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革命失败后叶挺为何一度离党出狱后才重新入党?


来源:凤凰历史

它一方面与中共、共产国际对叶挺的责难和排斥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叶挺探索第三条道路有关,而导致叶挺积极探索革命新路的原因则更加复杂。

在筹建福建人民政府的过程中,福建人民政府的主要筹划者陈铭枢主张组织生产人民党,作为人民政府领导核心,凡参加福建事变的各种力量和个人一律脱离国民党参加生产人民党,这一主张得到广泛赞同。11月21日,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李章达、徐谦、戴戟等联名通电脱离国民党,24日,十九路军全体官兵也宣布脱离国民党。黄琪翔、章伯钧则召集在福州的党员进行讨论,经反复磋商决定接受陈铭枢建议,解散第三党,集体参加生产人民党。1933年11月24日生产人民党正式成立,发起人包括陈铭枢等27人,党员200多人,叶挺名列其中。叶挺是1933年11月上旬到福州的,住在蒋光鼐家帮助策划福建事变,12月,参加生产人民党。1934年1月福建事变失败后,生产人民党转移到香港,不久就自行解体,存在时间总共不到两月。之后,其成员又分别成立了两个组织,原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员恢复了自己的组织,并于1935年11月10日召开会议改组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即传统上说的第三党。但叶挺并没有参加这个“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而是参加了另一个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他与第三党始终有缘无分。

生产人民党自行解散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以外的领导成员组织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以下简称同盟)。1935年7月25日,同盟在香港成立,同盟政纲中与农村土地有关的一条是:“铲除贪污土劣、废除苛捐杂税”,而不是没收地主一切土地,本意也没有违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所以叶挺参加了同盟,并担任同盟的军事委员会委员。同盟成员主要由原福建事变各党派人士和原十九路军中上层军官、国民党左派以及无党派人士组成,推举李济深、陈铭枢等为中央委员,李济深为主席。参加同盟后,叶挺每月到香港两三次,参加同盟的活动。还两度偕妻子到福州、厦门等会见与同盟保持关系的地方反蒋抗日分子,了解他们接应同盟重返福建建立反蒋抗日活动基地的情况。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同盟发表宣言,号召国内外盟员和全国同胞动员起来,各尽其力,拥护政府,抗战到底。蒋介石也发电报到香港,请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来南京,共赴国难。10月,李济深等发表《中华民族革命同盟解散宣言》,同盟正式解散。叶挺也就此结束了与“第三党”的复杂关系。

综上所述,叶挺离党并不像流传的那样简单,真相其实很复杂,它一方面与中共、共产国际对叶挺的责难和排斥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叶挺探索第三条道路有关,而导致叶挺积极探索革命新路的原因则更加复杂。此外,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想对叶挺也有很大影响,宋庆龄、邓演达等组建第三党时坚持这个主张,多多少少引起了叶挺的共鸣。抗战开始后,共产党的土地政策调整为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叶挺也因国共协商组织新四军而回到党的怀抱。个中滋味,恐外人殊难体会。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