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90年代初邓小平如何应对老“左派”的围攻?


来源:凤凰网历史

00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无论如何评价邓小平,有一件事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认的:他改变了中国。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无论如何评价邓小平,有一件事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认的:他改变了中国。[详细]

5月24日,尚未复出的邓小平同王震、邓力群谈话,进一步公开挑战“两个凡是”。他说:“前些日子,中央办公厅两位负责同志来看我,我对他们讲,‘两个凡是’不行。

核心提示:邓小平鼓励上海人不要被左的声音吓住。他说:“希望上海人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7页。

 

本文摘自:《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作者:马立诚,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9年风波刚过,老左派就认为清算改革开放的机会到来了。忍受了几年边缘化,该报一箭之仇了。

1989年下半年,民间传言透出凶险和不祥:

“听说改革开放要收一收,该抓抓阶级斗争了。”

“知识分子尾巴又翘起来了,还是毛主席说得对,得让他们夹起尾巴做人。”

“留学政策要变,回国探亲的出不了国门了。”

“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

……

199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时任中宣部长王忍之的长文《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文中提出一个日后引起激烈争议的著名议题:“推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还是推行社会主义改革?”

这是八九风波之后,第一篇提出问一问姓“社”姓“资”的重头文章。

作者所说的“资本主义化的改革”指什么呢?文章说:“一个是取消公有制为主体,实现私有化;一个是取消计划经济,实现市场化。”

文章还质问道:“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有没有经济上的根源?有没有一种经济上的力量支持他们?”

这是把私营经济和自由化绑在一起。

北京《当代思潮》1990年第1期发表《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改革开放》。文章说:“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就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

199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多元化观点》。文章说,“搞自由化”的人“企望从经济的多元化中,自然生长出政治多元化和权力多元化”。

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文《谁说社会主义讲不清》。

[责任编辑:唐智诚]

标签:两个凡是 问题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