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快速工业化的代价
2009年12月24日 17:20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文摘自《炼金时代》  作者:[美]洛兰·格伦农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斯大林武断推行他的政策的目的在于使他的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做好战争准备。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4年就完成了。这项1929年完成的“自上而下的革命”使苏联的工业产量大大增加——虽然是以杀戮、饥荒和大批的人口迁移为代价。对于斯大林来说,前进的高昂代价是不重要的,“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50年或100年,”他说,“要么我们这么做,要么就完蛋。”

代替20年代初列宁的自由新经济政策的这项计划,制订了不实际的宏伟目标——煤的产量翻一番,生铁产量翻两番,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它们的产量。无数钢厂、拖拉机厂建了起来并作为前苏联奇迹的殿堂向世界展示。这些工厂由于被不熟练的劳动力掌管,又长期受燃料短缺的制约,因此这个时期实际产量很少。在欣欣向荣的景象后面,工人们不用美国资本家福特使用的微微发光的新传送带,却慢慢地用手装配着拖拉机。

为了给这个新的苏维埃工业国提供粮食,斯大林开始了农业的集体化,他没收了粮食,把农民所有独立的农场(这些农场支撑了97%的前苏联农业)组织成集体农庄。

反对集体化的惩罚是被杀头和送进劳改营。又一次迫使陷入农奴境地的农民杀掉了自己的牛,烧掉了庄稼。农庄生产出的东西比独立的农场少,而大部分产品又被国家占有。到1932年,前苏联的一半农场已经集体化了。由于在达不到口粮定额的情况下被迫向政府交出粮食,无数农民饿死在曾经是他们自己的土地上,甚至于前苏联的“粮仓”——乌克兰也是如此。

斯大林试图向世界掩盖灾难,他宣布集体化和“五年计划”获得彻底的胜利。与此同时,灾难却降到了他自家的门口:1932年,他年轻的妻子,纳迪娅·阿利卢耶娃自杀身亡。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洛兰·格伦农   编辑: 蔡信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