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邓小平] |
邓小平夫妇和女儿、孙子等在一起(摄于1988年2月)
面对一桌丰盛的饭菜,贺平这位从湖南军垦农场来的26岁的大小伙子,一点儿都没客气,像到了家一样,那么多的饭菜竟然一扫而光,最后把一桌子的碗和盘子全都摞在了他的面前。也许这是贺平在那个压抑的年代吃得最痛快的一顿饭。
晚上,大家坐在楼上,贺平把各种听来的、看到的消息,什么林彪倒台的“内幕”消息啦,什么老干部解放的情况啦,全都告诉了三位老人。他们最爱听的,是林彪倒台的经过;最关心的,则是解放老干部的消息。
在贺平到来的日子,邓家的人除了忙碌外,多数是在观察贺平。邓小平经常是点着一根烟,看个子高高大大的贺平在邓家忙前忙后,抢着干力气活。然后,邓小平就听贺平讲自己的情况。邓小平从贺平讲话中了解了贺平的政治态度、立场和思想。没过多久,邓小平就同贺平摆开了“龙门阵”。
住了两天,贺平要去永修卫生部干校看望他的父母。临走前,他把带给父亲的一条云烟(当时挺不容易买到的)一分为二地掰开,给邓小平留了一半,另一半带给父亲。
毛毛记得把贺平送走后的情形:我回到家,只见三位老人,搬个小竹板凳,坐在厨房后面小院里的丝瓜架旁边,正在说着什么。看见我回来,妈妈叫我也过去,好像还挺正式的。爸爸一脸高兴的样子,一拍大腿,用他那浓重的四川口音说:
“看样子,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邓小平这个人,干什么都特别认真。定个儿女亲事,竟也像决定国家大事一样的正式……
对今天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苦涩而又浪漫的爱情。在这种姻缘中,有毛毛与贺平的真挚情感,也有两个革命家庭的情缘。
再后来,如同读者所期望的那样,贺平与毛毛结为夫妻。自然而然,贺彪、陈凯与邓小平、卓琳结为亲家。在这对年轻的夫妻和两对年老的革命夫妻未来的岁月里,又续写了感人的情谊。
邓小平、贺彪见面,只说一些往事和对孩子的教育,
很少说政治……但却很谈得来
1972年初夏,贺平的到来,给两家带来的不仅是亲情的团聚,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希望。他带来的许多信息,打破了两家在流放岁月的沉寂。那些年月,总是孩子、战友们的到来,总是许多“小道消息”能给两家的老人带来欢乐。
贺平来了又走,给家人留下幽幽思绪。贺平离去那天,贺彪“夜半思子,偶成小令”——风狂雨暴,花消清香人凝笑。兄妹洁高,父子敦诚反坐牢。
实际上,从当时的情况看,子女们能允许来探亲,本身就反映了邓、贺两家在流放岁月的解禁。先是邓家子女可以到南昌探望,接着贺家长子贺斗到凤凰山探望,这其中不无缘由。1971年9月中旬,林彪叛逃,未待中央传达,就有当年在战场上生死与共的战友给贺彪送信,告知“林贼已亡”,贺彪喜不自禁。
儿子又带来许多老干部被解放的消息,贺彪已意识到“风云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