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古代中国叫“官家主义”更准确

中国的封建主义被废了,秦朝建立起来叫什么主义社会呢?有人把它称为专制主义。这个词也不错,问题是,它没有说明白谁在专制。

近日,著名历史学者吴思做客北京东书房大讲堂,对中国古代以及当代的社会形态等问题做了分析。在他看来,封建社会、东方专制主义、皇权专制主义的命名,都有不准确的地方,吴思认为,“官家主义”这四个字更符合秦所开创的官僚帝国本身。

官僚帝国的转型为何困难?

为什么近代中国的转型困难重重?这个问题,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当然他不是要解释中国的转型,而是注意到一种现象:世界上有两种国家,一种是封建王国,一个是官僚帝国,这两种国家转型的速度和质量是不一样的。凡是官僚帝国,转型都不顺;而封建王国转型都比较顺。

封建王国转得快,比如说英国。什么叫封建王国?封建王国好像一个商会,一堆小老板选一个大家信得过的老板当会长。但是这个会长手伸得再长,也不能伸到各个小老板的公司里面去。封建王国是许多贵族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然后选出一个大家都服气的国王,构成一个等级制。宝塔尖是国王,但是这个国王有自己的领地,自己的地盘,下面的人也需要向他效忠。但是,下面的人也有自己的领地和地盘,下面人的下面也是向他宣誓效忠的,各有各的地盘,地盘上有自己的军队、武装力量、税收组织、司法体系,自己在那里就是王。这就是封建王国,就是一个商会制度。

官僚帝国呢?老大打了天下坐江山,自己当大股东,当董事长,然后功臣们去当股民,或者当退居二线的股东,不干预公司事务。公司事务请一堆MBA、CEO来打理,CEO就是宰相,然后一堆MBA去打理各个部门,各个地盘,就是上市公司的结构。当代人不会把上市公司与商会的结构混为一谈,我们也不能把官僚帝国跟封建王国混为一谈。一个是代理人架构,一个是金字塔形。官僚帝国之中,那些代理人不能把自己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三年一轮换,谁也不能世袭,也不能掌握军队,权力是分散的,而封建王国可以世袭。

他说的这个现象合乎世界史。比如说西班牙,官僚帝国转型就不顺,它与英国同时起步,但是直到1976年佛朗哥去世之后,才由新上任的卡洛斯带着精明能干的总理苏亚雷斯,引导西班牙从官僚帝国转向民主法治。这一路转的过程也是磕磕绊绊,中间还有政变,但是大体转过来了。官僚帝国另一个成熟的代表就是法国。法国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推翻的专制官僚帝国,几次复辟,几次折腾,一直到二战之后,大概才转完。俄罗斯帝国也是一个成熟的官僚帝国,直到现在还没转完,大概还处在威权的位置上。

为什么官僚帝国转型很困难,而封建王国转型很容易?亨廷顿没有回答,但我有一个解释。

先说封建王国。比如说像英国,像日本,一堆小王架着一个大王,这个大王手伸得再长,也不能伸到贵族的地盘上去。于是贵族有一个领域,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贵族有自己的自由,贵族的权利是不能侵犯的,一侵犯这帮贵族联合起来就会推翻这个老大。所以,他们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就是自由的结构。

至于官僚帝国,一个君主,剩下都是臣,包括宰相也是臣,没有什么是绝对不能侵犯的,所以官僚帝国没有核心的自由结构,只有君臣结构。这个不一样意味着,封建王国只要把贵族的自由向资本那儿扩散,向大老板扩散,再向全民扩散,这一自由的结构向外扩展的过程,是有根基的,它的转型是有根的;而中国这种传统官僚帝国没有这个根,没有绝对不允许侵犯的自由,缺一个扩展的底子。

和封建王国比起来,官僚帝国有更多的优势。我们通过科举考试把智商最高、最会读书的人从全国范围内找到。于是在智力上,官僚帝国的精英层就普遍的高于民众层。而在封建王国之中,虽然他们精心教育自己的后代,但贵族和民众在智商上是平均分配的状态,金字塔下边也有很多精英,上面的精英不是很多。官僚帝国上层精英云集,这个人才自信,带来了官僚帝国的自负,中国转型最慢,隐藏着这么一个原因。

封建王国转型快还有一个因素。当年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有四五个藩像独立王国似的,都在学兰学,荷兰那套东西,然后学西学,互相竞争着模仿制造武器,传播知识。四五个主体加上政府同时在搞西学,在搞维新,失败了一个还有一个,谁失败了就被灭掉,谁赢了谁就吞并别人。转型的主体就多,主体之间还有竞争,成功的概率就高。中国就一个主体还没竞争,日本转型成功率一定是中国的几倍。所以,日本的转型,因为它的底子是封建王国,一定也比中国这个官僚帝国转型顺利。

为什么是“官家主义”?

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就把商会那个制度给灭了,他一个人当了大老板,然后建立上市公司。秦始皇建的这个官僚帝国叫什么名字?我给他起的名字就是“官家主义”。

“官家主义”这个词是我杜撰的。以前的常规叫法,是封建主义社会。从秦汉以来,一直到辛亥革命,到现在教科书上写的也是“封建主义”四个字。经济基础是地主剥削农民,上层建筑有个皇帝,他是最大的地主,还是地主阶级的崇拜者,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们也知道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所以现在我们用的这个封建主,跟古汉语说的封建主不是一回事,秦始皇已经把那些商会一般的独立王国给灭掉了。世界各国,比如说9世纪到13世纪的欧洲,马克思主义也称其为封建主义社会,但是那个封建主义是一堆贵族驾着一个国王,各有各的地盘,也是商会的结构。后来这个商会结构被灭了,变成了像法国大革命前的专制体制,那个被称为专制主义,而不是封建主义。专制主义是消灭了封建主义之后的替代。

日本明治维新前也是封建主义社会,一堆大明藩驾着一个幕府,幕府就是事实上的会长。幕府再推举出一个名誉会长,也即架空的天皇,这是日本的结构。而且,他们的历史学家,把日本的封建时代称为武家时代,全都是掌握暴力的武士主导的,一个个军阀构成一个商会。他们的主要财产不是土地,而是武装力量。

中国的封建主义被废了,秦朝建立起来叫什么主义社会呢?有人把它称为专制主义。这个词也不错,问题是,它没有说明白谁在专制。如果是封建贵族在专制,就叫封建主义就好了,如果是资本在专制就叫资本主义就好了。于是在此之上有了修改,一个修改是魏特夫说的东方专制主义,他说这是东方特有的专制。

法国专制主义时候还有独立的教会,还有分权的力量,东方没有分权的力量,这点确实不同。但是这个称呼仍然有问题。东方是谁?东是一个方位,在这个方位之中有中国,有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也有日本。日本就是一个商会结构,而中国是一个上市公司的结构,这两个是不一样的,谁能代表东方?

李慎之先生去世之前,也在不断地推一个概念,叫皇权专制主义,这个说法比前几个都好,因为中国最大的专制者就是皇帝。但这么叫仍然有问题。有没有一个词,能把条条块块的衙门,把皇帝,同时把官员个人都给包含进去呢?古汉语里有现成的词,就是“官家”。诸位查辞典,“官家”有三个释义。一个就是皇帝;第二个就是衙门,吏﹑户﹑礼﹑兵﹑刑、工,省、府、道、县,条条块块;第三个是官员个人。

三个主体谁都能够主义。主,当家作主;义,规则体系。这是我就这个词来解这个义。实际上,主义是什么意思?主义是日本人引用汉语翻译过来的。但是很贴切,如果要看汉语词典,主义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是一套理论体系。比如说马克思主义;第二个解释是它是一套制度体系,比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谁为主导的制度体系?以资本为主导的制度体系,那就是资本主义;以封建贵族为主导的制度体系,那就是封建主义,这是主义的两个意思。

传统中国谁是制度规则的制定者、主导者?首先是皇帝。皇帝立法定规,建立制度。衙门也能立法吗?也能制定规则体系吗?也能,那就是条条块块的法律规定。官员个人也能立法,就是潜规则。这三个主体在争夺地盘,谁强大就可以挤压别人。比如说朱元璋强大的时候,基本把衙门都给挤得差不多了,官员个人也挤得差不多了。衙门强大的时候,比如唐朝藩镇割据把皇帝架空了,几乎完成了一次封建主义复辟。但不管三者如何争夺,主导制度者,始终是在官家集团的范围之内,所以我把这种社会称为官家主义社会。

“官家主义”的不同形态

从秦汉以来,“官家主义”也有不同的形态。“官家主义”社会大体有这样几种:第一个是氏族官家主义。

秦汉建立以后,都有一套激励打仗的规矩,叫20级军功封爵位制度。在战场上斩首,赏一级爵位。本来普通的老百姓,经过斩首一级就变成了公士,再斩一级就变成了上造。公士就是官家人了,不仅有级别爵位,还赏土地一百亩,宅基地五亩,庶人一个。斩首一级就能带来这么大的福利,这是强大的激励。

结果打完天下之后,砍了一堆脑袋的人,得了土地,成了小地主,然后他们怎么办呢?如何选拔接班人?就是察举制,我看谁是合格的接班人,我就推举谁。别人我们不认得,我推哥们的孩子,我也知道你孩子能干,就推举了。你也认得我,你推举我的孩子,我们互相推举。结果几代下来,官二代、三代就成为了一些氏族。而读书是要有家庭条件的,最后形成了一些门阀氏族,他们掌握了一些知识,比如说专门治《易经》的,专门治《书经》的,慢慢就具备了知识、权力、声望等,形成了一些大族,官员都从这儿出。到了魏晋的时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只要当大官的,没有一个出身平民;只要出身氏族,就没有一个沉沦下来的,这就是氏族官家。

氏族官家主义的缺点就是,对上,门阀氏族架空皇帝,对于皇帝来说完成了一次封建复辟。对下,断绝了民间精英的上升通道。大家看东晋史、西晋史,造反上来的通常都是在第一线打拼的军人。他们最能够打仗,最了解情况。对他们来说,那帮贵族就是一帮吃喝玩乐的笨蛋。所以这是一个不稳定的社会。

隋唐时候开始吸取经验教训,建立了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民间精英进入统治集团。我把建立科举考试的官家主义,称之为庶族官家主义。

庶族里边都是平民百姓。自耕农经过一两代的变化,一部分下沉为佃农,一部分上升为地主。地主有能力供孩子读书,一旦孩子读书进入官场,新的阶级、社会集团就诞生了。这个经典的社会集团叫耕读传家,一只脚踩在土地上,一只脚踩在官场里。一旦进入官场,利益就接踵而至。诸位看《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之后马上有人送他土地,为什么呢?每一个进士、举人,都有免税的资格。土地税3.3%,我是个自耕农,每年要向官府交3%的税,你中举了,我找到你,土地给你一些,算你的,免税了。实际我每年给你1%的税,官府要交3.3%,我就省了2.3%的税。这叫投靠,我带着土地投奔你,算你们家的人,那你就不成地主了吗?就是这样的方式出现了一个乡绅集团,我把这个时候的官家主义称为地主官家主义。

再往下,元朝打进来了,后来清朝打进来了,主体是一个部族,这个部族掌握了中央政权。我把这个称为部族官家主义,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插曲。当然到了清朝,每一个位置都有满汉两人,吏部一个汉尚书,一个满尚书,两个部长。在制度上既是部族官家主义,又是一个地主官家主义,这是一个综合的状态。

官家主义的这盘棋,中间是楚河汉界,上面是官,下面是民。中国大一统帝国从秦汉到明清下了十几盘,共同特征是什么呢?大一统帝国从秦汉到明清的平均寿命是171年,到时候就死了。这不算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些分裂的国家和时代。如果都算上,平均寿命67年。

这些朝代有三个死因,40%死于民变,也就是老百姓造反。比如陈胜吴广,朱元璋,李自成;还有40%死于官变,比如说王莽篡汉,曹操篡汉,赵匡胤皇袍加身,一直到最后的辛亥革命,袁世凯篡权,中间还有一个各省独立,国民党插了一杠。但是发起者和最后的收获者都是体制内的,也是官变。还有20%死于外族入侵。这是大一统王朝的三大死因,我们通常觉得大多数朝代好像死于民变,实际上,死于官变的概率跟死于民变的概率相同。当然,像秦朝,陈胜吴广起来了,最后权力落到刘邦手里,这里混杂着官变;辛亥革命中间也穿插了民变,不过主体上还是官变。这些就是官家主义在历史上的结局所在。(文章未经作者审阅)

 

作者

吴思

吴思

著名作家、记者、历史学者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小别离》引出中产教育的焦虑

房子和孩子,是城市中产最要害的利益关切,是这一阶层构成和身份认同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焦虑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