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不相信搞工业农业比打仗还厉害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祖国建设中,自1953年开始的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新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显著的建设成就面前,人们开始产生对社会发展的过高的期望值。这种期望值,由人民群众中延伸到中共领导层。
1955年11月31日,周恩来出席毛泽东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进一步讨论加快各项工作的速度,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在大好的形势面前,毛泽东和党的某些领导人头脑开始热了起来。就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表示:我不相信搞工业、农业,比打仗还厉害。
毛泽东想通过批判党内在农业合作化速度问题上的“右倾机会主义”———即主张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意见,来达到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目的。从农业合作化入手促使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这是当时毛泽东搞建设的主要战略意图。
12月27日,毛泽东在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作序时,也充分表达了这种想法。
1956年1月,在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简称《农业40条》)。《农业40条》要求,到1967年,粮食、棉花产量分别要由1955年的预计数3652亿斤、3007万担增加到10000亿斤、10000万担。这就是说,每年要分别以8.8%、10.5%的速度递增。
农业远景计划中的高指标,迅速波及到工业、交通、文教等部门,催逼着它们必须相应地修改1955年夏国务院在北戴河所确定的比较接近实际的各项指标,1955年9月22日中央各部委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的1956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控制数字,一下子被突破了,正在编制的各项指标被不断加码。
对1956年国民经济高指标忧心忡忡
主持政府经济工作的周恩来和陈云等人,开始感觉到局势发展的严峻性。1956年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各项指标都过高,这将给经济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
在这种情形下,防止冒进,成为周恩来工作的当务之急!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尽管周恩来在14日开幕式上代表中共中央所作的报告中强调了国家“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和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取得的“巨大的动人的成就”,但是,在20日进行会议总结时,周恩来还是诚恳地提醒全党:
在经济建设中,不要做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要使我们的计划成为切实可行的、实事求是的,而不是盲目冒进的计划。