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注册] [登录]
江苏太仓徐尔:插队岁月(三)
2009年04月06日 16:03凤凰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二十八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不管什么年代,手艺人总跌不到哪里。"荒年打仗饿不死手艺人","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这些自古传下来的民谚,也确是时代的缩影。

我的父母都是裁缝,初中读书时就不断向我灌输这种思想,初中一毕业就让我学"老本行"。可那时正处所谓叛逆期的我,父母的话水都泼不进。

平时经常要填表,我看到同学的成份一栏里填上贫农、下中农,每每写上这一条时,他们显得十份自豪和自信,我十分羡慕。而自已只能填上小手工业者,常觉矮人三分,底气不足。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个唯成份论的年代。升学,参军,招工等,这二平方厘米不到的纸面就决定了你的一生。读了毛选我知道,小手工业者是革命的同盟军,在紧要关头常常会摇摆不定。我十分向往贫下中农,因为他们才是革命的领导者和动力,他们对革命最坚定,"没有贫农就没有革命,若否定他们就否定革命,若反对他们就是反对革命。"这是金科玉律。

那时,居民下放到农村已在前些年开始。新的下放叫插队运动。我们一群充满青春活力却无所事事的青年开始有组织的学习。我们学习雷锋,知道听党话,跟党走,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镙丝钉。我们学习董加耕,知道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还代表大家去苏州参观知识青年在农村大有作为的图片展。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知道农民尽管手是黑的,脚上有牛粪,但是都比知识份子强。

学习之余印发了歌剧《白毛女》插曲,我们一遍又一遍唱那一首最好听的歌"一幅蓝布两下里裁,一家人儿两分开,羊儿落在虎口里,什么人捎信来……"越唱对地主阶级越恨,越唱对贫下中农越向往。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插队运动的报名。我们十多个青年全写了决心书,决心听党话,跟党走,走董加耕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比我小一岁的周卫国仅十七岁,还不到插队年龄。领导上看其革命意志坚定,特别照顾,破例批淮了。

接着到双凤公社卫生院检查身体,医生对我们十多位青年翻翻眼皮,看看耳朵,听听心脏,大笔一挥,全部合格。哇!那心情就像现在学生拿到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般开心。五公里路,我们从公路上一路回家,觉得天特别蓝,空气特别甜。一回到家,我们奔走相告,庆贺自已的愿望实现。

居委领导为我们送来喜报,父母看到我很有出息,也觉得广阔天地比小手工业前景远大,心中甚喜。

一九六四年九月下旬,一个喜讯传来∶苏州青年来我们公社插队。几十位胸佩红花,满脸喜气的苏插(当时称插青)在父母及带队老师陪同下,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分别奔赴农村。我们本地准插青尾随相送。

同许多车站上送行知青时泪雨纷飞的场面不同,我们是欢天喜地奔赴农村,如果有人掉泪,那泪花定是激动所致。十月二十五日,双凤公社大礼堂也召开本地插青欢送大会,也是这么热烈这么喜气洋洋。很快各自的生产队长把插青领回去。我与同组朱兄震华插到南新七队。

队长叫张振华,大伙都叫他阿林。他和一个社员已经为我们去公社领了发放物。队长大不了我们几岁,却办事稳重,肯吃苦,在队里有威信。

一条小船悠然漂荡在平静的水面上,小船载着两颗满怀激情的红心,舱内堆着公家发的竹榻,竹凳,劳动工具。摇呀摇,摇了一个多小时还在摇,急得我们连连发问,怎么还不到?队长他们一股劲地冲我们笑。他心里吃了萤火虫--到农村来种田拿工分,看你们猴急,三个黄梅四个夏,苦头还没有吃到哩!

我俩却像嫁到乡下的新媳妇,充满对新生活的向往,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充满对黑土地的激情。

后来我们才知道,"夫家"并不想要我们,因为当时要先在社员家里往一阵子,等待房子造好再乔迁新居。社员谁都不肯借房子给我们。

我们当时都傻乎乎的充满了书呆子气,特别"教条"--我们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贫下中农汗往一处流,劲往一处使,你们怎么不要?

为什么要你们呢?--人家老婆孩子一家子太太平平,你们两个大男人轧到人家屋里方便嘛?

可怜我却怎么想也没想到世畀上人类还有一件和吃饭同等重要的事。你看,粱山伯式的呆头鹅,傻得多可爱。

结果队长借了人家一间猪棚,突击加工、打扫一番,算作临时住房。当天夜里,我正睡得迷迷糊糊,觉得耳朵特别疼,一摸粘乎乎的。两人忙点灯,一看耳朵上鲜血直流,再看着梁上,硕鼠正有持无恐在蹿来蹿去。啊!被老鼠咬了。

下乡第一夜,老鼠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纪念。我也该谢谢鼠先生,因为吃苦是金,挫折是金,这是生活的馈赠。

这时,插队运动方兴未艾,为激劢来者,家乡镇上领导让我们几人交流汇报。我讲了克服困难参加劳动的事。我们中有位激情澎湃的插青,一上台手臂一挥,高声喊道∶乡亲们,你们好!我们回来了。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当时已经看过周立波写的《暴风骤雨》,我知道这位高中毕业的插姐是从书中土改工作队长那儿学来的。我很佩服她的煽情方式。大家头脑简单,思想纯朴,把生活想像得很浪漫天真。都像电影《我们村里年轻人》那样,大有一铁锹下去能崛出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迈气概。

真是个青涩的季节,真是个纯真的年代,真是个充满激情的岁月。比我们更激进的多哩。当时有的青年一心要插队去内蒙古,而原因是那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诗意的天地,诗意的劳动场面,怎不让不谙世事的学生向往之呢!也有许多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认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是有为青年追求的目标,放弃高考主动要求下乡插队。

当经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才明白什么叫生活,什么叫插队,知道生存是一件怎样艰难的事情,知道在我们下去的前三年,队里曾饿死人,才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向泥土要粮食又是何等的艰难和困苦。我们也开始从学生向农民的转变。。

今天,当生活按照正常的逻辑进行时,历经沧桑的一代人已成夕阳。既然是生话的馈赠,便也不该辜负它的盛情。磨难也是一笔财富,它比幸福更难忘怀,这么多年的农村生活,插青们都在不经意间收藏,都有一本自已的"书",把自已的收藏讲给晚辈,讲给同从激情燃烧岁月中走来的人,让不知者知之,让知之者重温。

这是晚开的花这是陈年的酒这是迟来的爱。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延清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