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张学良的卫队团长兼第2营营长的孙铭久率第2营参加临潼华清池捉蒋战斗,卫队团副团长兼第3营营长贾陶也率部参加了西安事变,并受中共党组织指派,负责保卫中共中央代表团驻地和周恩来的安全。
西安事变后,张、杨两将军即采取三项重大措施,其中一项是成立西北联军临时革命委员会学生抗日先锋队。贾陶和孙铭久、赵龙韬等人受命参与了抗日先锋队的创建工作。创建抗日先锋队是张学良改造东北军为新型部队的重要步骤之一。事变后的第二天上午,张学良指定由孙铭久任抗日先锋队总队长,赵龙韬任参谋长,乌庆霖、贾陶、黄冠南分别任第1、第2、第3支队长。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曾在西安东城门楼创办一个学兵队,招收各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知识青年,主要是中共北平地下党秘密介绍去的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东北和民先队员。张学良很信任和倚重学兵队,指示抗日先锋队要在学兵队的基础上创建起来,扩编成一个师的建制,称为总队,下辖三个支队(团)。学员兵队大部分队员被分配到抗日先锋队,另从张学良卫队团和东北军第105师抽调一些官兵,又新招收了一部分学生,在10天左右就成立了抗日先锋队第1、第2支队。后因形势变化,第3支队未及成立即作罢。抗日先锋队官兵政治素质好,抗日热情高,与红军联系也很密切。因此,先锋队被视为东北军的“红帽子”部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对先锋队也很友好和关心,左权将军曾两次来队访问,受到先锋队官兵们的欢迎和热情接待。
(① 据赵龙韬:《我在东北军中的生活片断》,《辽宁文史资料》第14辑,第41页。但张德良、周毅《东北军史》(第400页)认为抗日先锋总队第2支队长为黄冠南。不过贾陶参与抗日先锋队的创建,当属确凿。)
1936年12月下旬,贾陶和孙铭久、赵龙韬一同驱车去三原县左权将军的驻地进行回访和参观,左权将军表示热烈欢迎,并请他们一同进餐,对先锋队给予了很高评价,称先锋队是一支很有希望的新型部队,是红军与东北军联系的纽带。红军指战员和根据地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着旺盛的斗志,要求抗日,坚持生产,这些都深深地触动了他们。贾陶作为中共地下党员,印象就更深刻和难忘了。
为了加强党对东北军军运工作的力量,中共东北军工委决定贾陶参加军工委的领导工作,任中共东北军工委军事委员。他的担子越来越重,而时局的急剧变化又迫使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出现丝毫差错。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羁押,形势急转直下。不久,东北军内部又发生了某些不顾大局的人枪杀王以哲将军的“二·二”事件。身任卫队团副团长的贾陶也被卷入这次事件之中。“二·二”事件当天上午,孙铭久在自己家中召开秘密会议,他在会上突然宣布要暗杀王以哲将军等人。贾陶应邀参加了会议,但他在会前根本不知道会议内容,到会后已无力阻止,更无法走脱,因为孙铭久已派人将院门封锁。会后,贾陶立即向中共东北军工委负责人刘澜波和宋黎作了报告,他们紧急决定由刘澜波向周恩来汇报,并建议周副主席迅速离开驻地张公馆,转移到安全地方。①“二·二”事件后,西安处于混乱状态,卫队团和先锋队成了众矢之的,大有内战一触即发之势。在此严重关头,周恩来面示贾陶要通过各种关系将部队撤出西安,到长武县集中。贾陶按照周恩来的指示,一面向卫队团和抗日先锋队中军官和党员说明形势之严重撤军之必要,以免自相残杀和不测,要求党员坚决执行党的指示,一面和部队的主要军官联系部署撤军。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排除干扰,部队很快于2月5日顺利地撤出西安城,避免了东北军内部大规模流血和与国民党军队冲突事件的发生,保证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①宋黎《我所了解的东北军地下党》,辽宁《党史纵横》,1988年第10期,第27页。)
部队到达长武后,受到国民党嫡系及其它部队的夹击,形势十分不利,蒋介石乘机下令解散卫队团和抗日先锋队。这时,周恩来及时指示东北军工委,要力争把卫队团和先锋队中的党员和学兵队的人员保存下来,编到东北军里面去。东北军工委宣传部长宋黎专程去长武县,向贾陶传达了这一指示。贾陶和解方等人分头作一些东北军高级将领的工作,后经过东北军第51军军长于学忠调解,将卫队团和抗日先锋队原编制解散,改编为东北军第110师,下辖628团和629团,张政枋任师长,解方任628团团长,贾陶任629团上校团长。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卢 骅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