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源:两蒋时代政商分离 经济发展和平均分配兼顾
2014年05月14日 16:21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林金源
30年前,中国从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上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30年后,现有土地制度却成为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点。伴随着对土地改革前景的热议,台湾的和平土改也得到网友更多关注:蒋介石为何能痛下决心在台湾实施土
凤凰历史:如果地主坚持不愿意卖地怎么办呢?
林金源:没办法啊,政府公权力执行你一定要做啊。土地改革一定有强制性的,只是有流血和不流血的区别。中共土改曾以较激进的方法进行,国民党比较温和一点,是循序渐进地做。
另外,在台湾,很多事情能做不能做都跟美国有关系,美国人支持你就能做。美国支持南韩、日本的土改,也支持的台湾的土改。因为美国知道,如果不搞土改,这些地方都会赤化,被共产党渗透进去。所以美国支持台湾土改,也默许蒋介石日后的白色恐怖。蒋介石在台湾到处抓共产党、抓匪谍,甚至造成很多冤案、假案、错案,就是因为有美国的默许。
“耕者有其田”有其贡献 但土地零碎化影响日后农业竞争力
凤凰历史:地主耕地的征收、放领都是由政府在地主和佃农之间居中办理,政府如何保证土改以后土地得到公正的分配?
林金源:对照于原始状态,土改之后的土地分配一定比较符合公义,因为地主被迫释出土地,只有缺地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可以买土地。至于谁可以买哪一块地,是有一些规定和原则的。譬如公地放领,就是优先让原本承租这块公地的自耕农购买。地主释出的土地,应该也是优先让原本在这块地上耕种的佃农购买。至于佃农和自耕农购地当然有其限制,不可能毫无限制,何况你也不见得买得起很多土地,你本来就是个佃农,怎么可能有钱去买那么多地呢?
与此相关的问题,就是后来造成土地的零碎化,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影响日后台湾的农业竞争力。与美国的大规模农业相比,更是相形见绌。比如老农户拥有一块地,他死后土地就留给儿子,如果有三个儿子,还得分成三份,越分越细,不合乎经营的规模。
凤凰历史:后来台湾的大企业收购土地,农民变成雇员,这样会增加农业的竞争力吗?
林金源:根据现行法令,农地只能农用,并未出现你说的大企业收购农地的情形。(但是在城市及其附近,财团先购地再等待变更地目,坐收土地增值则是有的。)回头讲农地,现在有很多人以低价购了农地,目地并非务农,而是钻法律漏洞,在农地上偷盖住宅。同时,现在台湾的许多农户已经没有办法单纯依靠农业生存了,农业以外的工作与收入,成为农家的重要所得来源。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农民非常弱势,即使拥有土地,也常没有充分利用土地生产,而是领取政府的休耕补助。
1949-1952的土改过程当中,不必担心资本家囊刮、占领土地。因为那个时候台湾还是以农业、简单制造业为主体,还没有重要工商业,所以也不会有大资本家、大企业家来垄断土地。何况他们也不符合购地条件,早期的土地买卖,一定要自耕农、半自耕农的身份才可以买到土地,财团不可能操作。
蒋经国有较重的社会主义思想 不允许财团介入政治
凤凰历史:如果有大财团贿赂政府,然后定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呢?
林金源:土改当时只有公营企业,没有民间大财团,即便有也不可能影响政府政策。大财团影响政府政策是蒋经国去世以后的事。蒋经国去世之前,绝对不允许财团影响政策。
凤凰历史:为什么?他不想得到财团的支持吗?
林金源:他利用财团推展台湾的建设,却不被财团控制。因为在专制的年代,他的地位稳固,很强势,不会在意财团支不支持的问题。而且他在苏联待过,有很强的社会主义思想,不允许财团介入政治。他确实分了一些政治权力给台籍菁英,但是严守政经分离原则。商人不能影响政治,政治人物必须与商人保持距离。土地改革远在蒋经国掌权之前,当时没有财团,也没有财团操控政治的事儿。
大陆来台的族群里国军老兵绝对是弱势的
凤凰历史:有人说土改后的土地多数分给了国民党老兵,是这样吗?
林金源:没有,完全没有,因为土改当时老兵不符合佃农、自耕农的身份,而且那时候老兵也不会想久住台湾,以为过几年就会反攻大陆,谁会想买一块地来种呢?他们拿到的是国民党发的战士授田证,盼着反攻大陆后回家乡领一块地,可是后来反攻无望,证书也变成废纸了。当然有一些老兵买了点地栽种作物,但大多数土地都早属于台湾人所有了。所以基本上大陆来台的族群里面,老兵绝对是弱势者。
一些大陆来台的财团、企业家,因为经营有成,日后拥有不错的经济地位。从大陆来台的高级官僚则享有政治权力。至于老兵则是一无所有的可怜族群,他们很多人是被裹胁到台湾的,完全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中国人很宽厚 地主跟佃农的矛盾并非普遍尖锐
凤凰历史:土地制度的变化是否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比如台湾土改是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林金源:西方经济学的标准答案会说,如果佃农拥有自己的土地,会增加工作诱因,可是我认为,尽管土地改革对台湾整体农业生产力有不小帮助,但其作用也有夸大之嫌,而且它的运作机制也不完全来自农户工作诱因的增加。
我要提供另外一个说法:其实一般中国人都很宽厚,地主跟佃农的矛盾并非特别尖锐。已故的经济学家王作荣曾以自己的经历讲过,他家虽是地主,但和佃农的关系却一直不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紧张尖锐。中国文化提倡的宽厚,使地主压迫佃农的情况并不是很普遍,地主也知道如果压迫佃农,长期来说对自己没有好处。以前佃农生活条件不好,与整个大环境生产力低、整个大环境不好有关,当然佃农与地主相比就更不好了。
土地改革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帮助在于,把土地给真正耕作的人,至于那些本来赖在土地上收地租的地主,就逼着他们从事工商业,从而让整个经济活络起来,让整个社会的氛围往好的方面发展。
所以增加农户的工作诱因只是土改贡献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另外,自耕农和佃农土改后的收入自然比以前多,以前要交租,现却不用。他们收入增加后就有比较大的消费能力,可以买工商业的产品,从而帮助工商业发展。所以土地改革的功效在于,一方面增加农人工作诱因及其收入,一方面让农户可以消费得起工商部门的产品,而且又引导原本无所事事的地主去发展工商业,整个经济就被往上带动。
台湾“以农促工”的政策 比较温和有技巧
凤凰历史:台湾土改后农民个人拥有土地,有没有出现土地二次兼并,重新产生地主的情况?
林金源:如前所述,农地只能农用,而且不事耕种的地主所能拥有土地的数量,在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之下是有限制的,所以台湾的土地没有发生二次兼并的情形。何况台湾当时的农业,负有扶植、滋养工业的任务。几乎没有人因为务农发财,再去并购别人土地的。早年台湾工业尚未发达,那时候政府开始有一些措施,想把农业剩余移转去支持工业。它们的运作方式如下。
29岁小伙恋上62岁老太 称做梦都梦到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