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戊戌变法中,慈禧太后几乎断送了性命和权力,但是她也从戊戌变法中收获良多,她开始变成了一个支持革新政策的人。事实上,她远远胜过她的外甥光绪皇帝。“太后万岁!”“太后将来会登上大位!”在她的一生中,人们全都指望她来不断地推进她非常热心支持的目标。(《权谋档案》,作者:[美]I.T.赫德兰,翻译:王秀莉,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得到了采访慈禧太后的机会,就请慈禧太后本人为我们解答一些长久以来的疑惑。
本报记者 蔡信 本版编辑 刘嵩
义和团是祸首我的责任最大
凤凰网历史:请问太后,您怎么看义和团运动?
慈禧太后(以下简称慈禧):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义和团》第4册)
凤凰网历史:请允许我问一个尖锐的问题,既然您说义和团是“肇祸之由”,当初为何又任用义和团?
慈禧:这都是刚毅、赵舒翘误国,实在死有余辜。当时拳匪初起,议论纷纭,我为是主张不定,特派他们两人,前往涿州去看验。后来回京复命,我问他:“义和团是否可靠?”他只装出拳匪样子,道是两眼如何直视的,面目如何发赤的,手足如何抚弄的。叨叨絮絮,说了一大篇。我道:“这都不相干,我但问你这些拳民据你看来,究竟可靠不可靠?”彼等还是照前式样,重述一遍,到底没有一个正经主意回复。你想他们两人,都是国家倚傍的大臣,办事如此糊涂,余外的王公大臣们,又都是一起儿敦迫着我,要与洋人拼命的,教我一个人,如何拿得定主意呢?(清·吴永口述《庚子西狩丛谈》)
凤凰网历史:恩,明白了;太后也是被政府官员给蒙蔽了;那么您准备如何处理这些蒙蔽您的官员呢?
慈禧:此次中外开衅,变出非常,推其致祸之由实非朝廷本意,皆因诸王大臣等纵容拳匪,启衅友邦,以致贻忧宗社,乘机播迁。诸王大臣等无端肇祸,极应分别轻重加以严惩。(《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四〉)
凤凰网历史:能问一下是怎样的严惩吗?
慈禧:庄亲王载勋赐自尽,山西巡抚毓贤即行正法,刚毅本应斩立决,因已病故免其置议,启秀、徐承煜即行正法,载漪、载澜发往新疆,徐桐、李秉衡因已临难自尽故免其置议,左都御史英年赐自尽,赵舒翘赐自尽。(《历史:何以至此》作者:雷颐)
凤凰网历史:各国这次除了要求严惩肇事者外,还有一个赔偿问题。请问这次赔偿,您怎么应对这一赔偿要求呢?
慈禧:十二条大纲是各国公使“往复密商其国政府数十日而定议,非此不能转圜,非此不能结局”,因此“十二条不能不照允”。但还是可以“审度情形,妥筹磋磨,补救一分是一分耳”。(《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
凤凰网历史:说起这个事情,现在到处传朝廷准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要讨好列强,请问是这样的吗?
慈禧:上谕是要求议和大臣奕劻、李鸿章,必须“竭忠尽智”,与列强切实相商,不得在赔款等问题上漫天要价,任意要挟,以尽可能少的“中华之物力”,来“结与国之欢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新解近代史研究2006.04)
凤凰网历史:从义和团运动到现在要签订赔款条约,谁的责任最大?
慈禧:“现在闹到如此,总是我的错头,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百姓,满腔心事,更向何处述说呢?”(吴永、刘治襄:《庚子西狩丛谈》)
变法图强从点滴做起
凤凰网历史:那么朝廷面对如此时局,准备了哪些办法呢?
慈禧:中外臣工,虽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舍此更无他策。(《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
凤凰网历史:太后的意思是准备要实行新政变法了,那和戊戌年的变法有什么不同吗?
慈禧:康逆之讲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光绪朝东华录》)
凤凰网历史:为什么是乱法?
慈禧:伪辨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甚于红拳。(《光绪朝东华录》)
凤凰网历史:那请问朝廷准备怎么变呢?
慈禧: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著于《论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
凤凰网历史:这段话说的太官方了,太后能否再说明白点?
慈禧: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中国近代史纲要)
凤凰网历史:太后是被迫还是主动求变呢?
慈禧:因为国家形势不好才着手改良,改革还有真假不成?你可以问问皇上,现在召对臣工,不论大小,甚至连县官也时常召见,哪一次我不是用言语以求激发天良,要求他们认真办事?万不料全无感动!(《晚清的最后十年》)
凤凰网历史:那经过了这次“西狩”,您怎么看以往中国的洋务运动?
慈禧:晚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学之本源也。…徒学其一言一话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肥利身家之积习,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
凤凰网历史:那么,太后您觉得中国“积弱”原因何在?
慈禧: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恃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祸天下者在一例字。(《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
凤凰网历史:那您觉得西方强于中国的地方又在哪里?
慈禧:居上宽,临下简,言必信,行必果,服往圣之遗训,即西人富强之始基。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议更张。
凤凰网历史:那您准备怎样破除积习?
慈禧:首先废除满汉不能通婚的旧例。旧例(满汉)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今则风同道一,已历二百余年,自应俯顺人情,开除此禁。(《光绪朝东华录》)
凤凰网历史:然后呢?
慈禧:汉人妇女,率多缠足,行之已久,有乖造物之和。此后,搢绅之家,务当婉切劝谕,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断不准官中胥役藉词禁令扰累民间。(《光绪朝东华录》,)
凤凰网历史:满汉通婚,严禁缠足,太后果然是为改革树立了新风。那么太后,您做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慈禧:“外国欺我太甚,必要做到自强”。“我希望我们中国将来会强大”(《清宫二年记》)
凤凰网历史:谢谢太后接受我们凤凰网历史频道访谈。
慈禧:可怜你们这些孩子,好好地干,将来给你个官做。(《我所见到的慈禧与光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