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京城最后一次大洪水:城内外上万房屋倒塌
2007年08月19日 09:12北京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灾害] [北京]


1963年8月8日至9日北京市区暴雨灾情图

山雨欲来

人们原本以为,1963年会有个好年景。

三年自然灾害刚过,人们刚把注意力从政治运动转移到农业生产上来。生产积极性在郁积了好久之后,一下子从人们身体里迸发出来。路边也好,沟边也好,水边也好,忍饥挨饿两三年的人们在任何有土的地块上都种上了花生、老玉米。大家还给这些地方起了个名字,叫“拾边儿地”。那年老天爷也帮忙,雨水很足,庄稼长得好,四处洋溢着丰收在望的喜悦。“爷爷奶奶讲起我们家历史时,总会提到1963年,爷爷就觉着那年肯定是个丰收年。”现任房山区十渡镇副镇长韦应龙说。那时他还没有出生。

8月1日,《天津日报》第三版左下角登载了一则小消息,标题是:8月中旬将有大雨。这条消息并未引起足够的注意。但大雨说来就来了。8月1日大雨从淮河上游地区移至海河流域,暴雨的主要路径由河南省南阳起,经许昌,到了河北省邯郸、獐发生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达到950毫米。

2日,北京房山县开始下雨。4日,北京城里也下了一场雨,雨量不算大,时而下,时而停,人们也不太在意。8月5日《北京日报》上的天气预报说:阴转多云局部地区有阵雨。当天报纸的第二版上还登着条好消息:城郊连降伏雨,对庄稼有利。实际上,这是一场受较强西南低涡气流影响而来的降雨。当这股西南低涡气流以每天93公里的速度缓缓移动到石家庄地区时,已经大为减弱,但势力仍在。8月6日,北边突然灌进一股冷空气,冷热空气剧烈作用。原有西南低涡的北部又新生出一个西南低涡,气势汹汹地向北京方向扑过来。7日,河北司仓迎来了24小时760毫米的降雨量。8日,这个“新势力”到达北京。

8日一大早,北京又开始下雨。那阵子正值党中央、毛主席提出“干部也要参加劳动”的倡议,市属各区各县正在积极组织区县、公社、大队的三级干部大会,认真讨论学习。十渡镇的各级干部把上衣脱下来往书包里一塞,披上块塑料布,啪嗒、啪嗒趟着水赶到县上开会去了。

雨沥沥啦啦地下,十渡山上开始出现小小的洪流,顺着山体缝隙汩汩地往下流。没有人通知,也没有人组织,但祖祖辈辈居住在拒马河边的十渡镇人觉得不对劲儿了。常年看天吃饭的农民本能地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他们开始往高处的亲戚朋友家搬迁。韦应龙的大伯那年30来岁,背上一小囤的土豆,就奔了七渡的韦应龙家。那个小囤可比柳条筐还大,装了满满一囤土豆,足有一两百斤。几天后,再让他搬回去,他可怎么也搬不动了。

城里也是一样,雨下了一天。按照西城区德胜门附近松林闸水文观测站的记录,下午6时,降雨量达到50毫米,夜里12时超过100毫米。雨水不小,甚至冲垮了德胜门附近一段城墙,但总体态势还算平稳。

真正的危机,在于北京城里已是沟满壕平,蓄水量几乎达到极限。而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正趁着夜色,悄然袭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