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畔大学,真正该警惕的是圈子社交

一旦俱乐部社交发展成为相对封闭和有派系的圈子,最后都容易发展成创新的天敌。因此对于湖畔大学,大家应该警惕的是,社交或许是刚需,但圈子社交则不是。

有个笑话,千万别去国内的MBA班,因为你会发现,你的同学都跟你一样,想来搭个有钱人。一帮想借同学社交的心机玩家凑成了一个课堂,彼此都看不顺眼,彼此也都没有利用价值。

在无比依赖所谓人脉资源的我国,俱乐部、同学和开大会,是企业界混人脉的主要方式。在互联网火了以后,北京城的各大会场几乎常年无档期,而俱乐部呢?保利俱乐部的光荣牺牲还近在眼前。所以眼下,最稳妥的社交方式,是通过各种方式搞同学。

因此才能了解湖畔大学的勃兴。湖畔大学,是由柳传志、马云、冯仑、郭广昌、史玉柱等九名企业家和著名学者等共同发起创办的“公益性学校”,官方宗旨是,“旨在培养拥有新商业文明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新一代企业家”。

相比较泛滥一地的各类企业家培训项目,湖畔大学的优势主要是马云为第一任校长,以及严格的高门槛,目标学员必须拥有“三年创业经验、三十名以上员工、纳税三年,并拥有三千万营业额”,此外,报名者必须有三位保荐人,其中至少一位指定保荐人。

在MBA渐渐失效,俱乐部滑入争议地带之后,湖畔大学算是抓住了这样一个真空地带,通过其高门槛和马云的号召力,将自己塑造成了更有效也更核心的学校型社交俱乐部。

在这样一所“大学”,学了什么其实不那么重要,没有哪个企业家是通过短期培训班成长起来的,否则我们直接开个夜大就够了。

关键是你和谁一起学。入湖畔大学,几乎就拥有了背靠阿里大树的可能,而高门槛也保证了你的同学们不是指望着从你身上揩油的loser,大家都是有一定量级的企业家,在这种圈子里,资源才能自由流动。

入学是为了混同学,在中国这早就是个常识。

怪不得有人开始鼓吹资本家的阴谋,有篇很火的文章甚至把湖畔大学比喻为了东林书院,总结说,这是资本巨头们一个危险的政治信号。

这就太诛心了,让几个搞互联网的企业家凑在一起换换名片,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事实上,湖畔大学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如果参考中国的企业史,国企一直有隐秘的政商关系俱乐部,更早一批的企业家也打造出了诸如泰山会这样的资源互换俱乐部,而在互联网圈崛起之后, 在互联网创业红利中崛起的新贵们,却并没有形成紧密的高级俱乐部。

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也成为了一种创业方向。诸如创业戈壁行和黑马会等等项目,都是以学习的名义做社交,实现资源的聚合和交换。尤其在追求速度感和饥渴感的互联网圈,传统饭局和觥筹交错已经不太互联网化,学习的方式和名义更为合适。

对于互联网企业家来说,在湖畔大学被马云推下水接受挫折教育,都更像是公式作秀。但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的时代里,新晋企业家们可享受到的技术福利在消失,未来,抱团取暖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只有在这个视角上,才能理解湖畔大学和马云到底在做些什么。

如果把湖畔大学理解为黄埔军校,那就纯属误读。一群互联网大佬把有希望成为大佬的一群互联网新贵圈在一起,这是互联网企业家的赢在起跑线。在圈子还未结成前,就先圈起来再说。

但这样的问题在于,论资排辈和俱乐部社交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是否太早了些?从过往经验来说,一旦俱乐部社交发展成为相对封闭和有派系的圈子,最后都容易发展成创新的天敌。因此对于湖畔大学,大家应该警惕的是,社交或许是刚需,但圈子社交则不是。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下一篇

易道和乐视,请给用户个说法

人生最尴尬的事情就是,故事还没讲完,却被人戳穿了谎言。当天花乱坠的所谓商业生态沦为简单古老的击鼓传花游戏,那就必然要面对泡沫破裂、无人接棒的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