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最后一个右派”斥台湾赞其“反共”侮辱人格


来源:凤凰网历史

00
林希翎(1935年—2009年),原名程海果,1935年出生,浙江温岭人。曾被当时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誉为“最勇敢最有才华的女青年”。由于她“顽固抗拒”,被定成“极右分子
林希翎(1935年—2009年),原名程海果,1935年出生,浙江温岭人。曾被当时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详细]

林希翎不仅是一个才女,而且绝不反共。1985年她在台湾被国民党作为“反共义士”盛情接待时,她却在演说中说:“反共义士”的称号是“对我人格的侮辱,莫此为甚”。

核心提示:林希翎不仅是一个才女,而且绝不反共。1985年她在台湾被国民党作为“反共义士”盛情接待时,她却在演说中说:“反共义士”的称号是“对我人格的侮辱,莫此为甚”。

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米鹤都供稿

相关内容已结集出版,书名:《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出版:中央文献出版社

第三节不解之缘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信仰和选择的道路,如果不是自己的,那就不是得救,而是死亡。

文明传承的前喻

有人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种文明继承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

前喻文化,即所谓老年文化,事实上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很低,古往今来变化甚微,见多识广的长者对他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文化了解最多最深,甚至他们的丰富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此,他们是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当然更是年轻一代的导师。由此,虽然同时生活在世的祖孙三代构成了前喻文化的基础,但是最受尊敬的却是年龄最大的祖辈,公认的生活方式体现在他们的音容笑貌和举手投足之中。在这种文化形式中,老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为维系整个文化的连绵不断,每一代长者都把对下一代的传喻看成是最神圣的职责,而年轻一代的全部社会化都是在老一代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就是这种传递方式的写照。

并喻文化,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战争、动乱等而出现的过渡性文化形式。这种传递形式中,前辈无法再向后代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生活模式,后代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经历创造之,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在一切并喻文化中,长辈在某些方面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他们为晚辈的行为确立了应有的方式,界定了种种限制,年轻人相互间的学习是不能逾越这些行为的樊篱的。

循此脉络,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传统的中国一直处于典型的前喻文化形式。即使近代,鲁迅《狂人日记》的抨击呐喊,巴金《家》、《春》、《秋》的细腻描写,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五四运动在中国社会掀起狂涛巨浪之后,当传统文化已经不能提出救亡之道、当老一代已经不知中国该向何处去的时候,中国向并喻文化转变。在百家争鸣之中,陈独秀、李大钊及其同代的知识精英们把外来文化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并根据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创作出新的救亡变奏曲的时候,社会在传递形式上则是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共处,更准确地说,它处于一个并喻文化为主、后喻文化为辅的共存形态中。至新一代领袖获取社会的公认,新的国家和社会形态建立后,社会文化的传承模式又重新向前喻文化回归。

[责任编辑:安梁]

标签:文化传承 前喻文化 孝道 青年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