”绝非中国人的特性,而是“人民”共性。【查看详情
 
法国大革命大事记

1789年7月初起——

农民暴动和起义席卷法国乡村。

1789年8月4日晚——

针对农民问题,在议会会议中,部分特权等级人士宣布自愿放弃特权,史称“8月4日之夜”。

1789年8月5日——8月6日

制宪议会连续举行会议,最终完成了一系列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 证书”的用于废除封建特权的法令,史称“8月法令”。

1789年8月12日——26日

制宪会议经过讨论于26日发表了著名的被称为“新制度的诞生证 书”的《人权宣言》。

1789年10月5日——10月6日

“10月事件”爆发,王室,议会正式迁往巴黎,国王成为革命之囚, 巴黎则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

1789年10月后——

各种政治俱乐部相继建立:雅各宾俱乐部、科德利埃俱乐部等。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陷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

1789年12月——1790年6月

制宪会议陆续通过一系列法令改造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核心提示  “所有的社会工程,不管它如何以它的现实主义和科学性质自豪,注定是一种乌托邦的梦想。”波普尔认为真正的历史就是芸芸众生欢乐与痛苦的历史,历史并没有那些神圣的目的。哈耶克也认为社会是进化的,但这种进化并非是向特定目的的进化。实际上历史发展的进化不是指沿着哪种特定的方向前进,相反,真正的进化只是针对过程而不是针对特定的结果的,历史是动态发展但并不是线性发展。

法国大革命:先验主义政治实践

 

卢梭从先验逻辑进入历史,反对伏尔泰对既往历史的乐观估价,断然否定人类的已然状态。他从先验原理抽象出几条不证自明的逻辑起点,喝令江河改道,放弃已然,进入应然。这种先验主义政治理想一度成为法国大革命追求的目标、罗伯斯庇尔的政治实践。法国大革命失败,启蒙运动灰飞烟灭,卢梭哲学又成为西方人在19世纪甚至20世纪津津乐道的百年笑柄。【详细】

让·雅各·卢梭

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激进的雅各宾派的理论向导。但他的成就远不止此,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艺术原则在后世得到了持续发展。【详细】

伏尔泰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在哲学上信奉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经验论。【详细】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faguodageming/200907/0714_7277_1247572.shtml

孟的社会政治思想,尤其是他的法制思想、三权分立思想、君主立宪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谢林、黑格尔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使得专制政体成为18世纪政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主题。【详细】

波普尔

哈耶克

对人类理性的盲目自信与崇拜,这是对理性的非理性态度。建构理想社会的前提是人具有强大的理性,要求人是全知全能的,能洞悉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人被抬到神的高度。哈耶克则把人类这种乐观的理性主义称之为“建构论唯理主义”,这是一种笛卡尔式的唯理主义信条。【查看详情
波普尔说:“所有的社会工程,不管它如何以它的现实主义和科学性质自豪,注定是一种乌托邦的梦想。”波普尔认为真正的历史就是芸芸众生欢乐与痛苦的历史,历史没有神圣的目的。哈耶克也认为社会是进化的,但这种进化并非是向特定目的的进化。历史是动态发展并非线性发展。【查看详情
建论者通常认为现存的社会是不道德的,希望以一个道德的社会代替它,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他们要不惜一切手段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认为由于其目的的道德性,在手段上不会存在不道德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难免会有牺牲这就是代价。但代价的付出是值得的。【查看详情
 
法国大革命大事记

1790年7月14日——

各地代表齐聚为纪念攻占巴士底狱一周年而举行的全国联盟节上,议员和国王都宣誓忠于国民和法律。

1792年7月初 ——

普鲁士军队和由流亡者组成的军队相继向法国边境赶来,战火即将在法国境内燃烧。

1792年9月20日——

在凡尔登以南的瓦尔密,由“无套裤汉”组成的法军击退普军,取得 “瓦尔密大捷”。

1792年9月22日——

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年1月16日——

国名公会在一致认为路易有罪后进行了量刑表决,终以387票对334票的多数宣判了国王的死刑。

1793年1月21日——

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

1793年9月4日——9月5日

在示威群众的围观下,国民议会通过决议,同意建立革命军,改组革命法庭,实行恐怖政策,制定全面限价法令。由此雅各宾派政府开始走上恐怖统治的道路。雅各宾派政府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实行恐怖政策。

1794年6月27日——

在国民公会会议上,国民公会通过了逮捕罗伯斯比尔的决议。史称“热月政变”。

1794年6月28日——

罗伯斯比尔等22人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的上升阶段画上了句号。

1799年11月9日——

共和七年雾月18日,督政府被拿破仑推翻,史称“雾月政变”,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画上了句号。

核心提示  法国宪政之路为什么如此漫长?为什么伴随着激进与暴力?它也提出了宪政的价值问题,是以追求民主为终极价值,还是以实现人权为最终追求?是社会基础决定了法国的宪政之路,而不是启蒙思想家的理论设计和政治激情。事实证明,按照启蒙思想家的理论设计所行进的革命结果是恐怖革命,革命者被革命,宪法所承诺的人权在革命的暴风骤雨面前荡然无存。

人权的革命和革命中的人权——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罗伯斯比尔由奉行自由主义的人权观出发,以实行专制主义侵犯人权的实践而告终,在这种人权观的嬗变中,罗伯斯比尔思想中不断增长的民粹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两种思想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卢梭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民粹主义奉行人民利益至上,主张实行广场化狂欢式的大民主,强调人民对权力的直接参与和监督。主张改造社会造就道德上的新人。 【详细】

乔治·雅克·丹东

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领袖。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活动家,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94年3月30日夜,丹东与德穆兰等人被救国委员会逮捕,4月5日被昔日战友送上断头台,时年35岁。【详细】

圣鞠斯特

安东万·路易·德圣茹斯特(1767年8月25日-1794年7月28日),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专政时期领袖,公安委员会最年轻的成员。由于圣鞠斯特的美貌与冷酷,而被称为“恐怖的大天使”或“革命的大天使”。【详细】

罗伯斯庇尔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faguodageming/200907/0714_7277_1247581.shtml

马克西米连·佛朗索瓦·马里·伊西多·德·罗伯斯比尔(1758年5月6日 - 1794年7月28日)是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他的死本质上为大革命画上句号。【详细】

托克维尔

傅勒

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的革命者,他们都抛弃了传统,认为这不过是一堆破旧的废物,因此,他们毫无顾忌地在传统的基础下埋设一个即将爆炸的地雷。在一次巨大的爆炸中,所有人类获致的东西,所有的先例,所有的宪章,所有的议会法令,都会化为灰烬。【查看详情
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位一体的最可爱词汇密不可分。一旦脱离了博爱,自由和平等便将异变为暴政和恐怖。“人民意志”曾被粉饰为不容置疑的正义代名词,而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广场效应”的催化下它却往往会异变为恐怖和屠杀的叫嚣。 【查看详情
很大程度上,法国大革命只是为了更为彻底地实现立法主权下的法理型统治。 [8] 观念方面的根源显然是卢梭式的直接民主制理想。正如亨廷顿所言,“法国人民信奉的是民粹式的、卢梭式的直接民主”。事实证明,按照启蒙思想家的理论设计所行进的革命结果是恐怖革命。【查看详情
 
卢梭的法律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在近代西方法律思想家中,卢梭具有其他人所没有的特别声誉,那就是他的名字紧紧与“第一次建立在人权理论和正义原则基础上的”法国大革命连接在一起。“这场革命,导师是卢梭”。卢梭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和原则奠定了主要基础,并通过信徒罗伯斯比尔等人在革命过程中加以实践,这是国内外学术界已达成的共识。

平等思想  

“自由是卢梭思想的名义目标,但实际上他所重视的、他甚至牺牲自由以力求的是平等。”法国大革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平等原则的第一次伟大实践。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被攻陷,不久制宪会议就通过第一个法令即“八月法令”,取消了封建贵族的司法、狩猎、免税等特权。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承认“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详细】

主权思想  

“雅各宾专政时期是卢梭思想影响最大和最突出的时期。卢梭对于罗伯斯比尔来说是一个无可争辩的权威。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民主派不能不被卢梭政治学说的激进主义所鼓舞,——在他的学说中,人民主权的原则得到了极为彻底的发展。”【详细】

国家崇拜  

组成祖国的不是城墙,不是人,而是法律、道德、司法、政府、宪法和由这些事物决定的存在方式。祖国存在于国家与其民众的关系之中,当这些关系没有了,祖国也就成为子虚了。为了加强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详细】

卢梭在1767年7月写给老米拉波的一封信中说:“在最严酷的民主和最完美的霍布斯主义之间,我看不到任何可以接受的中间方案:因为人和法律的冲突一旦给国家带来持续的内乱,那就是所有政治体制中最糟糕的体制。”卢梭给出了最激进也最美好的理想,同时又预言了“民主的悖论”。历史的讽刺性就在于,正当大革命以为可以实现让-雅克的思想之际,反而展示了卢梭悲观主义的真理,即法与事实之间的无限距离,不可能找到能同理论相结合的民主实践。法国事件的普适性就在它自身的悖论之中:“法国大革命并创造了历史价值的独一无二的东西,正是这种独一无二后来成了普适的价值:民主的初次试验。”尽管,这次试验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负面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