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尼斯血案:警惕新式“独狼暴恐”

倘若不能充分认识到“节点暴力”的危险度,并尽快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再多的投入、再紧张的戒备,恐都难免挂一漏万、百密一疏。

7月14日法国国庆节当天晚23时许,法国南方地中海之滨度假胜地——滨海阿尔卑斯省的尼斯市著名景观路——海滨大道,一辆长达15米的载重卡车毫无征兆地加速冲入正欣赏国庆之夜烟花表演的人群,尽管肇事司机很快被警察击毙,但由于现场人满为患,死伤十分惨重。据法国内政部长卡赞纽夫(Bernard Cazeneuve)表示,截止目前已知至少80人死亡,18人受了“十分危险的”重伤。

虽然动机、细节尚待厘清,但从目前警方所公布的线索可断定,这是一起恶性恐怖暴力事件,肇事人身份仍待进一步核实、披露,但已初步证实可能是一名有突尼斯背景的移民或移民后裔。惨案发生后,“伊斯兰国”背景的网站和网络平台账户发出幸灾乐祸之声,尽管这未必意味着事件系该极端恐怖组织所直接策划、操纵,但毫无疑问的是,国际极端恐怖势力绝不会放过利用这一事件的影响力的任何机会。

据警方称,尚未发现此次恐怖袭击有第二名嫌犯参与,尽管死伤惨重,但就袭击规模而言,尼斯血案远比不过去年年初的“查理周刊系列事件”,以及去年年底的“11.13”巴黎系列恐怖事件。然而,尼斯事件的发生仍有许多值得认真关注、对待的地方。

自“查理周刊事件”以来,法国乃至西欧各地屡屡发生组织严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恐怖袭击”,这类袭击往往经过长期准备和精心策划,由多人、多组恐怖分子配合实施,其幕后则通常有庞大的、直通国际恐怖组织的网络支撑,破坏力和影响力巨大。但这类大型、“经典”恐怖袭击行动也存在目标大、头绪多、任何环节出纰漏就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等问题,在各国纷纷加强有针对性戒备措施后,成功发动的概率会显著降低,而一旦行动半途而废,实施者的损失和代价是相当大的。

此次尼斯血案则属于另一类“独狼式暴恐”,且相对以往一些“独狼”更别具特色,即不但袭击者本人是“独狼”,且“作案工具”也不过是一辆在欧洲公路上再寻常不过的载重卡车,这类目标司空见惯,在在皆是,哪一辆是普通交通工具,哪一辆会突然变成“恐怖杀手”,人们事先很难预料,更难防范。这样的“新式独狼暴恐”一旦得逞,杀伤力和影响力不亚于“经典暴恐”;即便失败,损失的不过一个人、一辆卡车而已。

值得警惕的是,自“11.13”至不久前,“伊斯兰国”等国际恐怖势力一再高调扬言,将再次发动针对欧洲目标的大规模“经典暴恐”,促使各国对此作出相应部署后,最终在法国国庆节发生的,却是让对“经典暴恐”严阵以待的当局措手不及的“新独狼”。这种“节点暴力”,即利用甚至诱使反恐力量布防“错位”后露出致命“节点”,而后舍坚攻瑕的路数,必须引起有官方面的高度关注和认真应对。

“节点错位”尚不止于此:针对“11.13”后各国对大型恐怖活动的警惕,及整个社会对此的高度敏感,恐怖势力有意无意地渲染某些“重点攻击时段”和“重点攻击目标”,如在斋月期间高调扬言“在欧洲大搞”,屡屡声称要“袭击法国欧洲杯现场”,促使法国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至7月26日,美国更在欧洲杯开赛前对本国公民发布了赴欧洲旅游的安全警告。结果欧洲杯赛场内外和赛会期间法国、欧洲波澜不兴,自认为“安全无虞”的美国却恰在此时发生了奥兰多血案,而此次尼斯血案则发生在欧洲杯刚刚曲终人散、国庆节又如期到来,“紧急状态”已近尾声,强力部门的警惕心达到强弩之末极限且将了未了之际,从现场惨状看,不论是蓄意为止还是巧合,客观上都正中薄弱的“节点”要害。

每逢暴力事件发生,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为首的一些政治家都会照例强调一番“控枪”的重要性,并有意无意将悲剧的责任部分归咎于“控枪不力”。但“11.13”事件业已正名,即便在法国这类对枪械管制较为严格的国家,有组织犯罪者和职业恐怖分子也不难获得趁手的军火;而此次尼斯血案则表明,只要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存在施暴的动机和“杀心”,即便重载卡车这样在任何国家都不会被管制的寻常物件,也随时可能成为威力不亚于一支枪、一枚炸弹的凶器。

事发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已宣布延长紧急状态3个月,并强调将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在本土和海外的反恐军事行动。但倘若不能充分认识到“节点暴力”的危险度,并尽快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再多的投入、再紧张的戒备,恐都难免挂一漏万、百密一疏。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

陶短房

陶短房

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作者其他网评

第一解读

下一篇

法国又遭恐袭,人间天堂怎成地狱

在庆祝国庆的喜庆日子里,遭遇如此严重的袭击,而武器则是一辆卡车。这不仅是对法国的袭击,而是对整个和平、开放、多元社会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