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太担心所谓的“垄断”,更不用呼吁让政府或者什么力量,来干涉资本的选择和运作。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市场更自由、更开放,始终保证有新竞争者冒出来的可能,才是对滴滴最好的监督。
滴滴和优步,竟然,终于,合并了。传言、辟谣、传言……历经多个轮回,现在看滴滴收购优步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这两个网约车市场的庞然大物一结合,引发担忧无数。作为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担心是,未来打车会不会变得更贵?
答案很可能是——会。但原因未必是合并或者所谓的“垄断”。在这次合并之前,各网约车平台早已经悄悄启动涨价。超低的价格、花样繁多的补贴,在市场培育阶段吸引了大批的司机和消费者加入,但这种“烧钱”不可能永远持续,无论滴滴、优步合并与否,一定幅度的涨价都会是既成事实。
当然,问题就是这个幅度。没有了优步的竞争压力,滴滴会不会涨得肆无忌惮?过去优步和滴滴的补贴大战,不就是双方竞争,消费者坐车观虎斗吗?以后滴滴一家独大,消费者岂不面临“我为鱼肉”的风险?
市场占有量的提升,的确可能导致“店大欺客”,但也不必夸大这种风险。真正的话语权在消费者手中,哪怕是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大的滴滴,也做不到绝对绑架消费者。因为出行选择的弹性空间本身是非常大的。打车太昂贵了,消费者可以坐地铁,可以乘公交,真有急事了还有传统出租车。所以即便是滴滴想傲慢,只要消费者不认,市场压力一大,它还是会低头。
滴滴的诞生壮大,是因为顺应了消费者“物美价廉”的出行需求,如果它悖逆了这个需求,不管壮大到什么程度,也逃不脱毁灭的命运。身躯越庞大,不过就是倒下来的动作慢一点,声响大一点而已。所以不用太担心所谓的“垄断”,更不用呼吁让政府或者什么力量,来干涉资本的选择和运作。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市场更自由、更开放,始终保证有新竞争者冒出来的可能,才是对滴滴最好的监督。
就在这次合并之前,中国的网约车新政出台。中国成了第一个全面承认网约车合法的国家,进步之处舆论已经讨论了很多。但网约车合法化,也留下一些悬念,其中包括给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按照新规,网约车平台要根据经营区域向相应的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同时,地方政府对网约车的具体管理标准和营运要求有一定的裁量权。
这也就意味着,优步未来如果继续运营的话,还要去和地方政府一一进行各种沟通,这种成本和难度,投资方不可能不考虑。或许这也是在政策利好出台后,优步还是“巧合”地确定被收购的原因之一。
从理论上说,市场份额的提升,本身并不必然导致企业的傲慢与偏见。但如果地方政府设定的门槛过高,阻碍了其他市场主体的发展,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那现有的企业等于拥有变相“特权”,市场规律将会失效,消费者的确有可能被鱼肉,这是真正需要警惕的。
所以,对于滴滴和优步合并,纯粹从资本或市场的角度看无可厚非;但如果将之当做反思市场环境是否健康的契机,那这样的反对声,不妨听一听。
0人参与 0评论
作者
敬一山
凤凰网社论主笔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