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注册] [登录]
米格-17战斗机简介
2009年02月20日 17:18凤凰网军事 】 【打印已有评论0

米格-17是单座高亚音速歼击机,是在米格-15比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约所起外号“壁画”。1948年设计,1949年12月开始试飞,1952年进入前苏联空军服役。米格-17约有5~6个型号,主要型别是米格-17C型和米格-17D型,C型是昼间战斗型,D型具备一定的全天候作战能力。除前苏联生产外,波兰和捷克等国进行仿制。米格-17生产量大,据估计各型总共生产约9,000架。前苏联、波兰和捷克均于1958年停产。六十年代末,在前苏联退出第一线。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米格-17大量出口,使用国家包括欧、亚、非的20多个国家,如捷克、波兰、罗马尼亚、越南、朝鲜、埃及和乌干达等。

技术参数

翼展9.60米

机长11.36米

机高3.80米

机翼面积25.00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45度最大起飞重量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1170千克(机内)1834千克(带副油箱)

最大载重量213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1145千米/小时(高度3000米)

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时

最大爬升率75.8米/秒

实用升限16000米

最大航程1560千米(带副油箱)1020千米(不带副油箱)

续航时间2小时50分(带副油箱)

研发过程

在米格-15的使用经验和米格-15LL的试飞应验基础上,米格设计局开始对米格-15作重大改进,改进的结果就是伊-330,定型后称为米格-17。粗看起来,米格-17和米格-15不容易区别出来,基本布局相似,发动机也是克里莫夫VK-1。米格-17的机翼前缘具有一个转折,内翼段后掠大一点,为45度,外翼段后掠小一点,为42度,所以在苏联被称为“镰刀形机翼”。机翼上翼刀由米格-15的两对增加到三对,机尾下根据米格-15LL的研究成果增加了腹鳍,以增加大迎角下的方向安定性。外观上看不出来的是操纵系统,有米格-15的无助力机械操纵系统(实际上就是连杆和钢缆)改为液压操纵系统。米格-17具有米格-15的基本优点,但操纵性和高空性能得到改善。

米格-17在50年2月1日首飞。最初的试飞很顺利,但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伊瓦什琴柯在俯冲中失事,失事前没有征兆,伊瓦什琴柯也没有发出故障或求救呼叫。检查事故现场和残骸没有发现任何原因。几个星期后,试飞员塞多夫在飞机几乎失控的情况下侥幸安全着陆,检查结果发现,机翼上的副翼差不多被撕碎了,难怪横滚失去控制。大量理论和实验分析表明,这是机翼的气动弹性发散引起的。机翼结构应该重量轻但刚性大。重量和刚性是一对矛盾,在实际中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就是设计的艺术。为了减轻重量,米格-17的机翼的刚性偏低。实际上,米格-15就有这个问题,所以特别高速的时候容易失稳。机翼刚性不足时,副翼的动作在产生滚转力矩的同时,会造成机翼变形,产生反方向的滚转力矩。换句话说,以左机翼为例,在机翼后缘的副翼下垂产生向右的滚转力矩时,整个左机翼被向前扭转,机翼前缘实际上相对于整个机翼反而下垂。由于机翼的面积比副翼大很多,实际上可以克服副翼的作用而产生向左的滚转力矩。这样造成和飞行员的意图相反的控制动作,难怪要造成失事。这个问题速度越高越显著,飞机可以在瞬时之内失控。在特别加强了机翼的刚性后,米格-17的高速机动性大大改善,成为亚音速战斗机中的佼佼者。

51年开始,米格设计局展开在米格-17上加装机载雷达的工作,基本型升级为米格-17P,P指Poiskovyy,意为搜索。52年克里莫夫对VK-1发动机加装加力,米格-17升级为米格-17F,F指Forsirovannyy,意为加力。加力的VK-1F发动机的推力达到2,275公斤,使米格-17的爬升和高空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气动设计的局限,最大速度没有什么提高。装备雷达和加力发动机的米格-17PF最终成为米格-17的主要型号。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沅沅   编辑: 张学勤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