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反手给了过去的支持者一耳光

滴滴值得警惕,在于它在合并优步之后已是市场绝对的垄断者。在这种垄断面前,消费者用脚投票带来的抗衡力量相当弱。

文丨特约评论员 西坡

我每周都有固定两天,从苏州出发去上海上班。坐高铁跨城上班据说是新的时尚,其实不过是一线城市高房价造成的溢出效应罢了。高铁确实方便,苏州到上海只要半小时,上海市内随便坐个地铁都比这时间长。

麻烦在两头,从家到火车站,从火车站到单位。但由于滴滴、优步的存在,以前并不觉得是个问题。早上出门前叫个车,十来分钟就能稳稳地抵达火车站,路费一般在十块钱左右,有券时还能更便宜。我满心感谢技术的进步,不用再受制于出租车。路上跟司机聊天,也大都很开心。返程亦如是。

那时候专车还没合法。每看到地方打压专车的新闻,我都像朋友圈的众人一样气愤填膺。专车新政出了征求意见稿,看到对专车限制过多,我写过多篇文章提意见,反对滥加行政管制。专车是潜力无穷但暂时还很脆弱的进步力量啊,需要每个人的爱护。

可是自从滴滴优步合并之后,无忧无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虽然合并之初,滴滴承诺补贴继续,但涨价的脚步一分钟都没耽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路程,原来的十块钱,先是变成了十三四块钱。我当时心想,不是现在太贵,而是以前太便宜了,可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资本不是活雷锋,涨点就涨点吧,反正比出租车便宜。

又过了一些天,十三四块又涨到了十七八块。我开始感到一点肉疼。虽然还没有追上出租车价格,但这涨价的节奏未免太急了点,谁知道下次会涨多少。

直到昨天,我发现十七八块的“优惠价”已经没有了,滴滴和优步的报价双双突破二十块。这也是新的变化。合并之前,两家的报价总有个高低,每次都比较之后择其低者而从之。合并之后,两家报价越来越趋同。这家涨,那家也涨,节奏幅度都差不多,再无空子可钻。成了一家人,配合就是默契。

看到二十多块钱的报价,我很难下决心按下叫车键,这车打不起了。但临时换别的交通方式显然来不及,我已形成对滴滴的依赖,起床、洗漱、早饭的时间都卡得刚刚好。最后不得不咬牙叫车。上车跟司机诉苦,果然是又到了一个涨价节点。

随着血越出越多,我叫车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与之相应的是,愁眉苦脸的司机也越来越多了。乘客端的车费虽然贵了,但司机端的实际收入却没跟着上涨,反而减少了。

我们曾经爱护过、赞美过、声援过的“小白兔”,正在露出锋利的獠牙,对司机乘客两头吸血。我们该为自己当初的天真后悔吗?

在高铁上,我反复思索滴滴涨价的事。我首先开始自省:我的愤怒有没有道理?是不是因为占便宜占习惯了,便宜少了或没了之后就恼羞成怒?企业不可能一直亏本运营,早晚都得涨价的啊。一降价就欢喜,一涨价就骂娘,这是不是民粹思维?

后来我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才停止了自我批评。这件事看起来没什么,但细思恐极,那便是我从来没看到过滴滴或优步的涨价通知。每次活动降价,滴滴和优步都会大张旗鼓发短信通知用户。但每次涨价,乘客端都不会弹出通知。乘客通常只会看到一个报价结果,只有通过与以往经验相比,才会发现涨价了。

悄悄涨价的好处是,乘客并不知道这是临时性调价还是永久性调价,他可能以为只是这次不赶巧。滴滴再在提价的大周期里搞几次优惠活动,“进两步退一步”,就更能迷惑用户了。再加上消费者本来就是分散的,滴滴可以各个击破,零散的吐槽构不成舆情压力。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可谓“拔鹅毛又不让鹅叫唤大法”在商业上的体现。

滴滴值得警惕,在于它在合并优步之后已是市场绝对的垄断者。在这种垄断面前,消费者用脚投票带来的抗衡力量相当弱。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已在不知不觉间改变,对专车不是说戒就能戒掉的,所以不得不一次次消化涨价的结果。

现在看来,两家刚合并时所谓继续补贴的承诺,就像情场浪子在搞定一个姑娘之后说的话,“我永远会像以前一样对你好。”我们都知道,上车的那一刻,“小甜甜”就变成“牛夫人”了。拿什么约束滴滴“不变初心”,已经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

西坡

西坡

知名青年作家,时评人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黄兴国落马,天津反腐终于掀盖子

从去年8•12天津滨海爆炸事故发生至于今,民间舆情的冰火转变,已经经历了好多个来回了,黄兴国居然还能够一直“代理”,并挺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奇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