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林金源:两蒋时代政商分离 经济发展和平均分配兼顾


来源:凤凰网历史

30年前,中国从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上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30年后,现有土地制度却成为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点。伴随着对土地改革前景的热议,台湾的和平土改也得到网友更多关注:蒋介石为何能痛下决心在台湾实施土

第一是肥料换谷,实施期间为1948年至1972年。台湾的农民想买肥料,只能跟农民去买,不是用钱,而是用稻谷,就等于你把稻谷卖给农会,农会再把肥料卖给你,这当中他们把肥料的价格弄得很高,却把稻谷的价格压低,以此赚取差价。

第二是随赋征购,种田农家缴交田赋时,政府强迫依田赋数额征购稻谷。征购时,政府压低稻谷的价格。假设稻谷在市面上卖100块,他们就只给你80块,如此一来,你的土地越多,要交的地赋就越多,还要卖更多的稻谷给政府,所以你移转出来的剩余就越多。1972年肥料换谷制度废除后,随赋征购的价格也改以市价为准。以农业补贴、支持工业的政策,才有所改变。

第三是田赋征实农家缴交田赋时,不交台币而是交粮食在交田赋的过程中,政府会把稻谷的价格压低,农家就要交更多的稻谷给政府

所以透过肥料换谷、随赋征购和田赋征实,政府就把农业剩余握到手里而支持工业部门,发展台湾工业。政府这样的措施下,农户等于交了很多税他们想要累积财富,再去买别的地,大概不太买得起或者你买的地越多,被剥走的剩余就越多。所以那个阶段不太容易有大农的出现。 

前述三个政策,直到台湾的工业站起来了,才被停止。以农业支持工业是落后地区不得不走的路,但其他激进的做法相比,台湾的确比较温和、有技巧。

两蒋时代政商分离经济发展和平均分配兼顾

凤凰历史您如何评价台湾的经济奇迹?

林金源:台湾早期经济奇迹的意义,不只是发展很快而已,还包括分配很平均从1950年代,一直到1980为止,人均所得一直在增高,贫富差距还越来越小,这是不容易的,因为有时候这两个目标是有冲突的。

可惜好景不长,从1980年之后,台湾的所得不均程度就越来越扩大了,到现在都还没停止。经济学家研究这个问题,大部分注重经济因素分析,我则认为非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也很重要

所得分配跟政治权力分配有关系。在两蒋时代,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很少有商人加入,即便有零星几人,也仅是象征性点缀,对政策影响并不起主要作用。可是蒋经国去世以后,国民党的中常委就开始有很多企业家或商人了,他们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在蒋经国时代,他本人以身作则,不跟财团喝酒、吃饭、打高尔夫球,不允许财团影响政策,所以他的阁员、部会首长也都很尊重和遵守这一点。但从李登辉以后,这个传统就被打破了。

这与民主化有关。蒋经国时代,任官、升官的途径是靠投票、选举,而是要让蒋经国接受你、欣赏你,你就可以主政。可是李登辉推行“民主化”以后从省长、县市长、里长到所有民意代表,甚至大学的校长,都必须透过举的形式产生李登辉以大家都在经营政商关系,整个政治氛围完全不一样了。

财团赚了钱之后选立委,选了立委,有了政治权力,就可以制定法律和政策,以巩固集团利益,这就是政商结合,互相帮衬。此后贫富差距增大,人们的被剥夺感也越来越深。

台湾国企私有化扩大了贫富差距

林金源:早期,台湾的国营企业有很多家,他们大都举足轻重李登辉执政以后,市场化、自由化的风潮也跟着兴起。国营事业单位渐渐被认定为腐败、没效率。解决之道民营化,把它们一家一家地卖掉,或者上市让民间入股。这些转变对贫富差距是有负面效果的其实国营事业不见得就没效率,比如新家坡航空公司是一家国营企业,他们就很有绩效。

台湾处理国营企业的过程中,有为民营化而民营化之嫌,把一些原本绩效不错的公司也民营化了比如中钢,是赚钱的,绩效很好,也被抓来民营化,让它的股票上市。至于卖掉原本亏损的国营企业,属于情有可原。可是来买的民间财团有时并不是有心经营这个行业才买,而是买了让它逐渐荒废,因为这样对财团的发展

凤凰历史这样其实是对公共利益有害的,政府应该干涉啊。

林金源从美国到台湾,我们都看到民主政治的弊端。民主政治之下的政府,不见得是最在意普罗大众权益的政府。西方的民主政治原本是一人一票,却转成一元一票。越富有的人政治影响力。台湾国营事业严重萎缩,到现在只剩下5家。国营企业的萎缩,刚好跟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互相对应的。

国民党自称三民主义 但税收比例比资本主义国家还低

林金源分配正义和政府全年税收占GDP的比例,也有一些连结。税收占GDP的比重代表政府功能的强弱与进行所得重分配决心的大小。税收越少,政府的功能就越萎缩,政府调节经济与重新分配的角色就越小。不收税政府怎有做事的能力呢?

通过历年来台湾的统计数字我们就会发现,以前这个比例是蛮高的,后来逐年递减,尤其是所谓的民主化之后,更是越来越下降。如今台湾税收GDP比例是12%,全世界都排倒数。

无论与美国、欧洲相比,还是与同在亚洲的南韩相比,台湾的税收比例都很低,且逐年下降你如果拿它去跟选举的节奏做对照,就会发现每次前后,税收比例都下调一节。证明减税获取选民欢心,远比加税受欢迎前者短视近利,后者才能有长期建设。

以前在蒋经国晚年,政府预算盈余的,可是从民主化之后开始产生赤字,而且赤字越来越大,一方面税收减少,一方面支出增多。如何对富者课更多、更合理的税,是解决台湾贫富差距和财政赤字扩大的当务之急

凤凰历史台湾在经济上走自由放任的道路,到底能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林金源一般人觉得自由放任可以带动社会活力,促进经济成长,可为什么近年来台湾政府权力缩小,经济却反而低迷呢?这就说明,放任不是无条件的,必须有政府的适当介入。政府必须介入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贫富差距应该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不能坐视它越来越大,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oseph Stiglitz 近年对美国的大声疾呼与忧心忡忡,就是担心贫富差距会摧毁美国经济和社会凝聚力。台湾贫富悬殊的问题,近来甚至成为压垮两岸服贸协议的一根稻草。反服贸当然含有反中情绪,但也有反富情绪。一般穷人和低薪族眼见两岸经贸往来,创造了一些人的财富,但穷人却分不到一杯羹。他们因此也被引导加入反服贸行列。

除了处理分配问题之外,政府必须制定一些制度,让穷人找到平等的立足点。比如说穷人有受教育的机会,要保障穷人的基本温饱与医疗等等。在这个情况之下,自由放任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否则,整个社会都是扭曲的。所以政府的角色跟市场的角色如何拿捏,是很复杂的问题

[责任编辑:杨云]

标签:林金源 蒋介石 经济发展 平均分配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