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抗战纪念日追忆历史学者吴天威先生


来源:凤凰网历史

时任美国南伊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吴天威先生联络美国众多学术名流,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举办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当此之时,杨拯民和李云汉这两个重量级人物,能否如约出席这次会议就显得格外重要。可偏偏在会议筹备过程中,传出了台湾的与会人员将会有变的消息,这急坏了在美国筹备会议的吴先生。为保证会议成功召开,吴天威先生不避酷暑,于当年夏天专程到台湾去落实了李云汉先生和刘绍唐先生出席讨论会的事宜,然后又折返至北京和杨拯民先生唔面,进一步落实大陆方面的出席人选事宜。

当时,中央领导也非常重视杨拯民先生出席这个第一次在国际上举行的西安事变国际学术讨论会。为了促进两岸的交流,确定由杨拯民先生提交会议一篇可以代表大陆当年参加过西安事变的三方(即东北军、十七路军和中共)对事变基本立场的论文。经研究后,杨先生论文的题目定为《论西安事变的历史必然性》。吴先生抵达北京时,论文初稿刚刚报经邓颖超、杨尚昆、习仲勋等主管领导审批通过。由于工作关系,这篇论文由我负责起草,随后又确定我作为杨先生的随员出席会议。吴先生到京后,首先由我出面接待,这样我就认识了吴天威教授。因为他读过我父亲写的《杨虎城传》和我的有关西安事变的论文,加之在接待中的交流和了解,于是在和杨拯民先生商谈学术讨论会安排的发言人员细节时,吴先生提议希望我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会议,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大陆方面的发言力度,他的建议得到了全国政协领导的采纳。 

1986年9月底,我们一行3人来到美国。这时,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王冀先生,也在华盛顿的乔治敦大学筹办了一场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样,我们首先参加了华盛顿举行的学术讨论会,当时与会人员很多,议题也不错,但没有台湾的学者参加,气氛还是不够热烈。

参加完华盛顿的会议,我们转赴伊利诺州准备参加第二场讨论会。伊利诺州立大学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0月3日至5日召开,除我们与台湾的李云汉先生和刘绍唐先生如约参会外,大陆方面与会的还有吉林大学副校长郑德荣教授和辽宁大学历史系主任陈崇桥教授。还有来自美国其他州、法国、加拿大和中国大陆的诸多汉学家参加会议,与会代表达70余人。

这个会议,由于海峡两岸在一起讨论西安事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新闻性,更不要说还有两岸的部长级官员出席了,自然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除美国的有关媒体外,台湾的中央社和大陆的中新社、国际广播电台均派记者到会采访。会前,许多人都认为双方在会上将有一番唇枪舌剑般的交锋与争论,但事实上会议在吴先生安排下,却开得热烈而又平和。

尽管大家的论文各抒己见,观点可以说尖锐对立,但是大会发言时双方却都能很平和地讨论学术问题。当时加拿大的著名学者点名要求李云汉先生和我共同回答宋美龄在事变中给蒋介石信的真伪和内容时,我们都即席给予了各自的正面回答。李云汉先生此前不久以整版的专文在《中央日报》论述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没有做任何承诺,而我提交的论文之一就是针锋相对、据理驳斥的,甚至我在发言中也当面指出了李云汉《西安事变研究》专著中的一些史实错误。当时会议气氛相当热烈,但是没有形成激烈的对抗。李云汉先生会下也还对我指出的史实错误表示虚心接受,表现出了大家的风度。

由于大家都有认真研究历史的基本态度,又有学着的基本素养,加之吴天威先生在会议期间穿梭于台湾和大陆代表之间,协调处理不时出现的问题,使讨论会开得十分成功。李云汉先生在会议中对杨拯民先生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当他得知杨拯民将在会议晚宴上发表讲话时,因怕杨搞他的“统战”,便托人表示他不参加晚宴了。后经吴先生做工作,李先生还是出现了晚宴。宴会结束是,杨先生走到李先生的桌边,李先生主动起身与杨先生握手告别并交谈了几句。在那个年代,这也可以说是一次突破。李先生还送我一本他的专著并为我签字留念,刘绍唐先生也邀我一起合影留念。这次会议对当时的两岸交流确实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这里面包含了吴天威先生的良苦用心和大量有效的组织工作。

做两岸政府不做的事情

1987年底,我应南伊州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之邀到美国做半年的访问研究。其后,我在1990年再次应邀到美国,先后在南伊州、斯坦福等大学做客座研究。在南伊州大学的期间,我和吴先生共用他的办公室,几乎天天见面。我们讨论的话题也涉猎甚广,甚至可以说无话不谈,相当投机。当然,在一些学术或政治问题上,我们也经常争论不休,各执一端。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中,我逐渐加深了对吴天威先生的了解,也增添了对他的发自内心的尊敬。在他去世多年后的今天,把我感受很深的几件事情记录下来,也作为对史学界的一代楷模吴天威先生的追念。

吴天威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强烈的民族情操,在海外华人华侨中,堪称为人师表。

文化革命中期,也许是出于国际环境的需要,也许是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也许是要和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比高下,总之,中国在跟日本的建交过程中,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这是一种穷国对富国的奢侈, 也是一种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宽恕。但是,当中日亲善迷惑了人们若干年之后,我们看到,日本人不仅赚起中国人的血汗钱来依然肆无忌惮,甚至日本的教科书也在一版一版地向后退,退到侵略中国只是“进出中国”而已。今天的钓鱼岛事件,更是表明了日本的真实面目。我们不感到悲哀吗?

[责任编辑:唐智诚]

标签:先生 西安事变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