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赏”服务员可以是一桩美事

给人打赏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一份信任和鼓励,是对劳动价值额外的肯定。

在外用餐,您愿意以“打赏”的方式给服务员小费吗?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随着互联网红包的兴起,北京多家餐厅悄然兴起“扫码打赏”机制。这些餐馆的服务员佩戴着二维码胸牌,如果顾客觉得他们的服务好,或者饭菜可口,就可以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进行“打赏”,金额多为3至5元。(昨日《北京晚报》)

以“扫码打赏”的方式给服务员小费,其实并不新鲜。从去年起,这种“打赏”就开始在上海的一些连锁餐饮品牌中出现。现在,连出大门左拐碰到的乞讨老太太都在用二维码了。与之同理,服务员求打赏完全就是与时俱进。当然,这两种打赏出发点不一样,对乞讨老太太是怜悯和同情,而对服务员才符合赏的本义,是对优质服务的肯定和褒奖。

给人打赏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一份信任和鼓励,是对劳动价值额外的肯定:因为服务员的薪水老板已经给了,顾客已经为之买单,为其支付了一定的费用。除此之外,打赏更容易触发这样一种心理,不确定因素带来了更强的满足感和更多的喜悦。赞赏的三五块虽然不及每天的底薪那么多,但意外才能制造更多惊喜啊。

如果说服务员的基本工资承担的是保障、保底的功能,那么打赏发挥的则是激励功能,优质服务有没有用?服务员一看打赏数量就心知肚明。更优质的服务可创造更丰厚的收入,而后者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前者的改善,一旦建立这样的良性循环,对员工和其服务的公司而言,都不啻于是一桩美事。新闻中,一位服务员靠打赏就多收了3000块,我想他所在的餐馆更是在闷声发大财。

网上有人反对打赏,理由是中国的餐饮服务员不是靠小费谋生的。不错,与英美等国家相比,中国确实没有给小费的文化传统,但这并不代表不可以“打赏”服务员。以前没有,现在就只能没有?没有这样的道理嘛。再说,与英美等国家必须给小费不同,在国内你可以选择给,也可以选择不给。即便给也不多嘛,只有那么三五块。

当然,我也理解这可能给消费者造成压力,但了解了二维码打赏公司的运作后,你会发现这可能只是在杞人忧天,因为市场的逻辑有你想象不到的强大。针对打赏可能让客人尴尬的问题,打赏行业的服务商就采取了不同策略规避:有的赋予了顾客后悔权,打赏的钱一定时间可以要回来。有的则是打赏和评价结合,你尽可以操作,但服务员并不知道你是在打赏还是在评价,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在我看来,真正可能成为问题的是,一些服务员为求打赏可能过于热情,而过犹不及,这和过于冷淡一样可能产生反效果。但我还是相信,聪明的服务员会把控好弹性,就像他们精明的雇主一样,会把赞赏额度设置在3-5块。有一个故事,在10块和5块之间,一个小孩从来只拿5块。旁人不解,小孩说如果我拿了10块,就没有下一次了。同样,因打赏可能造成的不适,你以为服务员和他们的雇主认识不到吗?

最后,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少数消费者就是天然反对打赏,一看到类似字样调头就走。真要说打赏的副作用,这或许算一个吧。不过,反过来想一想,顾客和商家都借此完成了双向筛选,方法虽然简单粗暴却挺有效率。对双方而言,未尝不是各得其所。 

作者

阡陌

作者其他网评

下一篇

“脚臭盐”不伤害健康,你信吗?

将“脚臭盐”分为两种评价,卫生合格,气味不合格,这是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脚臭盐”不合格就是不合格,没什么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