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治网瘾,与电击没有本质区别

“一键禁玩”,手段上当然比电击网瘾少年温和许多,本质上却没什么区别。

最近,在游戏中游荡的熊孩子们受到了一记暴击。2月16日,腾讯宣布正式上线“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用来实现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游戏账号监护与管理,家长通过线上终端就可以对未成年子女的游戏时间、游戏消费、游戏品类等实现信息同步和管理,还有“一键禁玩”功能。

随着游戏世界的重心从以P C为载体的端游转变为手机为载体的手游之后,“网瘾少年”越来越多而且完全控制不了。以前端游时代,家长还能关电脑、拔网线,现在孩子不能没个手机,可有了手机就能玩手游,上学路上可以打,上课时候也能刷,游戏在未成年学生之间病毒式急速蔓延。企鹅家的某M OBA手游(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小学生”遍地跑;也有手游出现过VIP榜单上花了六位数的玩家上贴吧炫耀,结果被发现是初中生,有人质疑后,这位小朋友回呛:“花的是我爸妈的钱关你们这些屌丝什么事?”

这些现象也许有夸张的调侃,也许有些是极端怪象,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成年人已经成为付费游戏不可忽视的一大族群。今年1月23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即19岁以下的网民已经达到了1.7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 .4%,而且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时间越来越提前。

沉迷游戏的熊孩子让不少家长头痛不已,腾讯推出的这个平台似乎可以一解燃眉之急,可是,真的有用吗?笔者作为曾经的网瘾少女和游戏老玩家,坦白讲一句,没有。首先,这个平台能监控到的都是用自己身份证注册的实诚孩子,他们本来就不是最沉迷的那一群,上某宝买个身份证信息或者用爸爸妈妈的身份证注册极其容易,这还只是最初级的办法,真的想躲方法多的是。腾讯作为坐拥Q Q渠道、在未成年人群体里根基最深的游戏大佬,固然是最适合牵头做这一平台的企业,但再怎么强调自己的用心,也只是迎合有关部门作出的一种支持监管的姿态。所以,“一键禁玩”每天只能禁一次,而腾讯对这个平台的公关说辞也很妙:“希望能够帮助各位父母与孩子做更好沟通,更多了解孩子,也更加安心地让孩子们接触和体验游戏。”拜托,如果真的有用到让未成年人都不玩游戏了,马粑粑就要哭了啊。

“一键禁玩”,手段上当然比电击网瘾少年温和许多,本质上却没什么区别。它并不能鼓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只是一禁了之。如果家长只是单纯地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连孩子为什么喜欢玩、兴趣点在哪一概不知,没有积极地沟通引导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沟通的必要,一大棒抡下去砸坏就了事,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中国式的亲子关系总是强调“管”,而少年时代的沉迷和对青春挥霍的欲望,根本是管不住的,大家都做过未成年人,不是吗?

“一键禁玩”在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这件事上,和不做分级而把所有血都涂黑,给露大腿的角色都加上秋裤一样。最大的作用在于让有关部门和游戏大佬都展示出一种“我有做事”的姿态。不过,也许这样的姿态才更重要,毕竟,游戏大佬想赚钱,监管部门也不想他们不赚钱,至于未成年人是不是沉迷游戏,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作者

吴小叉

作者其他网评

下一篇

“电脑判案”时代要来了吗

司法对新技术的期待,已经逐渐过了类似“电脑判案”的浪漫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