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的奥运总结与中国体育的未来

如果排球能够得到普及,在各种规格的俱乐部中,就会有一批批的朱婷冒出来。这就是郎平反复呼吁推广女排的苦心所在,我们也可以把此理解为她的奥运会总结。

文丨特约评论员 张丰

北京时间8月22日,里约奥运闭幕。中国代表团只获得26块金牌,比伦敦奥运会少了12块,奖牌榜第二的位置,也被英国超越。

要论成绩,这是相当严重的滑坡,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见媒体表示痛心疾首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女排决赛前,就为本届奥运会做了总结。他用了“基本完成任务”这样的说法,表明体育管理部门的高层并不是特别满意。

傅园慧的铜牌和“洪荒之力”一起出现在体育局长的总结中,打入决赛的女排提前获得了表扬。种种迹象表明,即使是国家体育总局,也已经认识到“唯金牌论”的弊端。对中国人来说,里约奥运会最大的成绩,就是我们没那么在乎成绩了。女排决赛收视率超过春晚,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传播现象。仅仅从市场的角度,在举国欢呼(央视主持人则大喊万岁)之后,人们应该从女排那里学到更多。在对郎平顶礼膜拜之后,应该好好读一读郎平说过的话。

女排比赛后,郎平先后接受了央视、新华社的访谈。在这两次访谈中,郎平都谈到了中国女排真正的现实。“我希望我们国家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排球,希望有更多人去参与排球”。女排决赛收视率可以超过70%,而女排联赛的直播,则几乎没有观众。郎平呼吁更多人能够爱上女排,比如大学生排球联赛,能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如果有一天,大学里能涌现成批的女排明星,中国女排才能摆脱“高峰-低估-高峰”这样的循环。

郎平的呼吁完全是从她自己的痛感出发的。2013年她接手的女排,就属于这个周期的最低谷,队伍烂到没人愿意接手。郎平提出提拔朱婷时,教练班子甚至都没听说这个人。郎平自己是率领恒大女排打比赛时,发现朱婷的潜力的。如果没有郎平与朱婷的偶遇,就没有后来的朱婷,也就没有今天的女排。杨方旭、袁心玥这一批年轻队员的遭遇都类似,当郎平决定提拔她们的时候,教练团队都是莫名惊诧。

郎平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奥运综合症。举国体制那种自上而下的选材方式,具备相当大的偶然性。中国体育的选材,坚持的是所谓的客观标准,比如,篮球和排球,身高是第一位的,体校的老师就到处找那些长势喜人的孩子。体操则是去搜寻那些发育慢柔韧性好的,至于长跑,标准一度是“能吃苦”。

有媒体对朱婷的早年经历进行了了解,发现这个河南农村的女孩,读初一的时候,父母都建议她到外地打工。她坚持上学,因为身高特别突出被推荐到周口市体校——在此之前,朱婷基本没有接触过排球。这种选材方式,最大问题就是兴趣。很多运动员的兴趣,都是进体校后才培养的。这种人为规训出的兴趣,也特别容易消散,郎平当年的队友,拿了冠军就退役当官了,就是很好的证明。

很多人抓住朱婷农村苦孩子的出身,认为体育多到农村选那些能吃苦的,这其实是开历史的倒车。能吃苦的孩子很多,如果没有排球的普及,朱婷却可能只有一个,而且还很有可能错过。如果排球能够得到普及,在各种规格的俱乐部中,就会有一批批的朱婷冒出来。这就是郎平反复呼吁推广女排的苦心所在,我们也可以把此理解为她的奥运会总结。

郎平特别注意从女排联赛中去发掘未来之星,朱婷打出来后,她亲自给她联系土耳其俱乐部,让她去欧洲联赛打球,那里有最激烈最好的联赛。中国女排最成功地方,并不在于什么“女排精神”,而在于郎平所发现的秘密:找出那些真正喜欢打球的孩子。或许,只有30年如一日喜欢排球的郎平,才能凭借直觉找到自己的同类。在女排比赛中,女排姑娘灿烂的笑容和成绩一样感染人,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是装不出来的。

有媒体用“没被欺负过的脸”来形容女排姑娘的笑容,其实不但是女排,整个中国代表团在里约所展现出的最好一面,就是这种阳光、个性的面庞。网友们对各种“表情包”津津乐道,其实把握住了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趋势。里约奥运会为中国展现出了一些方向性的东西,相比于2008年的北京,虽然金牌少了很多,但是中国体育却有了实实在在的进步。

中国体育的未来,就在城市,在市民,在学校。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如果中国城市的游泳池和运动场越来越多,奖牌榜上赶来的英国,以及身后虎视眈眈的日本,都没什么可怕的。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

张丰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中国女排终于“破茧成蝶”

中国女排崛起为世界一流强队的过程,适逢中国变革三十多年。女排精神积淀飞扬的三十多年,也正是在中国改革曲折向前的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