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注册] [登录]
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联合早报:中国真是这么有钱了吗?
2008年12月24日 14:26中国新闻网 】 【打印

美国新闻周刊:为什么中国人不敢花钱

【美国《新闻周刊》12月22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题:为什么中国人不敢花钱(作者:玛丽·亨诺克)

这个月正值邓小平在中国实行经济改革30周年。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充分说明,中国原有的靠出口推动的发展模式不会永远成功;上个月,出口出现了2002年2月以来的首次下滑,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也在减缓,估计将从去年的近12%减至2009年的约8%。

经济学家和共产党的领导人都认为,保持中国经济兴旺的唯一办法是刺激国内消费。这意味着让中国人花钱。但是有一个问题,中国的社会保障网络不健全,其中问题最严重的莫过于医疗。一场重病仍可能花掉一个家庭所有的积蓄。只要这种情况不改变,普通人就会继续把大笔钱存起来。如果是这样,消费需求就会停滞不前。

政府已经试图以586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来缓解恐惧,抵消工厂关闭的影响。但是政府主要想通过基础设施开支做到这一点,而不是通过医疗、文化和教育。

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这不大可能对中国产生长远的利益。康奈尔大学教授、执教于北京长江商学院的黄明表达了专家们的普遍看法,他说:“迅速发展社会安全网符合政府的利益,它将刺激消费。(中国人)存钱的原因是他们担心会生病。”改善医疗体制将刺激国内消费并因此促进就业,尤其是零售业和服务行业。它甚至有可能缓解中国领导人所担心的社会不稳定。

上世纪60年代,农民有寻医问药的较好网络,包括在农村广泛分布的“赤脚医生”。80年代实行市场改革以后,毛泽东时期的制度被废除,赤脚医生消失了。在城市居民当中,医疗保险覆盖率从1998年的45%降至2003年的39%。医院通过化验和开药收取费用,而且收取的费用越多,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就越高,这就导致了“开经过多和服务过量”。

医疗费远远超出了普通中国人的支付能力。刘江涛(音)就是一例。这名25岁的党员2007年中得了白血病,靠在黄河岸边种植小麦和亚麻为生的父母四处借钱,把他送到了北京一家医院。他一直在努力劝说电视台和电台帮助他筹集骨髓移植所需要的5.8万美元。刘说:“现在,大多数亲戚都不想跟我们联系了。”与此同时,拖延治疗也在影响他活下去的机会。

不过,政府在努力。政府总的医疗开支从2006年的143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约2190亿美元。驻北京的世界卫生组织医疗政策及体制小组负责人莎拉·巴伯说,政府正推出多项新的试点计划,包括固定药价、起草推荐的药品采购清单等。

迄今为止,政府没有大张旗鼓,它似乎希望避免宣布任何重大的决定,而是根据试点结果进行调整。在目前这种困难时期,这样的做法可能缺乏政治上的决断性。《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中国真正需要的是结构变革”。没有结构变革,消费就不会上升,这将带来长期的问题。

下一页:中国新闻周刊:中央4万亿投资能让老百姓富起来么?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恒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