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2014年06月05日 22:46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刘金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进入了以美苏竞争与对抗的两极体制。
坚强意识形态
战后初期,苏联坚持自己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在这一领域积极开展斗争。苏联一向注重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斗争。1938年,斯大林亲自主持审定和出版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联共(布)中央做出了关于学习教程的专门决议。苏联加强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注意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苏联意识形态工作实行高度集中领导,从而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和财政上的保证。1940年苏联出版报纸8806种,发行量为3840万份。出版杂志和定期文集1592种。广播电台用50多种语言播音。战后,苏联除加强马列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外,还开展了广泛的思想批判运动。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进攻,苏联加强了在这一领域的斗争。1946-1948年它做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学和艺术的决议。联共(布)中央于1946年8月先后发布了《关于〈星〉和〈列宁格勒〉杂志》的决议、《关于剧场、剧目和改进措施》的决议。这些决议严厉批评了宣传工作的无思想性、不问政治、“为艺术而艺术”、“崇拜现代西欧资产阶级文化”的种种表现。苏联报刊不但发表批判文章,把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反动意识形态的斗争推向高潮。《哲学问题》杂志批判文艺界、学术界出现的“世界主义”、“资产阶级主观主义”、“无党性”、“蜕变”。这种批判还介入自然科学中出现的争论,出现了由党来决定正确与否的咄咄怪事。苏联实行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垄断,拒绝和排斥外来的一切,把它们通通斥为资产阶级的糟粕。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斯大林选区中对选民发表重要讲话。斯大林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称战争肯定了苏联共产党领导的正确和苏维埃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以及苏维埃国家制度的生命力。他说这次战争是“对我们苏维埃制度,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政府以及对我们的共产党举行了一次考试,对他们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斯大林认为,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受了战争的严峻考验,并在苏联人民中赢得了崇高的尊敬。斯大林强调:“战争表明,苏维埃社会制度是从人民中间生长起来并受到人民极力拥护的真正的人民的制度,苏维埃制度是有充分生命力和稳固的社会主义形式。”苏维埃制度比任何别的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更优越”。斯大林指出,多民族的苏维埃国家经过战争的考验更加巩固,证明它是“具有充分生命力的国家制度。”斯大林强调战争的胜利是因为苏联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苏联实施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红军提供了优良的装备,为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斯大林的讲话充分肯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共产党所实行的政策,强调了苏维埃制度和苏联国家联盟制度的优越性与生命力,表明要继往开来沿着既定路线与目标前进。
美苏不对称的两极
战后形式的美苏两极体制是不对称的两极,苏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第一,苏联虽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其外交政策和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并得到某种程度的同情与支持。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际组织中,苏联处于少数或孤立的地位,受到各种制约,很难发挥更谈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相对美国这样一个全球大国而言,苏联的势力和影响主要还在周边地区,只是一个地区性大国。战后苏联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利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来维护国家安全、获取国家利益的机会。原有大国的失败和衰败,增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的领导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苏联的可能性。介于美苏对抗之间的欧洲和亚洲国家可能寻求美国的支持来平衡或对抗苏联的势力与影响,第二,苏联无疑是一个军事大国,但相对美国而言它不是一个军事强国。苏联的军事规模大,战争机器也很强。但是,它的军事能力远不如美国:缺乏战略空军和有效的天空防御能力,海军并不强大,原子武器尚在研制,还处于美国的核威胁之下。第三,苏联的经济尚待复苏,其经济规模只及美国的1/4,生产效率、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以及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都远远低于美国,缺乏同美国竞争与对抗的物质基础。第四,苏联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和吸引力远不及美国。苏联主张的革命理念意味着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挑战,固然能够得到一些国家和阶层的同情与支持,但被西方斥为共产主义扩张,视为异端进行围剿。第五,美国为实现霸权制定了全球战略。美国建立和维持有利于自己的欧亚军事,确立自由贸易原则,培植对其贸易,投资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保证第三世界加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为此美国必须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建立和维持海外基地体系,控制天空与海洋,确保能源与原料的供应线,建立符合自己利益和理想的国际新秩序,以保障国家安全、保卫“美国的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苏联关注的是周边地区,巩固和加强在东欧的地位。
美国作为世界强国在美苏两极体制处于主导地位。它利用自己的优势,雄心勃勃地推行称霸世界的国际战略,进行了全球战略部署。战后初期,苏联更多地在营造国家安全环境,避免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美国制造共产主义扩张的威胁来动员与组织同苏联的对抗。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苏联准备并进行还击。美苏公开、全面对抗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当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处于艰苦卓绝斗争之时,美国人就在谋划建立美国的世界霸业。1941年初,美国《时代》、生活》杂志的老板亨利·卢斯在《美国世纪》一文中狂妄声称“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是美国作为世界通知力量出现的第一个世纪”。美国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美国在世界的统治地位”,美国应该“全心全意地接受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强大、最重要的国家责任和机会,并从而为我们认为合适的那种目标,用我们认为合适的那种手段,对世界施加我们力量的充分影响”。1941年12月,美国成立了“战后对外政策咨询委员会”,时任该委员会主席的国务卿赫尔称,美国“作为最强大的交战国之一,深知自己可以强烈地影响为维护和平而建立的任何国家组织,由于这种影响日益增强,我们对安排战后世界所负的责任相应地也更大了”。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收入发展,美国总统罗斯福构筑了一幅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蓝图。这就是以美国为领导,以美国的价值观为核心,以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为榜样,通过建立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新的国际行为准则,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的价值和利益。
苏联寻求国家安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最为关注的是苏联的复兴与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苏联重建军工基地、研制原子武器、建立强大的防御力量;继续战时大国合作,希望能共同遵守达成的协议,并获得某些经济援助;组建美、苏、英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取得有力的战略边界,在边境周围建立友好的、最好是共产党的证券,尽可能扩展防御地带,甚至在边境线两边都驻扎有自己的部队;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强对东欧的控制,建立欧洲均势;争取在伊朗和土耳其的权益以及维护在远东的既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正当权益,也是一个政府的基本职责。战后初期,苏联采取措施保障国家安全本来无可非议,但是,斯大林为了最大限度谋取国家安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俄罗斯民族利己主义、大国沙文主义、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传统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理念混在一起。围绕安全问题,苏联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将上述因素融于一体,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问题上各有侧重。苏联为了国家安全,不惜兼并邻国领土或提出领土要求,拖延从国外撤军,在有条件的地方输出自己的制度与意识形态推进世界革命。
29岁小伙恋上62岁老太 称做梦都梦到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