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身上没有你想要的家国情怀

论文没有问题,未必就一定代表中国学术上了一个台阶,外国学者的质疑也无关“羡慕嫉妒恨”;反之,失败也未必就再次证明了中国学术不行。

曾表示当“网红”有点累的韩春雨,要继续把网红当下去了。不过这一次,舆论的潮水是反方向的。

今年5月2日,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刊发了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论文《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关注,甚至被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实验成果。

但此后不久,韩春雨就陷入争论。7月29日,此前曾宣布可以重复韩春雨实验结果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者盖坦•布尔焦称,尽管他和同事在过去的一个月做了多次尝试,但最终发现:NgAgo无法进行基因编辑。他呼吁《自然-生物技术》杂志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另外,美国、西班牙等多位科学家也公开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NgAgo系统的基因组编辑结果。

简单说就是,韩春雨的论文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世界顶级学术刊物刊发的论文遭遇质疑,这事不是没有先例,也确实不算一件小事。比较有代表性是日本科学家小保方晴子的案例。其于2014年1月在《自然》上发表关于一种“万能细胞”的论文,此后也被同行质疑无法重复。最终该论文被相关机构认定为有篡改、捏造等造假问题,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并被撤回。小保方晴子的博士学位亦被早稻田大学取消,其导师后自杀身亡。

韩春雨的论文是否存在问题,只能由第三方学术裁决机构来加以验证。其结果亦存有多种可能。一是,论文最终能够被重复试验。二是,结论确实存疑,而这又分为客观上的不严谨,或主观上的作假。相对应的,结果不同,他所受到的评价和看法也会大为不同。

学术界对于韩春雨论文的质疑,严格说只是学术共同体内部一种正常现象。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科学的问题交给了科学。但反观“网红界”的韩春雨,其在国内遭遇的舆论质疑,却没那么简单。

一般人很难判断韩的论文是否有问题,舆论的关注点多停留在“三无教授”、“不写论文”、“诺奖级成果”等标签之上。这很自然地导致一个后果,由于外界缺乏对科研成果的足够判断力,溢美之词有多大,在遭遇质疑时,声讨、嘘声也就会有多高。这里没有中间地带,在不少人眼里,韩春雨不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学术达人,那就只能是丢脸丢到国外的学术造假罪人。

正因此,韩春雨容易被大众情绪裹挟,而沦为批判的武器或工具。在批判中国学术体制僵化、论资排辈、唯论文是举的一方看来,他是以一人之身,突破学术体制窠臼的堂吉诃德;在有自卑情结的国人看来,他又是中国学术在世界立足的先行者,“诺奖级成果”的标签,满足了有诺奖情结之人的快感。只是,这一切都与论文无关。一些来自学术圈内部的理性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共媒体或是舆论有意或无意的过滤掉。

河北科技大学和《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目前对质疑都作出了回应,表示将在权威第三方的监督下进行公开验证。相信不久,论文风波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普通围观者不妨放宽心,静候验证结果。

不论结论如何,有必要提醒的是:论文没有问题,未必就一定代表中国学术上了一个台阶,外国学者的质疑也无关“羡慕嫉妒恨”;反之,失败也未必就再次证明了中国学术不行。科研工作者身上被外界所寄予的那种“家国情怀”,到了需要松绑的时候。而对于科学的“二元”对立观也该歇歇了——不确定性从来就与科学相生相伴,信奉完全正确、无懈可击,恰恰最违背科学之道。要知道,即便是小保方晴子的那篇论文,目前也仍旧存有争议。

作者

朱昌俊

朱昌俊

时评人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滴滴优步合并,最该警惕的不是涨

不用太担心所谓的“垄断”,更不用呼吁让政府或者什么力量,来干涉资本的选择和运作。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市场更自由、更开放,始终保证有新竞争者冒出来的可能,才是对滴滴最好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