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朱镕基] |
书法苍劲却极吝赐
朱镕基曾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还出任过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和名誉院长。朱镕基的清华教授头衔并非虚戴,他确实带过4位博士生,那4位博士生的名字分别为杨宏儒、陈文、赵平、刘铁民。朱镕基1987年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时,兼任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后来,他调到上海任市长、再调入国务院任副总理,当导师善始善终,坚持把4位博士生指导毕业。朱镕基对他所带的博士生,从论文的选题,到论证的方法,逐一过目,论文最后的答辩评语,也是他亲自拟写。
朱镕基的字,写得遒劲潇洒。读者不妨看一下他1988年写下的4个字———清正廉明,这年,正是朱镕基的60大寿,他特别以这4个字自勉。先不说这些字的政治含义和个人追求,至少从这4个字里,人们可看出朱镕基的书法功底。国人尽知,朱镕基在位时,几乎从不题字。但朱镕基并没有把书法丢掉,退休以后,他练习书法的时间多了,字自然也越写越苍劲。可人们向他索字时,他仍是颇为吝赐。
清官留名不返故里
朱镕基的祖籍在湖南乡下,家境败落后,他父亲朱希圣迁居长沙市,所以朱镕基从小成长于长沙市。据说朱镕基17岁那年,曾回过一次乡下老家。1947年,三伯父朱学方做出决定,让朱镕基与自己的儿子朱锦民一同赴上海赶考。朱镕基在上海同时报考了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结果两所大学均考中。最后,朱镕基选择入读清华,当年清华考生的入选率是4%。自入京读大学后,朱镕基再未回过老家。
朱镕基在任总理时,他老家的乡亲盼望他回去!他没能成行;退下来后,他老家的干部更盛情力邀,但朱镕基最后还是没有返乡。朱镕基并非对故乡没有情感,他心中的顾虑仍然存在。在位时,他担心家乡拿他旗号行事;下来后,他担心家乡拿他包装搞旅游。其实,像这样少年离开乡下老家从此未返的领导人不止朱镕基一个,邓小平从少年时期离开四川广安乡下赴法勤工俭学,即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出任西南局政委常驻重庆时也没有返回家乡,最后仍是终老未归。
朱镕基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曾经先后在多个场合向官员推荐西安碑林刻录的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镕基说他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他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他曾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退下来后,老百姓只要给他一个清官的评论,他就很满足了。
注重晚节的朱镕基,至今仍视清名高于一切,所以他很注意防范自己的名声被不当使用,对故乡也同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